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宜春市 > 銅鼓縣旅游

銅鼓縣旅游景點介紹

  周鑾夫人鄒氏陵墓位于江西省銅鼓縣帶溪鄉(xiāng)新豐村(匡洲),距縣城49公里。   該墓建于清光緒十七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2平方米。墓碑采用-石條砌成,墓場頂部采用花崗巖石拼砌,墓場頂部立有小塔林。鄒氏夫人生于唐貞明五年(公元919年),歿于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皇封誥命夫人![詳細]
  周鑾公墓位于江西省銅鼓縣棋坪鎮(zhèn)羅坊村坳上組周家灣,距縣城58公里。該墓建于清光緒十七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5平方米。陵墓皆四柱三碑墓,中碑刻有墓葬主人的名字,左碑為墓志銘,右碑墓碑采用-石條砌成,墓場頂部采用花崗巖石拼砌,墓場頂部立有小塔林。周鑾,字茂貞,號慶堂。生于后唐貞明四年(公元918年),歿與大宋咸平三年(公……[詳細]
  臨濟宗墓葬群位于銅鼓縣三都鎮(zhèn)理溪村鳳凰山頂?shù)牡桶继帲嗫h城23公里。墓葬群共有三座墓葬,分別為一座臨濟始祖墓,一座月郎派心智和尚墓,以及一座字跡難辨的禪師墓。臨濟始祖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平方米。墓碑采用-石條砌成,墓碑早已風化,字跡難辨,隱約可見“長添福祿;道孫月朗修造;乾隆二十六年立”等字跡。月郎派心智和尚墓坐北朝……[詳細]
  仙女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溫泉鎮(zhèn)石橋村仙橋組。始建于清初,同治年間重修,長33米,寬5米,總面積165平方米,南北向跨金沙河,西東流向。單孔石拱橋,花崗石與礬石構造。拱圈縱聯(lián)砌置。拱跨5.3米,橋欄為礬石壘迭。        Q……[詳細]
  溫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永寧鎮(zhèn)順化村皂角組。該祠堂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公元1783年),坐南朝北,土木結構,三進兩天井,占地面積852平方米,現(xiàn)存上、中、下廳和左右?guī)抗彩嚅g、門樓一棟、花崗巖旗桿石三對。該祠堂最具代表性人物:溫必來(名:東升,號:紫垣),光緒戊子科武舉,己丑科武進……[詳細]
  紅一軍團駐地暨湘鄂贛省委舊址——深堝民宅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高橋鄉(xiāng)白石村。該舊址建于清晚,坐南朝北,土木結構,斜坡面陰陽合瓦屋頂,泥土地面,兩進一天井5開間,總占地面積440平方米。1928年4月少共銅鼓臨時縣委成立,下設兒童局及直轄第一特支部,并隨縣委駐扎在此。1928年12月,中共銅鼓縣委恢復成立,并注重發(fā)展區(qū)、……[詳細]
  首屆中共銅鼓縣委機關舊址——陳家大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三都鎮(zhèn)西向村。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斜坡面陰陽合瓦屋頂,兩進一天井,前后廳青磚墁地,左右耳房三合土地面,總占地面積790平方米。        ̳……[詳細]
  湯九倫烈士墓位于銅鼓縣高橋鄉(xiāng)英溪村下坑組,坐東朝西,采用花崗巖石、青石砌成,四柱三碑,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湯九倫(又名湯忠),生于1896年。1926年,湯九倫與李建康等人領導成立了工會和農(nóng)會組織。1927年9月11日,湯九倫率領工農(nóng)隊參加秋收起義部隊攻打白沙的戰(zhàn)斗。1931年,中共銅鼓縣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于排埠江家……[詳細]
  抗戰(zhàn)防空洞遺址位于銅鼓縣永寧鎮(zhèn)劍石路中倉街北側紅砂巖山腳底部,共有4組防空洞?谷諔(zhàn)爭時期,侵華日軍對銅鼓縣城轟炸有三次,分別是1939年9月20日、1939年10月,1941年3月17日,其中1939年9月20日的轟炸,日軍投下的-導致躲進城中石洞內的39人全被悶死,無一生還。日軍慘絕人寰的轟炸造成銅鼓縣城中倉街建筑……[詳細]
  袁氏宗祠,原名長溪袁氏宗祠,位于銅鼓縣三都鎮(zhèn)東滸村時家山下自然村。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八年(1610),磚木結構,兩進12開間,分上、中、下三廳,上廳為祭奉廳,中廳為習武廳,下廳兩側茶樓為講習堂,總面積為1041平方米,保存較完好。據(jù)查《義寧州志》和1985年版《銅鼓縣志》,東滸袁氏在清乾隆、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有進士4人……[詳細]
  惜字亭位于銅鼓縣排埠鎮(zhèn)三溪村龍堝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用花崗巖石建造,造型為六柱、六角、六面。亭高2.5米,由底座、基座、爐身、云蓋、寶頂五層壘砌而成。爐口正面的石板碑刻刻有對聯(lián)“字值千金勞之來之匡之真之輔之翼之莫敢不敬,亭修一族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人也夫*其然”,背面刻載了捐錢人和建造時間“清光緒貳年……[詳細]
