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三垟街道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三垟街道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2014年11月設(shè)立。

1949年為三垟鄉(xiāng)第五村、第四村。

1958年稱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第一連隊。

1962年屬三垟人民公社憲二大隊。

1983年7月稱垟河村,屬三垟鄉(xiāng)。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屬三垟鄉(xiāng)第二村。

1961年為憲一大隊。

1982年為沙河行政村。

1999年從沙河行政村中析出,設(shè)立丹東行政村,屬三垟鄉(xiāng)。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為第一、第二、第三村,屬南田鄉(xiāng)。

1958年為第十一、十二、十三連隊,屬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

1961年改稱憲四大隊,屬三垟人民公社。

1982年5月更名為黃嶼大隊。

1983年稱黃嶼村,屬三垟鄉(xiāng)。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稱園底、前里、胡宅村,屬三垟鄉(xiāng)。

1958年稱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第二、三、四連隊。

1962年稱三垟人民公社憲二大隊。

1982年稱憲五大隊。

1982年5月份改稱園底大隊,屬三垟鄉(xiāng)。

1983年7月改稱園底村,屬三垟鄉(xiāng)。

2003年屬三垟街道。

明正德年間(1436-1448)馮姓村民始在此定居建村落。

清光緒《永嘉縣志》載文稱此地作張兒蓬。

1949年屬三垟鄉(xiāng)第三村。

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時,稱憲誕一社。

1961年并入憲一大隊。

1983稱沙河村。

1999年從沙河行政村析出,設(shè)立張嚴馮行政村,屬三垟鄉(xiāng)。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稱第四村,屬南田鄉(xiāng)。

1956年為沙河行政村,屬三垟鄉(xiāng)。

1999年6月呂家岸、永豐橋、圣門3個自然村析出,設(shè)立呂家岸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為南西垟?shù)谌、沙河村?/p>

1956年呂家岸、圣門、永豐橋3個自然村并入沙河村,屬三垟鄉(xiāng)。

1958年為第七、第八連隊,屬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

1961年稱三垟公社憲一大隊,屬三垟人民公社。

1982年5月改名為沙河大隊。

1983年稱三垟鄉(xiāng)沙河村。

1999年6月沙河村拆分為沙河、丹東、張嚴馮、呂家岸4個行政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

清乾隆《永嘉縣志》載稱上垟。

1949年有南西垟?shù)谝淮逯Q呼。

1958年為第九、第十連隊,屬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

1961年稱憲三大隊,屬三垟人民公社。

1982年更名為上垟大隊。

1983年稱三垟鄉(xiāng)上垟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高垟、后垟、水潭、應(yīng)宅、潘垟同稱三垟鄉(xiāng)第五村,亦稱應(yīng)宅、潘垟村。

1958年稱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第五、第六連隊。

1961年稱三垟人民公社憲二大隊。

1980年稱憲六大隊。

1982年5月更名為應(yīng)潭大隊。

1983年稱應(yīng)潭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為三垟鄉(xiāng)第六村。

1958年稱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第七連隊。

1961年稱三垟人民公社憲二大隊。

1980年稱憲七大隊。

1982年5月稱池底大隊。

1983年7月改稱池底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

1949年樟岙、山下坦2個自然村分屬茶山鄉(xiāng)、元莊鄉(xiāng)。

1956年樟岙、山下坦合并設(shè)立樟岙村,屬三垟鄉(xiāng)。

1958年稱梧埏人民公社三垟管理區(qū)第八連隊。

1979年稱三垟人民公社憲八大隊。

1983年后復(fù)稱三垟鄉(xiāng)樟岙村。

2003年屬三垟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