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tǒng)一嶺南,設(shè)置桂林、象、南海3郡,南?ぽ牱4縣,郡治設(shè)在番禺(今廣州地區(qū))。
漢初,趙佗建南越國,番禺為國都。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復(fù)置南?。
東漢,南?俳恢,下轄7縣,增設(shè)增城縣,今廣州地區(qū)屬廣州南?しh、增城縣。
建安二十二年(217,一說建安十六年),交州州治從廣信移至番禺,為州、郡、縣同治。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分交州東部南海、蒼梧、郁林、高涼4郡設(shè)廣州。
不久廢廣州,恢復(fù)原交州建制。
永安七年(264,一說永安六年)再分設(shè)廣州。
兩晉南北朝大體沿襲前朝建制。
隋開皇九年(589)廢南?,置廣州總管府;開皇十年撤番禺縣改設(shè)南?h;仁壽元年(601)改稱番州;大業(yè)三年(607)復(fù)稱南?ぃ瑢贀P州。
唐武德四年(621)復(fù)置廣州;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10道,廣州屬嶺南道并為道治;武則天長安三年(703),由南?h分置番禺縣。
天寶元年(742年),廣州改為南?ぃ磺辏758)復(fù)稱廣州;咸通三年(862)嶺南分東、西2道,廣州屬嶺東道。
五代,廣州為南漢國都,改稱興王府,南?h撤改為常康、咸寧2縣。
宋開寶四年(971)平南漢,復(fù)稱廣州,屬嶺南道;至道三年(997)改道為路,廣州屬廣南東路,為路治。
元代,設(shè)廣州路,屬江西省廣東道。
明洪武初年,廣州路改為廣州府,屬廣東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廣東。。
清代基本沿襲明制。
民國初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廢廣州府,廣州地區(qū)屬粵海道,廣州為省、道、縣治所。
1920年底撤道,實行省、縣兩級制。
鑒于廣州城分屬番禺、南海,不便管理,民國10年2月成立廣州市政廳,標志著廣州正式建市,市政廳設(shè)于南關(guān)長堤。
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實行省、行政區(qū)、縣和市三級制,廣州地區(qū)屬廣東省廣州行政區(qū),廣州市政廳改稱廣州市政府。
1930年1月改稱廣州特別市,直隸中央;8月改為廣州市,隸屬廣東省。
1947年6月又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轄市。
新中國成立后,廣州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
1954年6月后改為地級市,歸廣東省管轄。
1984年10月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3年取消單列,1994年2月定為副省級城市,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