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油山鎮(zhèn)平林村有一所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創(chuàng)辦的書院,叫孔林書院(廢于宋末,歷時300年)。它是南雄州的第一所書院,也是嶺南第一所書院,其創(chuàng)辦之早在全國亦名列前茅?琢謺旱膭(chuàng)辦者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孫孔閏。他是廣東唐代38名進士之一,也是湞昌縣(今南雄市)舉進士的第一人。
據(jù)南雄孔氏族譜和南雄州志記載:孔閏,字懷清,生于唐禧宗甲午元年(874年)五月初日?组c幼聰嗜學,涉獵經(jīng)史,為景福元年壬子科舉人,癸丑連捷進士及第。后值五代亂離,歷登顯宦,官至朝散大夫,遷袁州刺史。后以海內(nèi)-,不屑就職,因寓居吉州泰和縣石禾場十年。宋太祖建隆庚申元年(960年)摯家歸隱南雄府平林村祖居,壬戌三年創(chuàng)建孔林書院,裝塑圣祖遺像,買田五十五畝,地名隴頭,收租為春秋設(shè)奠之需。孔閏年九十一卒于宋太祖干德甲子二年十一月二十日(964年)?组c墓今存,在雙坑大蘭羊角嶺沖天鳳形山半山腰,墓為半圓拱形,用紅砂質(zhì)巖條石砌疊而成,高1.7米,寬1.6米。墓碑為后人重立,碑高80厘米,寬40厘米,刻有“孔閏墓”三字。
據(jù)史料介紹,孔林書院面積約800平方米,為三進,后進為大成殿,內(nèi)供孔子塑像,有東西兩廡,中進為大成門,前進為書院的大門,四周有圍墻。歷時260多年后,南宋紹興年間,四十七代孫孔振玉重修書院,規(guī)模有所擴大,大成殿由一層升為兩層。據(jù)說,古時書院有夫子廳,內(nèi)供孔子像。每年州縣-都要來此祭孔,轎馬成行,甚為莊重。明建文元年(1399年)南雄城創(chuàng)建大成殿后,孔子像遷至南雄城大成殿安放。此后,州縣-不再到平林祭孔了。村中存一石匾長1.8米,寬0.5米,厚0.2米,一面刻“務(wù)本敦倫”、一面刻“高山仰止”。村口有惜字塔,平面六角形,高9米,三層,塔底直徑1.25米。村民說惜字塔是過去讀書人為了敬惜字紙,于初一、十五燒字紙的地方。從此匾此塔可見平林古代儒風。
孔閏創(chuàng)辦孔林書院,對南雄乃至嶺南文化教育發(fā)展影響很大。孔林書院于建隆三年創(chuàng)辦后,成了中原文化南播的一個亮點,在嶺南樹起了一面辦學育才的旗幟。接著,南雄州府于宋慶歷四年(1044年)創(chuàng)辦州學。相繼有珠璣巷徐信,皇佑四年(1052年)進士,歷官中書臺諫,致仕后隱居珠璣巷,設(shè)壇講學。故宋代南雄耕讀之風甚盛。《直隸南雄州志·學!贩Q: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至咸淳辛未(1271年),保昌(南雄)縣人口約5萬,舉進士39名(另有特科64名。宋制,鄉(xiāng)試中式三十年不與進士者,推恩授官,謂之特科),其中寶慶丙戌一科舉進士3名,端平乙未一科舉進士3名?梢娝未闲畚幕逃诨洷豹氼I(lǐng)-?琢謺褐苓叺墓懦、上朔、延村等村,宋代耕讀之風尤熾,負笈求學者眾,人才輩出。古城一村在宋代就舉5名進士,平林村舉進士的有孔紹旦、孔紹祖(閏之后),延村舉進士的有馮應(yīng)之、馮遷,上朔村舉進士的有彭自明、彭演。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啟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后乃定居魯國陬…… 孔子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