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雍丘城。 商、西周為杞國都城。 秦為雍丘縣,屬陽夏郡。 后歷為州、郡、縣治所。 城始筑于秦。 明崇禎八年(1635年),改為磚城。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擴建。 后稱雍丘鎮(zhèn)。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稱東婁鎮(zhèn)。 1949年,為城關(guān)區(qū),后改為一區(qū)。 1952年,更名城關(guān)鎮(zhèn)。 1958年,為金星公社一部,后改為城郊公社。 1960年,城郊和城關(guān)公社分治。 1963年,合并稱城關(guān)公社。 1983年,改為城關(guān)鎮(zhèn)。 2015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杞縣撤銷城關(guān)鎮(zhèn)設(shè)立金城街道,其原轄行政區(qū)域?qū)嵭谐鞘泄芾眢w制。 2019年9月17日,杞縣金城街道掛牌成立。 |
1949年屬杞縣一、六、七、八區(qū)。 1958年分屬城郊、裴村店、高陽三公社。 1959年劃出屬城郊公社。 1961年屬城郊區(qū)。 1963年復為城郊公社。 1975年増設(shè)五里河公社。 1983年改稱五里河鄉(xiāng)。 1999年撤鄉(xiāng)建五里河鎮(zhèn),沿用至今。 |
明屬圉鎮(zhèn)保、青陵保各一部。 清屬傅集社、陶陵社、蘇木社和荊崗社各一部。 1912年屬第三區(qū),又名傅集區(qū)。 1935年并為一區(qū)。 1944年屬芝圃縣二區(qū)。 1949年復名第三區(qū)和傅集區(qū)。 1955年并區(qū),仍屬第一區(qū)。 1957年屬傅集中心鄉(xiāng)、韋莊中心鄉(xiāng)。 1958年建先鋒公社。 1961年復改為第三區(qū)(傅集區(qū))。 1963年撤區(qū),改稱傅集公社。 1983年改稱傅集鄉(xiāng)。 1995年撤鄉(xiāng)建傅集鎮(zhèn),至今。 |
圉初為陳邑,名圉城,戰(zhàn)國時為魏邑。 西漢置圉縣,屬淮陽國。 東漢光武元年(25),復名圉縣改隸陳留郡。 北魏景明元年(500)復置圉城縣,屬陳留郡。 唐代廢縣入雍丘,改稱圉鎮(zhèn)。 宋、元、明、清稱圉鎮(zhèn)。 1945年屬杞縣,稱芝圃縣。 1955年五區(qū)、六區(qū)、七區(qū)三區(qū)合并,稱圉鎮(zhèn)中心鄉(xiāng)。 1958年建水簡公社。 1963年更名圉鎮(zhèn)公社。 1983年改稱圉鎮(zhèn)鄉(xiāng)。 1994年撤鄉(xiāng)建圉鎮(zhèn)鎮(zhèn)。 |
秦稱高陽里。 漢為高陽亭。 漢后沿稱高陽。 宋設(shè)高陽鄉(xiāng)。 清屬高陽社、王堌社、晁村社、趙虎崗社、沙沃社分領(lǐng)其地。 1912年為杞縣三區(qū),高水黃蘇聯(lián)保、大小牛屯、王扶金、晁空常、五曹務(wù)和、張云口等分領(lǐng)其地。 1944年屬達生縣第二區(qū)。 1949年改為杞縣六區(qū)。 1958年成立高陽公社。 1983年改為高陽鄉(xiāng)。 1990年撤鄉(xiāng)建高陽鎮(zhèn)。 |
明代分屬西灘保、栗崗保。 清屬葛崗社、晁村社、花園社。 1935年屬四區(qū)。 1949年設(shè)西云所葛崗區(qū)。 1951年改為九區(qū)。 1955年置葛崗中心鄉(xiāng)。 1958年建葛崗公社。 1983年改為葛崗鄉(xiāng)。 1995年撤鄉(xiāng)建葛崗鎮(zhèn),至今。 |
1949年,置陽固區(qū)。 1958年,改公社。 1984年,改鄉(xiāng)。 1996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 |
元代,邢口為黃河故道,黃河流經(jīng)此地,名鎮(zhèn)河集。 明代,邢姓人在此擺渡為生,形成地名邢家口,后簡化為邢口。 1975年,析傅集公社北部、裴村店公社西南部置邢口公社。 1983年,改為邢口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 |