  銅鼓葉氏宗祠銅鼓縣排埠鎮(zhèn)華聯(lián)村鰲上組板坑口。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祠堂磚木結構,現(xiàn)存40余間房,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由大門門樓、前院、前廳、后廳、左右?guī)亢蛧鷫Α⒃滦翁、附屬房屋等部分組成,主體結構保存基本完整。該宗祠是排埠葉氏先祖葉茂松在康熙年間從贛州上猶縣遷入后所建,在漫長的……[詳細]
  銅鼓縣游擊大隊和銅三區(qū)赤衛(wèi)軍駐地舊址位于銅鼓縣排埠鎮(zhèn)曾溪村,原為曾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47年(1783),坐西(略偏北)朝東(略偏南),磚木結構,前后兩進,前有空地、門樓及圍墻,建筑總面積約900平方米。1932年5月,蔣介石對湘鄂贛蘇區(qū)布置大量兵力,開始發(fā)動第四次反革命軍事“圍剿”。6月12日,紅十六軍首先向豐田守敵……[詳細]
  秋收起義接待站舊址位于銅鼓縣溫泉鎮(zhèn)石橋村,原為劉祖益烈士故居。系清晚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總面積798平方米。1927年9月11日,毛澤東親自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第三團從銅鼓縣城出發(fā)向瀏陽白沙進軍,當?shù)攸h組織在此設立接待站。部隊途經(jīng)石橋時,百姓紛紛涌到路旁慰問工農(nóng)革命軍,鄉(xiāng)親們拿出家中的茶水和稀飯,為戰(zhàn)士們解渴充……[詳細]
  中共銅鼓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舊址位于銅鼓縣棋坪鎮(zhèn)大梅村毛灣自然村茶盤塘,原為村民住宅,始建于民國初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      1929年12月21日,中共湘鄂贛邊境特委委派特委常委李宗白到銅鼓調查處理“米坑慘案”事件,恢復重建中……[詳細]
  湘鄂贛省紅色藥店舊址位于銅鼓縣棋坪鎮(zhèn)大梅村犁頭自然村,原為村民住宅,始建于民國初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30平方米。1933年冬,國民黨軍向各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五次反革命軍事“圍剿”。1934年1月,國民黨軍進逼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中心區(qū)域——萬載小源。為了保存實力,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及其所屬機關被迫撤……[詳細]
  湘鄂贛省紅色醫(yī)院舊址位于銅鼓縣棋坪鎮(zhèn)大梅村犁頭自然村,原為村民住宅,始建于民國初年,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110平方米。1933年冬,國民黨軍向各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五次反革命軍事“圍剿”。1934年1月,國民黨軍進逼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中心區(qū)域——萬載小源。為了保存實力,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及其所屬機關被迫撤……[詳細]
  幽居村,簡稱幽居,又名優(yōu)居。地處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棋坪鎮(zhèn)西北部,西與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南橋鄉(xiāng)相鄰,北與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東港鄉(xiāng)相交。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義后,彭德懷、滕代遠等人于當年9月17日在銅鼓縣幽居鄉(xiāng)召開了一次組建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邊特委的聯(lián)席會議,即幽居會議。會議地址至今保存完好,而今是當?shù)氐膹R宇,保佑一方……[詳細]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為銅鼓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般~鼓石”石刻,是我縣最聞名的石刻,我縣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聞名。據(jù)《義寧州志》載:“銅鼓石在武鄉(xiāng)二十四都,屹立數(shù)丈,形如銅鼓,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中有聲,疑以為怪,揮劍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劍劈,縣諸石屹矗,森若列載,故因其勝而建官司馬!薄霸噭Α笔,明……[詳細]
  馬祖道—禪師墓系采用花崗巖石砌成,墓碑為青石,墓場頂部立有6個大小不一的小塔,該墓葬砌置壯觀,雕刻精致,保存完整,占地面積為50余平方米。于2006年4月寺、墓均列為銅鼓縣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