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都昌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都昌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清代為五坊。

1936年,為城區(qū)鎮(zhèn),屬一區(qū)。

1943年屬瀕湖區(qū)。

1949年5月,改稱城關(guān)鎮(zhèn)。

1952年4月改為十一區(qū),十月改為十三區(qū)。

1956年為直轄縣。

1959年3月為都昌人民公社。

1962年,分出磯山、南山2個公社。

1968年,復(fù)并為都昌鎮(zhèn)公社。

1972年,又分出都昌鎮(zhèn)、城郊2個公社。

1975年,復(fù)并。

1984年,改稱都昌鎮(zhèn),得名沿用至今。

漢代,為小鄡陽縣所在地。

唐初,隸屬都昌縣。

清代,為新城鄉(xiāng)六都。

1936年,為周溪鄉(xiāng),屬二區(qū)。

1944年,為沙溪鄉(xiāng)。

1946年,分為周溪鄉(xiāng)、沙嶺鄉(xiāng)。

1949年5月,為周溪鄉(xiāng)、沙嶺鄉(xiāng),屬五區(qū)。

1952年,分為周溪街、周溪、柴棚、虬門、泗山、后湖、古塘、馬山、沙嶺、花橋、雙垅11鄉(xiāng),屬七區(qū)。

1956年,調(diào)整為周溪、柴棚、沙嶺3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并為周溪鄉(xiāng)。

1959年3月,為周溪人民公社。

1962年,分為周溪、沙嶺2個公社。

1963年,分出4個大隊成立漁業(yè)公社。

1968年,周溪、沙嶺、漁業(yè)3個公社合并成為周溪公社。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建置,為周溪鄉(xiāng)。

1992年,撤鄉(xiāng)設(shè)周溪鎮(zhèn),沿用至今。

清代屬新城鄉(xiāng)五都、七都。

1936年為丁仙鄉(xiāng),屬二區(qū)。

1944年為雙湖鄉(xiāng),屬濱湖區(qū)。

1946年為山湖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五區(qū)。

1952年分為西湖、劉金、荷塘、左橋、恩芝、赤岸、三汊港街等7鄉(xiāng)屬八區(qū)。

1956年為西湖、劉金2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陽峰、伏牛、劉金、西湖四鄉(xiāng)并為三汊港鄉(xiāng)。

1959年為三汊港人民公社。

1973年陽峰從三汊港人民公社分出。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建置,為三汊港鄉(xiāng)。

1994年撤鄉(xiāng)設(shè)三汊港鎮(zhèn),并沿用至今。

清代,為長寧鄉(xiāng)十一都、十二都。

1940年為廉讓鄉(xiāng),屬第三區(qū)。

1942年屬環(huán)山區(qū)。

1944年為長垅鄉(xiāng)。

1949年5月,屬第四區(qū)。

1952年,屬第六區(qū)。

1956年,屬土塘區(qū)。

1958年10月,長垅、獅山、雙橋合并為雙橋鄉(xiāng)。

1959年改為雙橋人民公社。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鎮(zhèn)建置,為中館鄉(xiāng)。

1990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改為中館鎮(zhèn),并沿用至今。

清代,屬新城鄉(xiāng)三都。

1936年為鳳凰鄉(xiāng)、屬二區(qū)。

1944年為雙鳳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五區(qū)。

1952年,分為三里、店前、太陽、大沙、沿湖5鄉(xiāng),屬九區(qū)。

1956年,為大沙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和合、西田、竹林3鄉(xiāng)并入大沙鄉(xiāng)。

1959年廢鄉(xiāng),改稱大沙人民公社。

1962年,和合公社分出。

1968年,和合、茅鋪、大沙并為大沙公社。

1973年,和合公社從大沙公社中分出。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建置,復(fù)稱大沙鄉(xiāng)。

1995年撤鄉(xiāng)設(shè)大沙鎮(zhèn),并沿用至今。

清屬長寧九都。

1936年為博愛鄉(xiāng)。

1946年改為平池鄉(xiāng)。

1949年5月。

1951年7月改稱萬戶鄉(xiāng)。

1958年并入南峰鄉(xiāng)。

1959年3月為南峰人民公社。

1962年從南峰公社分出,為萬戶公社。

1984年5月恢復(fù)鄉(xiāng)鎮(zhèn)建制,為萬戶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設(shè)萬戶鎮(zhèn),并沿用至今。

