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路3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qū)北京西路3號,年代為民國。北京西路3號民國建筑是--約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后,將原來設在中亞村(今白下路)的總領事館搬遷至此辦公?箲(zhàn)勝利后,作為敵偽財產被國民政府沒收用作外交部宿舍。原有西式樓房3幢,西式平房四幢,占地面積8494.58平方米。南京解放后……[詳細] |
天竺路3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qū)天竺路3號,年代為民國。2006年6月,天竺路3號民國建筑被公布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冬瓜市20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qū)南冬瓜市20號,年代為民國。2006年6月,南冬瓜市20號民國建筑被公布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寧夏路2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qū)寧夏路2號,年代為民國。于佑任公館舊址乃馮玉祥部之軍長馮云亭在三十年代以馮華堂的名義購地置建,于佑任自1946年5月直至去臺灣在此居住。這是一座鬧中取靜的庭院,主樓為西式三層洋樓,總建筑面積662.3平方米,宅內設施齊全,其主樓坐北朝南,高三層,粉色外墻,尖頂,青平瓦屋面,鋼門鋼窗,一樓帶內……[詳細] |
行政院長官邸位于鼓樓區(qū)中山北路254號,年代為民國。2006年6月,行政院長官邸被公布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東瓜市3號民國建筑位于鼓樓區(qū)南東瓜市3號,年代為民國。該建筑為一處獨立院落的西式風格建筑,樓高三層,黃色水泥拉毛外墻,坐北朝南,墻內建有壁爐,人字形坡架,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現為古南都飯店經理辦公室用房,保護狀況較好。據查,該建筑原系張光析(此字有誤,等作重查)在南京的私產,后轉賣給荷蘭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作為館舍![詳細] |
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發(fā)射臺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江東門北街33號,是南京地區(qū)最早的無線廣播電臺,始建于1931年。這座舊址不僅是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廣播傳媒中心的所在地,而且還是中國早期廣播事業(yè)發(fā)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占地面積約為65224.6平方米,現存兩座發(fā)射塔、一座發(fā)射機房以……[詳細] |
這里的城墻歷史上是沒有城門的,是1996年為開通后標營路,建月牙湖大橋把城墻破出一個口子,為將中斷的城墻串聯起來,增加了城墻的完整性,2009年建成該門。……[詳細] |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爾路西延工程順利竣工通車,丁山腳下的明城墻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門:華嚴崗門。這座新城門是在明城墻坍塌缺口處修建的,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爾路西延段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乘機改造成完整的城門。華嚴崗門共有四拱,中間的兩座拱門高度為9.38米,外側的兩座拱門略小,拱券高度為6.22米。華嚴崗門就像一座……[詳細] |
新民門,位于明代鐘阜門與金川門之間。1932年,在城墻打開豁口,因資金不足城門未建。1934夏,建成城門。保留至今。……[詳細] |
清涼門,位于南京城西,坐東向西。東至石城門界,西至定淮門界,兩界之間長725丈。洪武六年(1373),置清涼門兵馬司駐守。洪武十二年(1379),改清涼門為清江門。明弘治年間(1488~1505),仍然稱“清江門”。到了明萬歷三年(1575)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學者顧起元回憶他10歲時,見到這座城門外建有一座當年朱……[詳細] |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門右側的八字山上,原為四望山,(民國時期改名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國時期,現保存7個較為完整的舊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圍,依山而建,地勢較高。該碉堡群均為鋼筋水泥結構,高低、深淺、長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寬8米左右,長10米左右,高出地面約2米左右。該碉堡群作為戰(zhàn)時軍事設施,建國后已封閉……[詳細] |
1911年,英國倫敦“合眾冷藏有限公司”(又名“萬國進出口公司”)老板韋斯特兄弟派大班馬凱司(Mackeiyie)、買辦韓永清、羅步洲到南京,在下關金川河兩岸一帶征地600畝,籌建“江蘇國際出口有限公司”俗稱“英商南京和記洋行”,簡稱“和記洋行”、“和記蛋廠”,當時英國“合眾冷藏有限公司”也是中國當時最現代化的食品加工……[詳細] |
位于原下關區(qū)花家橋7號。主樓為3層磚混結構,坐北朝南,樓梯設在外,有后院;另有附屬建筑2座。據說該建筑曾經為國民黨參議院的官員居住,F產權屬于下關電廠,有4戶人家居住![詳細] |
花家橋8號民國建筑:民國時期住宅建筑遺存。位于原下關區(qū)花家橋8號,F存建筑二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小樓。二棟建筑東西一字排開,中間共用一院門,院門上有“錦慶里”字樣。該房產抗戰(zhàn)前原為李家和所置,后被上海鐵路局南京分局所有,現仍被作為鐵路女員工宿舍之用![詳細] |
位于原下關區(qū)龍江路30號。該醫(yī)院始建于1930年,現存有多幢建筑,有住院用房、辦公樓、停尸房、門房等建筑,原有一座瞭望塔現已拆除,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其中有一幢辦公樓為某部隊使用,該建筑為二層磚混結構,有回廊和拱形柱廊。瞭望塔為鋼架結構,高23米,面積約16平方米。其他建筑現仍為七二四所和海軍學校居民用房。該處建筑群保存……[詳細] |
位于今下關區(qū)江邊路2號。民國建筑,磚木結構,局部二層,有木質樓梯,東西長約13.4米,南北寬約11.1米,高約6.5米,F產權為部隊所有![詳細] |
位于今原下關區(qū)煤炭港22號。民國建筑,解放后有改建,面闊約6.3米,進深約4.9米,高約3.5米,建筑面積約90平方米。據房主唐姓老人講,房子是其父親留下的。該建筑列為文物,是因其曾今作為煤炭港黨小組,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
清末建筑,位于原下關區(qū)天祥里8-14號。建筑年代和下關天主教堂的建筑年代相近,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木質樓梯,原有柱廊,局部裝飾花紋,建筑的結構改變,內居住多戶人家,建筑保存一般。從規(guī)格看,比天保里建筑規(guī)格要高,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
清末時期建筑。位于原下關區(qū)天保里和天保路。據居住的居民反映,該處建筑群均是天主教堂同時期建筑,是當時教眾居住區(qū),如“天祥里、天保里、天光里、天保路”等,帶“天”字的,均分布在天主教堂附近。包括天保里4幢,天保路2幢,均坐北朝南,二層磚木結構。該處建筑群的存在,對研究清末民初的居民生活遺跡宗教習慣,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