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遺址,位于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huán)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chuàng)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根據(jù)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準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單。主要遺址茅坪革命舊址群茅坪位于原寧岡縣境的東南面16公里處,井岡山黃洋界的北麓。井岡山斗爭初期,這里曾是湘贛邊界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和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同時,紅軍的后方留守處、醫(yī)院、被服廠等后勤機構也曾設立在此,這里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會。是革命舊址較為集中的地方。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共湘贛邊界“一大”會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和陳毅同志舊居、中共井岡山前委和湘贛邊界特委舊址(紅軍醫(yī)院)、步云山練兵場舊址、中共湘贛邊界“二大”會址、紅軍烈士墓、象山庵等。湘贛邊界一大會址:原為謝氏慎公祠,建于清末,磚木結構。毛澤東舊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有1個小廳堂,10間小房,樓上開有八角形天窗,故又稱八角樓。
中共井岡山前敵委員會舊址:原為攀龍書院,始建于1867年,是一棟三層樓閣式的建筑,磚木結構,內有一個樓閣,二個天井,前后二廳和十四間房,面積664平方米,一、二樓為紅軍醫(yī)院,三樓為前委辦公室。
工農兵政府舊址:為一座民宅,一廳七房,一個天井,面積246平方米,各部委均在此辦公。
茨坪革命舊址群
茨坪革命舊址,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7月以后,茨坪曾是革命根據(jù)地內黨、政、軍的最高指揮中心所在地。包括毛澤東舊居、紅四軍軍部(含朱德舊居)、中共井岡山前委、湘贛邊界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等各種高級領導機關及紅四軍的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和新遂邊陲特別區(qū)公賣處等許多重要設施都設在這里。建筑均為青瓦土木結構的民房或店鋪。茨坪周圍的天險要隘五大哨口,當年均修筑有防御陣地、瞭望哨、營房等建筑,黃洋界哨口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礱市會師遺址群
礱市會師舊址,從茅坪向西14公里。礱市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是著名的朱毛會師、紅四軍成立、紅四軍第二次黨代會,以及成立紅四軍軍官教導隊的所在地。兩軍會師后,井岡山的斗爭就進入全盛時期。這里的主要景點有: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會師橋、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紀念碑、大型朱毛會師銅像、紅四軍建軍廣場舊址、古城會議舊址、井岡山根據(jù)地烈士陵園、文星閣、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舊居。
舊址原為“龍江書院”,建于清道光年間,是湘贛邊界寧岡、酃縣、茶陵三縣的最高學府。建筑分三進,中間有天井,兩邊有廂房。后進是三層樓房,名文星閣,毛澤東曾在此舉辦過軍官教導隊。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在文星閣第一次會見,商量兩軍會合后的一些重大問題。修有紅四軍建軍廣場,又名會師廣場,位于寧崗縣龍江河畔,廣場前有會師橋,橋頭建立了井岡山會師紀念碑。
黃洋界遺址群
黃洋界,又稱成“汪洋界”。位于茨坪西北面17公里處。主要景點有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舊址、紅軍挑糧休息處舊址-黃洋界荷樹、八面山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雙馬石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雷打石革命舊址、上井紅軍造幣廠舊址、百竹園、荊竹山、領袖峰景區(qū)等。黃洋界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
歷史價值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領導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它的建立,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被譽為“革命搖籃”、“天下第一山”,已成為游覽、瞻仰、參觀、學習的圣地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大課堂。
井岡山迄今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跡100多處(其中26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中國共產黨永遠的精神家園。先后被列為“首批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十佳基地”、“全國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