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陜西省 > 渭南市 > 潼關縣

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歷史沿革

[移動版]

潼關商代稱桃林,隸定國。

周代稱“渭汭”,為畿內(nèi)地,隸北虢。

春秋時潼關稱桃林塞,隸晉,晉守此防秦。

秦厲共公二十四年(前453)“晉地三分”后隸魏;秦惠文王六年(前332),魏獻陰晉于秦,秦改陰晉名為寧秦置縣,潼關屬寧秦縣轄地。

漢高祖五年(前202),在此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之后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隸京兆尹。

王莽新政元年(9),改船司空縣為船利縣,隸后承烈郡。

東漢時復名船司空縣,隸司隸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船司空縣并入華陰,隸京兆尹。

后經(jīng)三國、魏、晉275年均屬華陰縣。

北魏永熙三年(534)在今公莊村北設定城縣,隸華州華山郡。

西魏時定城縣并入敷西縣,直至北周。

隋開皇三年(583),屬敷西縣隸華州。

大業(yè)三年(607)改隸京兆郡,大業(yè)五年(609)改敷西縣為華陰縣,隸屬潼關。

唐垂拱元年(685),華陰名因避諱改稱仙掌縣,天授二年(691)分仙掌縣東部設潼津縣,隸虢卅;圣歷二年(699)三月,改屬太州(治所在今華縣)。

長安二年(702)撤潼津縣,并入仙掌縣。

神龍二年(706)仙掌縣復名華陰縣,經(jīng)五代、宋、金、元約670余年,潼關轄地均屬華陰縣管轄。

明洪武七年(1374)設潼關守御千戶所,屬陜西都司管轄。

兩年后改設潼關衛(wèi),屬河南都司管轄。

永樂六年(1408),屬中軍都督府轄。

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關衛(wèi);五年(1727),設潼關縣;乾隆十三年(1748)改設潼關廳,屬陜西潼商道同州府轄。

1913年廢廳,設潼關縣,屬陜西關中道。

1939年屬陜西第八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大荔縣)。

1947年屬陜西第二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華縣),直至解放。

1949午5月潼關解放,屬渭南分區(qū),1950年5月,屬渭南專員公署。

1956年10月,渭南專員公署撤銷后,直屬陜西省直轄。

1958年12月,潼關、華陰、華縣、渭南四縣合并為渭南大縣后,設潼關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恢復潼關縣制,屬渭南專員公署(1979年改稱渭南地區(qū)行政公署)。

1994年12月,渭南地區(qū)撤地設市,潼關縣屬渭南市管轄。

2015年鄉(xiāng)鎮(zhèn)改革后,轄城關、太要、秦東、桐峪、代字營5鎮(zhèn);屯豐、慶豐、順豐、永豐塬、老虎城、歐家城、寺角營、十里鋪、四知、鑫園、西姚、瀵興、南頭、東馬、上善、三泰、留翎、中軍帳18個村委會,南新、吳村中心、興隆、太要、秦王寨、港口、代字營、桐峪、安樂10個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