清代,屬長寧鄉(xiāng)十都。

1936年,為南峰鄉(xiāng),屬三區(qū)。

1942年,屬鳴鳳區(qū)。

1944年,南峰、鼎新2鄉(xiāng)合并為南溪鄉(xiāng)。

1949年5月,屬四區(qū)。

1951年,分為南峰、鳥沙、白水三鄉(xiāng),屬六區(qū)。

1956年,又合并為南峰鄉(xiāng),屬土塘區(qū)。

1958年,南峰、薌溪、萬戶、西岸、黃坡5鄉(xiāng)合并為南峰鄉(xiāng)。

1959年3月,廢鄉(xiāng),為南峰人民公社。

1962年,南峰人民公社分為南峰、萬戶、薌溪3個人民公社。

1968年擴(kuò)社并隊,南峰、薌溪并為南峰人民公社。

1973年,南峰與薌溪分為兩個公社。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建制,為南峰鄉(xiāng)。

1993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為南峰鎮(zhèn),沿用至今。

清代,為孝行鄉(xiāng)。

1940年,為潭湖鄉(xiāng)、土塘鄉(xiāng),分屬二區(qū)、三區(qū)。

1946年,為儲山鄉(xiāng),不久易名為土塘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三區(qū)。

1952年,屬第五區(qū),仍稱土塘鄉(xiāng)。

1956年4月,并為化民、楊垅、杭橋3鄉(xiāng),屬土塘區(qū)。

1958年10月,撤區(qū)并鄉(xiāng)為土塘鄉(xiāng)。

1959年3月,撤鄉(xiāng),改為土塘公社,屬馬澗區(qū)。

1962年,分為杭橋、化民、土塘3個公社。

1968年復(fù)并為土塘公社。

1973年又與杭橋、化民公社分開。

1984年,恢復(fù)鄉(xiāng)為土塘鄉(xiāng),杭橋鄉(xiāng),化民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改為土塘鎮(zhèn)。

2002年1月,化民、杭橋2個鄉(xiāng)并入土塘鎮(zhèn)。

清代,屬黃金鄉(xiāng)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三都。

1930年,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成立,屬二區(qū)和三區(qū)蘇維埃政府管轄。

