您現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寧德市 > 周寧縣 > 純池鎮(zhèn) > 桃坑村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純池鎮(zhèn)桃坑村概況

[移動版]

桃坑行政村,村委會駐桃坑自然村,為革命老區(qū)行政建制村。位于周寧縣北部,在秀美的靈顯山北部盆地之溪畔。東與純池村接壤,西與林源村交界,北連桃園村,南鄰禾溪村。村域面積9.38平方公里。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設立公社,1967年改稱大隊,1983年成立村委會,F轄桃坑村、中村、鐘山洋、外墻邊等4個自然村。設10個村民小組,376戶,1703多人,其中常住360人,大學文化20人。耕地2712畝;林地6328多畝,其中毛竹600多畝,茶園面積610畝,錐栗的種植面積約2000畝,年產量100多噸。各種經濟作物年產值300多萬元。各種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商店3間,年銷售額達30多萬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5萬多元。在外經商務工1200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80家,年產值10億元。所轄各自然村均通水泥路、自來水、電、電視、電話等。

境內主要名勝古跡有千年古剎靈峰寺和木拱廊橋七星橋。靈峰寺,又名靈顯寺,位于純池鎮(zhèn)禾溪與桃坑之間的靈顯麓,掩映于蒼竹翠竹之中,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年),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建。嘉靖二十五年(1946年)壽寧知縣張鶴年建坊題匾“丹華勝境”,F存的大雄寶殿于1954年重建,1984年先后建有天王殿和鐘鼓樓。靈峰寺殿堂依山傍立,廟堂錯落有致,大雄寶殿雕梁畫棟,面寬三間16.7米,進深四間17米,高12.2米。建筑為重檐歇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寺前建有海會塔和七姐妹亭。靈峰寺是周寧縣首批重點開放佛寺之一,游人香客絡繹不絕。1987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靈峰禪寺”匾額。連接桃坑村和半村的七星橋(又名“七天橋”、“藺新橋”、“屋橋”),始建于1911年,屬于木拱廊屋橋,單孔凈跨14米、寬8米、長19米,內設觀音閣,橋內右側建有林公宮。

桃坑村有獨特的“燒火樹”習俗。“燒火樹”也叫“燒天樹”,是一種道教齋醮科儀,即在每年正月十五、二月二,敬備“三犧”供品及香火,將“天樹”(一株捆著干柴的高三、四丈樹枝)立于“天柱夾”中,進行晝夜齋醮,然后“燒天樹”,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目前在古田“臨水殿”還保留著桃坑村請香席位,在張氏宗祠門口仍保留著幾百年歷史的“天柱夾”。

桃坑村具有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1933年2月6日純池半村成立“閩東北工農紅軍第三支隊”。同年3月13日,0壽寧特別支部派范義生偕同徐應拾率領第三支隊舉行“半村-”,攻打下禾溪-民團,處決地霸許海南等4人,成立半村蘇維埃政府。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烈士有葉兆瀛、徐應和、徐應元、徐升代、徐應拾、張萬興、徐應樓7人。

桃坑村 古名桃洋,又名桃坑洋,因地處山坑,多桃樹而得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鄭姓先祖毓文公自浦源徒遷桃坑定居繁衍后代,繼而張姓先祖張福公由政和縣鎮(zhèn)前鎮(zhèn)湘源村遷居桃坑。位于純池西北8公里處,海拔780米。全村255戶,1050人。大學文化15人。居民以張姓為主。房屋150幢,其中新建水泥房30幢。耕地2300畝,林地5500畝。在外經商務工有960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70家,產值約9.5億。公共建筑有村委樓、教學樓、醫(yī)療站各1幢。有樹齡600年的紅豆杉1棵。村內有張氏宗祠和七星橋、福壽橋、龍鶯橋等古建筑。

中村(半村) 原名半村,地處桃園、禾溪兩村中間位置,故名半村;后因嫌該名不吉利,改為中村。原位于桃坑村東南方100米處,F與主村連片并村。全村65戶,400多人,其中常住100人,房屋65幢。耕地128畝,林地500畝。居民以劉、徐、周姓為主。在清朝中期劉、徐、周三姓同時遷居半村興業(yè),據考,此三姓在半村興業(yè),皆因其三姓祖先同時于靈峰寺打工,屬好友,所以同時在半村建起三座民房,可見其三姓感情之深,在村中也如同兄弟般同宗。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起,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致使三姓宗派破裂,氣氛極為緊張。解放后隨著農村政策的加強,歷史遺留的陰影漸漸淡出,半村三姓村名不分你我以家親,關系日益密切,共同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向努力。

鐘山洋村村莊背后靠山,左右為田洋,故名鐘山洋。位于純池鎮(zhèn)區(qū)西北方1公里處。現有5戶,30人,以葉姓為主。房屋7幢。耕地有40畝,林地70畝。

外墻邊村 外墻邊、里墻邊其中間有一小山,似墻分隔兩村,故取名外墻邊、里墻邊。位于桃坑村西北方1.5公里。3戶,9人。房屋25 幢。耕地35畝,林地28畝。

里墻邊村 位于桃坑村北面2公里處。13戶,68人。居民以徐姓為主。房屋8幢。耕地93畝,林地110畝。因地處較偏,經濟發(fā)展落后,于2007年全部搬遷至桃坑、純池村等地。村廢。

白木竹村 因村莊四周有成片竹林而得名。位于桃坑村西南1.5公里,11戶,70人,居民以徐姓為主,房屋6幢。耕地70多畝,林地80多畝。

菇樓村 張姓先人曾在此種植香菇,后建村于此,遂取名菇樓。位于桃坑村西北方2公里,原有居民24戶,76人。居民以張姓為主。房屋8幢。耕地46畝,林地40畝。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于2003年搬遷桃坑村。村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