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地處今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城東北。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商城縣志》記載:“邑之東鄉(xiāng)距城三十里有山日:青山。巔嵐蒼聳,怪石嶙峋’兩崖對峙,中通一徑,因又名其處為‘峽口’”。“雖系通衢’實屆僻壤,崎嶇險阻,多暴客猛獸出沒其間。”清人-《青山峽》詩云:“兩峰霄漢聳,滿峽氣蕭森。樹色兼天落,云情出澗深!睄{谷長約1.5公里,谷底寬約80至200米,西北最高峰為鷹嘴山,海拔350余米,東南側最高峰為晏家山,海拔240米。信陽至合肥公路穿峽而過,系豫皖東進西出之咽喉,歷為兵爭要地。七十七年前,國民革命軍就在這里痛擊日本侵略者,打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惡戰(zhàn)。
1938年夏,日本侵略軍兵分五路沿長江南北大舉進犯武漢。其中一路于8月下旬沿大別山北麓西進。9月11日,日軍侵占豫皖邊境要塞富金山(位于固始縣陳淋子鎮(zhèn)紅花村)。荻州立兵第十三師團、中島今朝吾第十六師團經方家集繼續(xù)西犯,企圖攻陷商城;再向南沿商(城)麻(城)公路突破大別山,取麻城,策應溯江西上之敵鉗擊武漢。
12日,弛援富金山的國軍三十軍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中將)九十三旅進抵峽口時,旅長乜子彬少將得悉富金山失守,立即率領部隊搶占制高點沿山脊列陣;五十一軍于學忠部前哨部隊l個團和剛從富金山撤出的宋希濂七十一軍三十六、八十八師殘部約2個營,也進至峽口,分別在兩側晏家山和鷹嘴山一帶布防,相機阻擊日軍。
13日黃昏,日軍第十六師團、十三師團經武廟、方家集進入峽口以東的姜棚、卜店。14日晨,日軍第十三、十六師團以優(yōu)勢兵力,空中飛機轟炸,地上火炮轟擊,向峽口發(fā)起猛烈攻擊。池峰城三十一師九十三旅和于學忠五十一軍各部憑借山險居高臨下,英勇頑強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日軍進攻受阻后,在姜棚、卜店一帶架起十九門重炮和六O炮,轟擊峽口守軍陣地,并以飛機輪翻轟炸峽口兩側山頂,一時間,峽口濃煙彌漫,0聲震耳欲聾。日軍又猛撲峽口,與守軍激戰(zhàn)至晚,仍未突破我軍防線。
15日上午,日軍第十師團瀨谷支隊自樟柏嶺、方家集前來增援十三、十六師團,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再次進攻峽口,仍未得逞。下午,日軍兵分三路:正面加強攻勢,直取峽口,同時分從南北兩翼迂回對峽口形成了三面合圍。左翼從二道河、四顧墩繞到何店,右翼從趙棚、王集轉至縣城。守軍義無反顧,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鏖戰(zhàn)三面蜂擁之敵。
到了晚上,日軍乘雨霧逼近我陣地,我軍與敵展開激烈的肉搏白刃戰(zhàn)。守軍頭裹毛巾,膊系標記,與敵頑強拼殺,情景壯烈。數里山谷籠罩在鐵和血的火海之中,喊殺聲震天動地。終因敵眾我寡,我守軍在重創(chuàng)日軍后于16日拂曉且戰(zhàn)且退,轉移商城以南達權店、沙窩一線大別山要隘據守。當晚10時許,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占領商城縣城。
此役歷時三天,日軍傷亡慘重,尸體皆在附近焚化。我軍傷亡官兵為7840余人,因戰(zhàn)事緊急很多陣亡將士遺尸山野。1938年9月17日《新華日報》第2版載:“犯方家集之敵,有一部已被我軍誘至商城縣東四十里之峽口,該地山巒重疊,羊腸鳥道,我步炮兵正在險峻之山地中與敵軍鏖戰(zhàn),情況異常激烈!绷攘葦嫡Z,洞穿歲月云煙,人們猶感槍聲在耳,血光在目。
戰(zhàn)后當地士紳號召“此為抗擊倭寇而捐軀之烈士,吾等豈忍炎黃子孫拋尸曝骨”,至1939年春,峽口周圍民眾和觀音山廟道長共收拾抗日殉國官兵遺骨1878具,殘缺尸骸無數。同時選峽口公路南山之腰,深挖葬坑,堆冢葬埋,俗稱“萬人墳”。
1944年,當地鄉(xiāng)紳民眾再度捐資修筑巨型墓冢、拜臺,立“中央陸軍抗戰(zhàn)陣亡將士忠烈墓”碑,碑高近二米,其銘曰:“戊寅年秋七月下浣,我國陸軍與敵鏖戰(zhàn)于峽口石門,喊聲震天,堅抗數日,死亡無算,尸填青山峽谷,血流溝洞之澗,忠魂烈骨,抬埋于此地,名曰:忠烈墓。又恐年久湮沒,因是募資相助,刊立碑志,以垂永遠云爾。”并在墓西側建祭祠,享春秋兩祭。
時代:1939年
地址:商城縣豐集鄉(xiāng)洞沖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