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壽寧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壽寧寺篇

清徐壽寧寺
  清徐集義鄉(xiāng)大常壽寧寺始建于唐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到此拜訪當年有功之臣苗廣義,據(jù)寺內(nèi)碑文考證:宋太祖時已成古剎,且載閆、趙二僧犒王師而顯神通,事嗣后補建于明成化年重建于嘉慶二年,道光年間休整成現(xiàn)規(guī)模。民間傳說,當年寺中又一和尚,人稱之為田善友,農(nóng)忙時村里盡是請他幫忙,同一天里好心人請求幫忙,間谷的、鋤高粱、鋤玉米的,不管多少他都有求必應,但第二天就全部都做完了,消息象風一樣傳開,傳到趙二世匡義耳中,難道真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前往拜訪,田善友早知此人來訪,故意不見,卻升到寺廟半空中伺機聽數(shù),趙二世騎馬入寺,從前院尋到后院,見大殿門開著,原以為他在大殿誦經(jīng),便催馬上殿,馬前蹄踏入往里看時卻空無一人,…[詳細]
中江壽寧寺
  壽寧寺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北靠蔥籠陡峭的樓妙山,而監(jiān)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后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云:“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jiān)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臺。燕隨春風高低舞,風送松聲遠近來。看看煙霞從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數(shù)語,色畫出樓妙山秀麗風光。名字由來壽寧寺原名“圣壽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該寺現(xiàn)所在地原為樓妙山古剎舊址。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正果法師,青年時期出家于圣壽寺。法師圓寂以前曾說:“四川省中江縣壽寧寺是我出家寺廟,![詳細]
原平壽寧寺
  壽寧寺,位于原平市中陽鄉(xiāng)井溝村東約5000米的五峰山腰。坐北朝南,東西長53.6米,南北寬69.29米,占地面積3714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文記載,元大德年間(1297-1307)重建,明成化年間(1465-1487)、嘉靖年間(1522-1566)、清康熙六十二年(1722)和咸豐年間(1851-1861)屢有修葺、擴建!拔母铩笔軗p嚴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寺僧人主持復修、重修,F(xiàn)存建筑為明清風格。由東院、中院、西院三座院落組成。中院中軸線建有照壁、牌樓、大門、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側為鐘樓、鼓樓、碑廊。東院中軸線僅存圣母殿,兩側為碑亭。西院中軸線有官廳、大悲殿,兩側為僧舍,寺內(nèi)存明代木…[詳細]
寧海壽寧寺
  晉代古剎壽寧寺,位于寧?h城東五公里的港頭村,是天臺山佛教開基的首剎,是該省中日文化旅游線之一。晉義熙元年(405)天竺(古印度)僧人曇猷乘楓槎(楓樹制的筏)從海上東渡,進三門灣白橋港登岸,上岸后,楓槎飄擱對岸,至今稱楓槎山(在港頭寺對面)。當時,曇猷感到口干,四周沒有談水,曇猷以禪杖戳地,白泉涌出,遂建白水庵。寺前今尚存曇猷石和白泉井二古跡。白泉井高出地面1.5米左右,但常年不干枯,村民也以此井做食用井。白泉井又名洗腸井,相傳曇猷之母懷胎,時經(jīng)蔥園,穢臭犯胎氣,飲了白泉井的水,能除去穢氣。佛門不食蔥蒜等五辛的戒律典故也出于此。此后,曇猷沿寧海白溪進天臺山腹地,陸續(xù)創(chuàng)建了永福、柯山、石梁、赤誠…[詳細]
武安壽寧寺
  壽寧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坐落于白鹿寺村北中巖山下; 背靠中巖山,廟前一條清水河,山清水秀,風光如畫。此廟修建不大,可以說是小寺一個,占地一畝多,布局和今寺略有不同。正殿三楹,明柱長廊,東殿四間左右,南殿三間略小,西殿為長房。壽寧寺坐落在白鹿寺村北中巖山下,據(jù)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殘碑記載:壽寧寺“南對黑羊山,北枕梅龜寨……”據(jù)傳,壽寧寺鑒于唐末五代初。明正統(tǒng)七年重修,萬歷四十二年重修。1995年重修大殿,1997年、1998年均有重修。有文字可考者有二,一是廟內(nèi)殘碑,既有興盛于后周、后梁。也就是唐朝之后五代時的后周、后梁。二是明嘉靖年間編撰的武安縣志記載“壽寧寺在白鹿村,正統(tǒng)七…[詳細]
繁峙壽寧寺
  壽寧寺,位于繁峙縣東山鄉(xiāng)南峪口村北200米處。坐北朝南。南北長30.95米,東西寬20.45米,占地面積633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耳殿。正殿石砌臺基,基高0.9米,面寬七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檐硬山頂,斗栱一斗三升插假昂,前檐明、次、稍間均格扇門,盡間為格扇窗。寺廟院墻外存元至正九年(1349)宗主行業(yè)碑1通和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碑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臺山壽寧寺
  五臺山壽寧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新坊村西溝自然村西北約3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62.8米,南北寬71.56米,占地面積為4493.97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清涼山志》載,建于北齊,宋景德年間(1004-1007)改建,始稱壽寧寺。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建筑。三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獻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三大士殿(觀音殿),兩側為便門、鐘樓、鼓樓及配殿。大雄寶殿石砌臺基,寬19.3米,深12.4米,高0.83米,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七檁前后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均設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門,后檐明間施六扇六抹格子門。殿內(nèi)佛臺新塑三世佛及十八羅漢21尊。寺內(nèi)存元碑1通,清碑3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