明代屬鄭村保。 清分屬袁寨社、山頭社、呂興社、蒜木社。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杞縣一區(qū)。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第八區(qū)、克威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區(qū)。 1949年,為陶陵崗區(qū)。 1952年,置裴村店區(qū)。 1955年,稱裴村店中心鄉(xiāng)。 1958年,改為裴村店公社。 1983年12月,改裴村店鄉(xiāng)。 |
清代分屬板木、瓦崗、付集3社。 民國四年(1915年),為杞縣第十區(qū)。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圉鎮(zhèn)區(qū)常宗程、大瓦湯、板吳陣、馬趙劉4個聯(lián)保。 后歷為杞南中心分會三分會、芝圃縣一區(qū)、杞縣板木區(qū)轄區(qū)。 1949年初,分屬杞縣板木區(qū)(四區(qū))、付集區(qū)(二區(qū))。 1955年,分屬板木、傅集2個中心鄉(xiāng)。 1956年,分屬板木、瓦崗、傅集3個鄉(xiāng)。 1958年,分屬傅集、板木2個公社。 1975年,拆板木公社東部12個大隊置宗店公社。 1983年,改宗店鄉(xiāng)。 |
明、清屬清陵堡。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杞南辦事處。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分屬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區(qū)及第二區(qū)一部。 1949年,置板木區(qū)。 1955年,改稱板木中心鄉(xiāng)。 1958年,稱躍進公社。 1980年,更名為板木公社。 1983年,改鄉(xiāng)。 |
明屬圉鎮(zhèn)保。 清代分屬丁村、官莊2社。 1958年,屬官莊公社。 1975年,析官莊公社東部建竹林公社。 1983年,改鄉(xiāng)。 |
明屬圉鎮(zhèn)保。 清代分屬官莊、圉鎮(zhèn)、丁村3社。 民國四年(1915年),屬杞縣第九區(qū)。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屬杞縣二區(qū)的官土石、常江邢翟、郭大轆、霍東賈4聯(lián)保。 后置圉鎮(zhèn)區(qū)。 1949年,分屬官莊、圉鎮(zhèn)區(qū)。 1955年,屬圉鎮(zhèn)區(qū);同年12月,屬寫片中心鄉(xiāng)。 1958年11月,屬官莊公社。 1961年,改區(qū)。 1903年,復公社。 1975年,并莊肖寨、馬橋、于堂、粱寨、安橋、姬莊、八里廟、鄭寨、程寨、歲洼、張蔡、莊林等15個大隊建竹林公社。 1983年,建鄉(xiāng)。 |
明代分屬栗崗保、圉鎮(zhèn)保。 清分屬小湖、沙沃、傅屯、圉鎮(zhèn)4個社。 民國四年(1915年),屬杞縣第七、第八、第九區(qū)。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杞南中心分會五分會。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分屬達生縣第二、第七區(qū)及芝圃縣第四區(qū)。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分屬圉鎮(zhèn)區(qū)、沙沃區(qū)。 1955年,分屬圉鎮(zhèn)、高陽2個區(qū)。 1956年,屬圉鎮(zhèn)、湖崗、沙沃3個鄉(xiāng)。 1958年,屬圉鎮(zhèn)、沙沃、官莊3個鄉(xiāng);同年8月,屬圉鎮(zhèn)、沙沃、官莊3個公社。 1975年,析官莊公社葉莊,沙沃公社左洼等10個村,圉鎮(zhèn)公社前、后白暢崗等28個村建湖崗公社。 1983年,改湖崗鄉(xiāng)。 |
1975年,拆傅集公社咸崗,白屯2個大隊;沙沃公社蘇木、劉莊、陶屯、馬房、鄧圈、林寨6個大隊;高陽公社核桃園、靛池、寺頭崗、朱莊、許店5個大隊組建蘇木公社。 1983年12月,改蘇木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