1941年,屬第四區(qū)。

1943年,屬環(huán)山區(qū)。

1944年,改為大田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三區(qū)。

1950年2月,屬第四區(qū)。

1956年,屬土塘區(qū)。

1958年由鹽田,大港二鄉(xiāng)并為大港墾殖場。

1959年,為大港公社。

1962年,分為大港、鹽田兩公社。

1968年,擴(kuò)社并隊,兩公社又并為大港公社。

1973年,又分為大港、鹽田公社。

1984年,為大港鄉(xiāng)。

1995年,撤銷大港鄉(xiāng),設(shè)立大港鎮(zhèn)。

2002年,撤銷鹽田鄉(xiāng),并入大港鎮(zhèn)。

清代,為清化鄉(xiāng)。

1930年10月,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駐地在蔡嶺成立。

1936年,為中堡鄉(xiāng),屬四區(qū)。

1942年,為儲云區(qū)。

1943年,屬環(huán)山區(qū)。

1944年,為武山鄉(xiāng)。

1946年,為張蔡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二區(qū)。

1952年,屬十一區(qū)。

1956年,屬徐埠區(qū)。

1958年,北炎、張嶺合并為張嶺鄉(xiāng)。

1959年,改稱張嶺公社。

1962年,又分為張嶺、北炎2公社。

1968年,北炎公社并入張嶺公社。

1973年,恢復(fù)北炎公社。

1984年,恢復(fù)張嶺鄉(xiāng)、北炎鄉(xiāng)。

1993年,撤銷張嶺鄉(xiāng),設(shè)立蔡嶺鎮(zhèn)。

2002年,北炎鄉(xiāng)并入蔡嶺鎮(zhèn)。

清代為徐家埠市,分屬白鳳鄉(xiāng)三十六都和義鳳鄉(xiāng)三十七都。

1929年,屬六區(qū)。

1930年,蘇維埃都昌革命委員會駐地成立,屬十一區(qū)蘇維埃政府管轄。

1940年,為南嶺鄉(xiāng)和云峰鄉(xiāng),屬第四區(qū)。

1944年,南嶺和云峰合并為徐埠鄉(xiāng),屬環(huán)山區(qū)。

1949年初,屬第二區(qū)。

1953年,分為徐埠街、高橋、山峰、平峰、云步、紫云、白池、韓田8鄉(xiāng),屬三區(qū)。

1956年,合并徐家埠、平峰、高橋3鄉(xiāng),屬徐埠區(qū)。

1958年10月,合并為徐埠鄉(xiāng)。

1959年成立徐埠人民公社。

1962年分成徐埠、平峰、春橋、官橋4個公社,仍由徐埠區(qū)管轄。

1968年將平峰、官橋公社一部分并為徐埠公社。

1984年5月,恢復(fù)鄉(xiāng)為徐埠鄉(xiāng)。

1994年12月,撤鄉(xiāng)建立徐埠鎮(zhèn),沿用至今。

清代,屬桃源鄉(xiāng)四十一都,左蠡鎮(zhèn)。

1930年為蘇舊鄉(xiāng)、維新鄉(xiāng)和白塔鄉(xiāng),屬一區(qū)。

1946年蘇舊鄉(xiāng)、維新鄉(xiāng)和白塔鄉(xiāng)合并為左蠡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一區(qū)。

1952年分為源樹、李泗、雙溪、城山、舊山5鄉(xiāng),屬二區(qū)。

1956年分為李泗、舊山、雙溪、聯(lián)合4鄉(xiāng)。

1958年并為左里鄉(xiāng),屬徐埠區(qū)。

1959年改稱左里公社。

1962年多寶公社從左里公社分出。

1984年恢復(fù)左里鄉(xiāng)。

1995年10月撤鄉(xiāng)設(shè)左里鎮(zhèn),沿用至今。

清代,屬新區(qū)鄉(xiāng)二都。

1941年,屬二區(qū)雙峰鄉(xiāng)和鳳凰鄉(xiāng)。

1943年,為瀕湖區(qū)雙鳳鄉(xiāng)。

1949年5月,屬五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設(shè)有平塘鄉(xiāng),雙峰鄉(xiāng),橋嶺鄉(xiāng),濱湖鄉(xiāng)。

1952年,為和合、濱湖2鄉(xiāng),屬九區(qū)。

1954年四鄉(xiāng)合一,設(shè)和合鄉(xiāng),取和平合作,大和大合之意。

1956年4月,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和合鄉(xiāng)與大沙合并為大沙公社。

1962年和合從大沙公社分出,成立和合公社。

1968年和合再次并入大沙公社,1973年和合與大沙又一次分社為和合公社,1984年5月,恢復(fù)鄉(xiāng),遂稱和合鄉(xiāng),沿用至今。

清代,屬新城鄉(xiāng)三都和四都。

1941年,為陽儲鄉(xiāng),屬二區(qū)。

1942年,屬瀕湖區(qū)。

1942-1945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都昌縣政府曾一度遷駐盧家,星子縣政府駐過楊家村(現(xiàn)更名屏峰村委會)。

1949年5月屬五區(qū)。

1952年,分為伏牛、株橋、陽峰、黃梅、萬里5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6年,并為伏牛、陽峰2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撤區(qū)并鄉(xiāng),為三汊港鄉(xiāng)。

1959年,改為三汊港公社。

1962年,從三汊港公社分出,為陽峰公社。

1968年,并入三汊港公社。

1973年,復(fù)為陽峰公社。

1984年為陽峰鄉(xiāng)。

清代,屬新城鄉(xiāng)六都。

1936年屬二區(qū)沙嶺鄉(xiāng)。

1944年屬瀕湖區(qū)沙嶺鄉(xiāng)。

1946年復(fù)為沙嶺鄉(xiā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屬五區(qū)。

1952年分為塘口、西源、沙塘3鄉(xiāng),屬七區(qū)。

1956年5月,為西源鄉(xiāng),屬三汊港區(qū)。

1958年并入周溪鄉(xiāng)。

1959年3月為周溪人民公社。

1962年從周溪公社分出成立西源人民公社。

1968年沙嶺公社撤銷,其羅家、陶家邊等村劃歸西源公社。

1984年5月改為西源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