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位于臨渭區(qū)大王鄉(xiāng)張村,距渭南城區(qū)約32公里,1981年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周圍各500米。海拔在900米到1200米之間,地質(zhì)構(gòu)造為黑色花崗巖結(jié)構(gòu),氣候為半濕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700-900毫米,年均氣溫1l℃左右,土壤以森林棕壤為主,厚約為30-70厘米,自然地貌獨特。有東南西北中五個主峰,秀峰對峙,懸崖如削,怪石林立,壁立千仞,其險可與華山媲美,其秀可與華山并提,素有“小華山”之稱。山上生長著茂盛的天然松柏混交林,四季翠綠,層林疊嶂,景色優(yōu)美,自秦朝以來先后有五個朝代在此修建廟宇,是歷代文人騷客和社會名流常常涉足之地。公元9年,劉秀曾在此指石為鼓,擊鼓整兵,后命人修建了“紅花寺”以示紀念。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又重建廟宇,擴大規(guī)模。1958年以前尚存一石砌三層樓閣。時至今日,逢農(nóng)歷7月15日,附近群眾朝山-,場面壯觀。解放戰(zhàn)爭時期,石鼓山又成為革0據(jù)地,現(xiàn)有遺跡、遺物可尋。
石鼓之巔
西峰的頂上高豎一石,型狀如巨鼓,據(jù)說,這就是劉秀當年敲擊的那面石鼓;在石鼓周圍的巖石上,依稀分布著一些老碗大小圓柱型或半圓柱型的石洞,據(jù)說這就是當年劉秀騎乘駿馬經(jīng)過此地所留下的馬蹄印跡。我站在巨大石鼓上可望東南遠處的秦嶺最高峰玄象山,雄偉而高大;極目西眺,遠處的群山起伏連綿不斷,藍田山、驪山,依稀可見。近處,腳下這西峰的左右兩邊如刀削一般,直達山下,一個“險”字了得。
南峰,雄壯渾然,大有領(lǐng)袖群峰之勢,因南面為尊之意,峰上建有廟宇。中峰,古木參天,林陰夾道,鳥鳴其間,實在是天然幽境。路邊的石縫中,不時還長出幾朵盛開的紫色、紅色的無名小花朵。一陣陣春風微微吹來,這點點的紫色紅色一陣陣顫動著,給這幽境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游客們大多休息于此,盡情享受這自然美景。這松柏遍地、山花爛漫的景色,一直延綿傾覆整個東峰,真可謂“秀色可餐”。
北峰最高,像似大漢挺立,高峻無比。當我站在北峰頂時,突然間感到天地開闊,心曠神怡。南望群山連綿遠去;北望則為觀賞崇凝、陽郭兩塬和沋河川風光最佳之處。極目遠去,渭河細如一條舞動的銀絲飄帶一樣,環(huán)繞著渭南城,隱約可見;兩塬如橫臥的兩條巨蟒,黃底綠斑,蒼蒼茫茫,甚是壯觀;沋河水庫則宛如一面明鏡鑲在沋河川盡頭的兩塬之間。
上山之路
石鼓山西峰腳下,抬眼望去卻是片片巨石疊加,陡峭無比,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山上一片片綠油油的大小松柏、雜草從石縫中頂出,頑強的生長著,覆蓋著這原本光禿禿的石山。
在崖石縫隙中長出的每一根草,每一棵樹;腳下是被雨水沖刷過的石縫上,遍布細小沙粒,非常光滑。沿著被游客們踩出的這條不是路的路,滿頭大汗艱難地在這陡坡上往山頂攀爬著?梢哉f這石鼓山西峰中根本就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這條不是路的路。這真是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這世上根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歷史文化
若單講山石景觀,山西的天涯石鼓山應(yīng)該要比海南島的海畔石陣壯觀不知多少倍,主峰海拔達1114米的天涯石鼓山,群峰羅列尤如犬牙交錯,山勢所指皆直插穹宇。當?shù)厝朔Q,山名原本為“天牙”,“天涯”實是隋唐以前文人筆下風雅所致。天涯石鼓山,當然要以其山中蓮花峰上的肖形石鼓最為壯觀。上得山去,便可見那天然石鼓群石支架,那“鼓槌”則形若巨勺倒扣,昂然翹首悍然擂下,直覺得有一種撼天動地的氣勢。游人從“鼓槌”下走過,如遇有風的天氣,便能聞得陣陣“鼓聲”。金代詩人元好問有《天涯山》七言長詩,詩中有“喚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汀妃出歌舞”的妙句。好像他不但已經(jīng)聽到鼓聲,而且這鼓聲還能把漢女汀妃那樣的古代美女從天國召來,真的歌舞一番呢!笆摹北M管只是天涯山蓮花峰上許多景觀中的一處景觀,但是它的成名卻悠古。不但在唐宋以后的很多典籍中者對它有所記載,而且早在南有時期就已經(jīng)史出有名。如《北史》中就有“斬步藩于秀容之石鼓山”這樣的記述。這里的“秀容”即秀容郡,此郡設(shè)置于北魏永興二年(公元410年)?梢姟笆纳健痹1500余年前,就有了赫赫大名。人們民經(jīng)飛慣于將古崞的天涯山和石鼓山統(tǒng)一稱為“天涯石”,而事實上“天涯”與“石鼓”實為兩山。天涯山居東,石山(即蓮花峰)居西。兩山摩肩相依,十分親近,故漸次呼為一體。若追本源,歷史上的石鼓山實際要比天涯山享名在先。
歷史評價
古人將天涯石鼓山與五峰山匹配媲美,時有“天涯是為天涯,五峰好比地角”。唐末寫過“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于山”那樣駭世警句的詩人雍陶,據(jù)說十年間曾經(jīng)兩度到過我們的天涯石鼓山。第二次來時留下了一首題曰《再經(jīng)天涯地角山》的四言絕句。詩曰:“每憶云山養(yǎng)才,悔緣名利入塵埃。十年馬足行多少,兩度天涯地角來。”今天的國內(nèi)外游客大多知道在中國的海南島有著名的“天涯海角”之美景,而殊不知早在千余年前,在三晉大地上卻有一個“天涯地角”的北國名勝已先它而名聞于天下了。因為,海南島的“天涯海角”的知名,實際上是在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當時的崖州知州程哲題寫了“天涯”與“海角”兩幅摩崖石刻以后才發(fā)生的事情。
大王鄉(xiāng):大王鄉(xiāng)地處秦嶺北麓,距渭南城區(qū)30公里,是臨渭區(qū)最南端的一個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全鄉(xiāng)23個行政村,115個村民小組,3600余戶14800口人。全鄉(xiāng)總面積5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4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qū)貧困鄉(xiāng)。 近年來我們大王鄉(xiāng)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辦事,始終把主導(dǎo)產(chǎn)業(yè)建設(shè),促進農(nóng)民增收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鄉(xiāng)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因地制宜…… 大王鄉(xiāng)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