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張姓由竹園遷此建村于無量寺旁,故名。 |
明洪武三年(1370),金氏寡婦帶吳異、宋文二子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長子姓吳,次子姓宋,故名吳宋。 |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趙氏寡婦帶陳風(fēng)、陳強二子,由今西平縣盆堯鄉(xiāng)老陳莊遷此,分南北兩處建村,陳風(fēng)居北,故名。 |
牛郞追織女不成,在此湖邊耕種謀生度日,一雙兒女隨父耕種勞作常至繁星滿天,兒女常望星空,盼母歸來。故此湖稱“望娘湖”。后取“望娘湖”之諧音為“王連湖”。 |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趙氏寡婦帶陳強、陳風(fēng)二子由今西平縣陳老莊遷此分南北兩地建村,陳強居南,稱前陳,明末筑寨建廟,故名陳寨廟。 |
明洪武七年(1374),胡、嵇二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胡嵇村。正統(tǒng)年間,賈、張、蘆姓相繼遷入,因廣植青竹,加之胡、嵇二姓貶嗣,故名竹園。 |
清順治年間,劉姓從本鄉(xiāng)君劉村遷此建村于五道廟旁,故名。 |
清順治十八年(1661),王姓由今大路李鄉(xiāng)澗溝王村遷此,因村地勢低洼,故名。 |
唐貞觀年間,黃姓遷此開店,因占有宅基七塊,取名七塊店。 |
明末,苗姓從本鄉(xiāng)趙鋪村遷出建村,故名。 |
明洪武十年(1377),郝姓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建村,故名。 |
明崇禎年間,張氏原在無量寺東側(cè)租種賈氏土地為生,后賈氏遭禍,所耕土地歸已所有,從原居遷此建村,取名張莊。劉氏住在北部堰河南,取名上坡趙,趙氏居住在原柳堰河北,取名趙二湖,后因地洼,又遷今趙鋪村東北處,但仍受水災(zāi)之苦,趙氏與劉氏商議一同南遷高皇臺廟西建村,以趙姓人多,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