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縣旅游

楊家將忠武文化園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楊家將忠武文化園
楊家將忠武文化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俗稱楊家祠堂,位于代縣城東北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楊業(yè)后代為祭祀楊業(yè)夫婦暨楊氏后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是北宋名將楊業(yè)滿門英烈宗祭之地。與此相關(guān)的七郎墓是雁門古戰(zhàn)場楊家將鎮(zhèn)守邊關(guān)留下的唯一墓冢,胡峪口六郎城則為宋代邊隘軍事戍守工程,以及散布代州境內(nèi)的其他楊家遺存,為彌足珍貴的雁門楊家將文化實證,是雁門邊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忠武祠,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祠堂面南而建,祠南向,對面樓臺三間為祭臺,題名“頌德樓”。樓前有古槐兩株,粗狀挺拔。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業(yè)戰(zhàn)死陳家峪,后宋追贈太尉,并“忠武”,楊氏子孫以此題共祠名。祠堂公前后院,前院奉祀楊業(yè)后裔。后院左右?guī)扛魅g,正殿五站,殿內(nèi)塑二十二尊像。正中神龕內(nèi),是楊業(yè)和佘太君像。兩側(cè)為八子塑像。東、西、南三面是楊家歷代名將塑像,姿容偉俊,氣宇軒昂。

主要景點:

[楊忠武祠]位于棗林鎮(zhèn)鹿蹄澗村,為楊氏宗祭主建筑群,因楊業(yè)謚“忠武”而名。祠堂座北向南,對面3間樓臺為“頌德樓”,先稱祭臺后稱戲臺,臺前古槐2株,粗壯挺拔,至為茂盛。祠門3間,上飛甍居高,下石階著地,各懸一匾,分曰“奕世良將”、“一堂忠義”、“三晉良將”,門楣正中書“忠武祠”。祠門內(nèi)側(cè)抄錄北宋皇帝關(guān)于楊家誥敕10篇。祠分前后兩院,前院東西配殿各3間,北為祠堂主建筑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懸4匾,豎匾為“敕建”,橫匾為“千秋忠義”、“威鎮(zhèn)華夷”、“忠勛世美”。柱懸聯(lián)匾,上聯(lián)“豐功偉績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下聯(lián)“浩氣英風(fēng)留古塞,聲威萬年佩青城”。內(nèi)塑像22尊,中為楊業(yè)與佘太君夫婦,兩側(cè)為楊延平、楊延定、楊延光、楊延輝、楊延昭、楊延郎、楊延興、楊延玉八子,東西南三面為楊氏歷代名將,均資容偉俊,氣宇軒昂。后院中列鹿蹄石,祠中存碑6通。宋代著名詩人蘇轍題詩:“行祠寂寞寄關(guān)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zhàn)罪/大剛嗟獨畏人言//馳驅(qū)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鹿蹄石]存于楊忠武祠,高約2米,座為四層,雕山形人物鳥獸。石色青翠,玲瓏剔透,上嵌鹿蹄跡,下為仰覆蓮座,束腰鐫“泰定元年(1327)”四字。相傳,楊業(yè)14世孫楊友與楊山到堅州馬峪河狩獵,忽見一只梅花鹿跑來,楊友張弓搭箭射中鹿蹄。鹿立刻帶箭奔逃,兄弟兩個率兵緊追不舍,翻溝越澗直至代州地面聯(lián)莊。正待捕捉時巨鹿突然遁入地下,楊家兄弟即令士兵掘地尋找,深挖到三尺卻見一塊巨石,上雕那只帶箭的梅花鹿,楊家后裔便認為這里是祥瑞之地,改為鹿蹄澗村,舉族搬遷于此并建宗祠以祭先烈。

[楊氏宗卷]存于楊忠武祠,為宋代遺物,素絹如幅,卷長8.1米寬0.39米,排列順序,先為傳記、次為畫像、再為名人贊詩。

[忠祠牌樓]三座,一址通往楊忠武祠路口處,座北向南四柱七頂,藍底金字,上 書-“天波楊府”。一址楊忠武祠前西,為四柱七頂結(jié)構(gòu),上 書-“正誼明道”,乃出西漢董仲舒之語。一址楊忠武祠前東,同為四柱七頂結(jié)構(gòu),上 書-“廉垂四知”,乃出東漢楊震之語。

[穆桂英洞]地址在峨口鎮(zhèn)木角村,為楊家女將穆桂英儲備糧草和武器洞庫。依山傍勢,形勢險要,洞前置長方形巨石,周留鐵箍印痕,為插旗礅石。附近存穆柯寨遺跡。

[楊七郎陵]位于棗林鎮(zhèn)東留屬村東南,下為漢白玉墓基,上為黑石圓形墓冢,冢周3米。墓基四面平臺,漢白玉護欄,前立石人文武士各一尊。石碑兩通,一通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敕立墓碑,書“宋贈武通將軍延興楊公神墓”,一通為清道光十三年(1833)立藝文碑,載:“殘碣苔深繡斷文/路旁指點七郎墳//岳家父子楊兄弟/三百年來共戰(zhàn)勛!绷陥@內(nèi)沿墓冢軸線,依次建祭臺、獻殿,東西配殿各5間,周植青松翠柏,紅墻碧瓦頗具“無敵”氣勢。

[楊六郎城]位于棗林鎮(zhèn)盆窯村東,為宋代楊六郎駐軍營地,背依連綿起伏的勾注山脈,南俯橫亙東西的滹沱河水,城高6米,周約3000米,是宋代雁門關(guān)隘軍事防御工程之一,是雁門楊家將文化重要實證。


>>代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