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故城
陳楚故城(今淮陽縣城)是西周至春秋末陳國的國都。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所破,楚頃襄王遷都于此。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在此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陳州州城枕蔡水”!端涀ⅰ份d:“沙水……又東南逕陳城北,故陳國也!薄对娮V》載:“陳都于宛丘之側”!痘搓柨h志》載:“州城即古陳國”。今淮陽城址與文獻記載相符!对娊洝り愶L》云:“東門之池,可以漚麻”!端涀ⅰ酚涊d:“城之東門,內有池,池東西七十步,南北八十步許,……水中有故臺,詩所謂東門之池也!薄对涂たh圖志》記載:“東門池,在州城東門內道南”。今淮陽城東門內道內亦有池,南北長,東西窄,池中有故臺,與文獻記載特征一致。
淮陽城筑于何時?據《九域志》記載:“陳胡公筑”!秴问洗呵铩份d:“荊莊王欲伐陳,……曰:‘城池高,溝洫深’”。“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殺夏征舒轅諸栗門”!蹲髠鳌酚涊d: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夏,屈建從陳侯圍陳,陳人城,版墜而殺人,役人相命,各殺其長,遂殺慶虎、慶寅,”陳城暴發(fā)了歷史上著名的筑城奴隸-。又三十年(前543年)“六月,鄭子產如陳……盟‘繕城郭’”!蹲髠鳌し謬ⅰ罚骸俺リ悾愇鏖T燔,因其降民修之!蔽墨I表明,淮陽城在春秋諸侯兼并戰(zhàn)爭中,多次修筑。
為了證實淮陽城修筑的歷史,1980年河南省博物館在城墻東南角試掘,結果表明:該城始建于春秋,歷代多次修復,寬處達4.5米,窄處1米。上部為小環(huán)底夯,下部為大環(huán)底夯筑,夯層不均勻,夯徑6.5米、深2.5厘米,出土有春秋時期的盆、罐殘片等遺物。
淮陽城自春秋以來,歷經楚、漢、魏、晉、北魏、后周、唐、宋等朝代多次修筑!对涂たh圖志》記載:“陳州州城……周回三十里(即外城郭)。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指揮陳亨在內城垣上周甃磚垣。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縣汪圻重修,城延袤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堞二千四百十一,望臺四十九。四門曰:東明化、西平信、南孝義、北永安,門樓三楹、二層,月城頂有平臺。如今,淮陽城四門、五關格局未變,內城垣高出龍湖水面3至5米,保存完好,周回30華里的外城依然如故。外城內有環(huán)城大湖,面積16000畝,其中水面10080畝。湖中蒲葦蔥郁,荷花飄香,《詩經·陳風》中所歌頌的“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景物,如今更加絢麗多彩。伏羲的畫卦臺、孔子的弦歌臺、陳勝的點將臺、蘇轍的讀書臺互為掩映,古樸典雅,把這座水上古城裝點得更加壯觀。歷代名人曹植、李商隱、張九齡、晏殊、曾鞏、蘇軾、蘇轍等均在這里留下了詩文佳句。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幸陳制文,F(xiàn)整個縣城為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陳楚故城地居中原之腹,史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城墻巍巍,四門堅壁,四面湖水相衛(wèi)環(huán)抱,自然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
信息來源:淮陽政務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