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非洲 > 摩洛哥 > 拉巴特旅游

非斯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非斯

摩洛哥歷史名都非斯,位于國境北部,座落在中阿特拉斯山北麓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西距首都拉巴特190公里,居東、西、北部地區(qū)交通要沖,為摩洛哥國土上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被視為伊斯蘭教圣地之一。

非斯城始建于公元前808年,據(jù)說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曾孫、摩洛哥第一個王朝國王伊德里斯二世于公元8世紀在汪達爾人毀壞的城址上重新修建。非斯這個名稱是由“法斯”演變來的。在阿拉伯語里,“法斯”意為“金色的斧子”,據(jù)說伊德里斯二世當年主持該城破土奠基時,在面向麥加圣城的方向發(fā)現(xiàn)一把金色的巨斧,伊德里斯二世感到這是吉祥的征兆,當即給城市定名為“法斯”,后來“法斯”變成了“非斯”,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當城市建成后,伊德里斯二世將它定為摩洛哥第一個伊斯蘭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的都城。在阿拉伯語里,“法斯”還有“肥美的土地”和“鶴嘴鋤”的意思。由于非斯城建在一個不大的山谷里,郊外丘陵環(huán)繞,山坡上橄欖樹郁郁蔥蔥,越過丘陵便是一望天際的大平原,小河溝渠縱橫,流水淙淙,氣候宜人,植被茂盛,終年常青,物產(chǎn)豐富,故有“肥美的土地”之稱。關(guān)于“鶴嘴鋤”的來歷是這樣的:有一天,伊德里斯二世拿出一把似鶴嘴的鋤,讓手下的人傳看,因當?shù)厝藦奈匆娺^這種鋤,感到非常驚奇。伊德里斯二世命人用此鋤翻一下地,以考察此鋤是否有用,手下的人一試,發(fā)現(xiàn)這種鋤翻地又快又好,連聲稱贊。后來,此鋤傳到民間,很快被人們采用。為了紀念這一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便將伊德里斯二世居住的城市稱為“法斯”,即今天的“非斯”。 非斯城素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著稱于世界。古城建于公元前808年,占地300公頃,街道狹窄彎曲,兩旁店面、作坊毗鄰連片,有些商品直接擺在店外,街區(qū)只能步行,有時相互讓道還須跨進店門,機動車是無法通行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馬、驢或平板車。城區(qū)的建筑風格、居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仍表現(xiàn)出濃厚的中世紀的風貌。古城里歷史古跡到處都是,而且這些古跡都保護和維修得很好。據(jù)記載,公元12世紀伊斯蘭教全盛時期,城內(nèi)共有清真寺785座,據(jù)說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仍有360多座,其中以擁有270根圓柱的卡拉萬納清真寺和摩洛哥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昂達呂西昂清真寺最為著名。其他反映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特色的古城堡、宮殿、博物館等,亦比比皆是。 城內(nèi)的卡魯因大學是專門從事伊斯蘭教學習和研究的高等學府,建于公元859年,圖書館藏有各類伊斯蘭教書籍幾十萬冊,其中珍貴的手抄本8000多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比英國的牛津大學早390年,比法國巴黎大學早291年。這座著名的大學最初是一座清真寺,最早的教學方式是學者向教徒們講解《古蘭經(jīng)》。另外,非斯城的創(chuàng)建者伊德里斯二世國王的陵墓,也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非斯城內(nèi)處處可見到泉水,這些泉水被視為“圣水”。新城區(qū)建于1276年,這里突出歐式建筑風格,同老城區(qū)形成兩種迥然不同的情景。新城區(qū)街道寬闊筆直,濃蔭覆蓋,花草爭艷,兩旁高層建筑鱗次櫛比,賓館、飯店、超級市場、寫字樓、銀行等雄偉壯觀。市區(qū)車水馬龍,熱鬧而繁華。 非斯周圍的名勝古跡很多,南面和北面山坡上的兩座城堡,修建于公元16世紀的薩阿德王朝時期,迄今依然保存完好,高高聳立,引人注目。北面山坡上的城堡已改建成兵器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著摩洛哥歷朝歷代制造和外國贈送的寶劍、馬刀、-等,其中有一把寶劍上刻有漢字,傳說是古代中國皇帝贈送給摩洛哥國王的禮物,說明中國人民和摩洛哥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十分悠久。

非斯人口約40萬,郊外多果園和油橄欖樹,滿目翠綠,景色迷人。非斯不僅是摩洛哥北部重要的農(nóng)牧產(chǎn)品集散地,工業(yè)也發(fā)展很快,有面粉、木材加工、紡織等工廠,交通也便利。

摩洛哥拉巴特


>>瓦盧比利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