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金堂縣 > 棲賢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棲賢街道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三學寺景區(qū)

三學山位于縣城東6公里處的棲賢鄉(xiāng)圣燈村。相傳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學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陰引道”上,山下“三學隘”道險而長,是成都東北門戶。隋唐時山上建有法海、普濟、廣濟,總稱三學寺。寺前有古開照寺,俗名前庵。諸寺前后竹樹掩映,泉壑交錯,原有飛來石、佛跡石、盤陀石、皇姑墳、黃犢塔、鸚鵡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巖以及棲賢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馬池。三學山,唐、宋開始就馳名川西,有不少人在這里開龕造像,題詞刻壁。明洪武中,“以三學、云頂賜蜀藩為金雁莊”。三學寺改名“棲賢禪院”,并在寺后盤陀石上修建一座由大小八萬四千座塔聚成的“釋尊無量寶塔”。

棲賢經(jīng)幢

經(jīng)幢,漢代,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保存完整,幢體--有些風化。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庵

前庵,又名開照寺,清代,位于棲賢鄉(xiāng)三學寺村,座東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074.7平方米,建筑面積556平方米,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岳鐘琪墓

岳鐘琪墓,清代,位于棲賢鄉(xiāng)岳公村,墓南向土冡,直徑11米,高6米,墓前御碑華表百米墓道石刻像均在20世紀70年代被毀,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現(xiàn)占地面積;保護范圍外四周延伸3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釋尊無量塔

釋尊無量塔,始建于漢代,近年修復。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寶塔由168座分塔組成,每座分塔刻504個小塔或佛像,計8萬4千佛塔,故又稱8萬4千寶塔。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塔記碑

石塔記碑,漢代,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碑文28行,正文23行,每行51字楷書,碑額篆書“棲賢山石塔記”,字有風化可通讀。1981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棲賢山石室道場

棲賢山石室道場,漢代,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座東向西,橫向布局,基本完整,有傾斜。1981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