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時,為路、府、州治所駐地。 清末,為一廣西直隸州中鄉(xiāng)。 民國二年(1913年),為中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中樞鎮(zhèn)。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瀘西縣解放,仍為中樞鎮(zhèn)。 1958年,鎮(zhèn)社合一,并入中樞公社。 1962年,從中樞公社分出,恢復中樞鎮(zhèn)建制。 1970年,撤銷鎮(zhèn)建制,并入紅星公社。 1972年,再次恢復中樞鎮(zhèn)建制。 1987年9月,中樞鎮(zhèn)與中樞區(qū)合并為中樞鎮(zhèn)。 2005年,中樞、逸圃兩鎮(zhèn)合并為中樞鎮(zhèn)。 |
清末,為廣西直隸州西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第五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改為鄉(xiāng),為新民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五區(qū)。 1958年,改為金馬公社。 1962年,改為金馬區(qū)。 1970年,改為金馬公社。 1984年,改為金馬區(qū)。 1987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設金馬、舊城、三河3鄉(xiāng)。 2001年,由金馬鄉(xiāng)改為金馬鎮(zhèn)。 |
清末,為西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第五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區(qū)改為鄉(xiāng),為西屏鄉(xiāng)。 1950年,與新民鄉(xiāng)合并為第五區(qū)。 1987年,從金馬區(qū)分出,為舊城鄉(xiāng)。 2001年,由舊城鄉(xiāng)改為舊城鎮(zhèn)。 2005年10月,三河鎮(zhèn)并入舊城鎮(zhèn)。 |
清末,為廣西直隸州西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第四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利民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四區(qū)。 1958年,改為林水公社。 1962年,改為林水區(qū)。 1970年,改為林水公社。 1984年,改為午街鋪區(qū)。 1987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午街鋪鄉(xiāng)。 2001年,由午街鋪鄉(xiāng)改為午街鋪鎮(zhèn)。 |
清末,為廣西直隸州北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第六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北吉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六區(qū)。 1958年,改為白水公社。 1984年,改為白水區(qū)。 1987年,改為白水鄉(xiāng)。 2001年,由白水鄉(xiāng)改為白水鎮(zhèn)。 |
清后期,為廣西直隸州東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第二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建鄉(xiāng),為東興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二區(qū)。 1958年,為向陽公社。 1962年,改為向陽區(qū)。 1972年,復改為向陽公社。 1984年,由向陽公社改為向陽鄉(xiāng)。 |
清末,為廣西直隸州東鄉(xiāng)。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第二區(qū)。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改為鄉(xiāng),為東興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二區(qū)。 1958年,為三塘公社。 1962年,改為三塘區(qū)。 1970年,改為向東公社。 1984年,向東公社改為三塘區(qū)。 1987年,由三塘區(qū)改為三塘鄉(xiāng)。 |
清末,為廣西直隸州南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分設2區(qū),上半?yún)^(qū)為第三區(qū),下半?yún)^(qū)為第七區(qū)(時含劃給彌勒的東山鄉(xiāng))。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廢區(qū)建鄉(xiāng),改為云興鄉(xiāng)。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從云興鄉(xiāng)分出另設永寧鄉(xiāng)。 1950年,改為第三區(qū)。 1958年,成立永寧公社。 1962年,改為永寧區(qū)。 1984年,劃出永寧區(qū)上半?yún)^(qū)5個行政村,成立逸圃鄉(xiāng),下半?yún)^(qū)設永寧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