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成吉思汗廟AAAA 成吉思汗廟位于烏蘭浩特市城區(qū)北部海拔高度350.4的罕山山頂,為罕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廟殿呈‘山’字型輪廓,中間是高2.8米的正殿,東西兩側是高16.62米的偏殿,建筑面積322平方米,建筑上體圓頂方身、中軸對稱,大殿正中的大理石臺基上座落著高2.8米、重2.6噸的成吉思汗金身銅鑄坐像,兩旁陳列元代兵器,東西偏殿陳列元代服飾、書簡、器皿。各殿天花板上繪有蒙古古代圖案,地上覆花地毯。壁上有表述成吉思汗豐功偉績的大幅壁畫,粉墻金頂、莊嚴肅穆,方圓幾十里即可仰視其雄姿。該廟始建于1940年5月,1944年10月落成,總面積6.8萬。成吉思汗廟融蒙、漢、藏三個民族的建筑風格于一體,采取古代漢族建筑中……[詳細] |
天驕天駿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以成吉思汗傳說、蒙古戰(zhàn)馬形象與蒙元文化創(chuàng)意體驗為主,規(guī)劃分為天駿花田區(qū)、運動康養(yǎng)區(qū)、自然休閑區(qū)—興安嶺植物園、文化創(chuàng)意區(qū)四大功能板塊,于花、草、石、水之間充分體驗自然生態(tài)之美。……[詳細] |
大興安嶺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生息繁衍的圣地。在中國古代史上名聲遠播的民族依次有東胡、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八個名族,而這其中成就卓著的東胡、鮮卑、契丹、蒙古這四個民族就起源發(fā)展于大興安嶺的不同地段。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大興安嶺獨特的興安歷史文化帶,位于大興安嶺中段的興安盟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獨享興安大名。而興安盟博物館“提北探南、顧西望東,盡收興安文化于一堂”,是展示興安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興安盟博物館位于烏蘭浩特市新橋東街洮兒河南路,于2010年9月10日正式開館。是興安盟第一個大型綜合性現(xiàn)代化博物館,它的建成標志著興安盟博物館事業(yè)邁入了新的發(fā)展……[詳細] |
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辦公樓舊址位于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辦公樓始建于1934年。該建筑系磚瓦結構,二層起脊樓房,座北朝南,總建筑面積為1881.08平方米,占地面積2356平方米。1945年以前為興安南省、興安總省辦公樓。1946年初,中共東蒙工委在此辦公。1947年6月14日至1949年11月,中國共產(chǎn)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在此樓辦公。之后為內蒙古東部區(qū)黨委辦公樓。歷史作用這座辦公樓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內蒙古發(fā)展壯大、領導內蒙古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重要見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工委帶領各族人民建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內蒙古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當時,百廢待興,工作千頭萬緒,內蒙古黨委辦公樓成了制……[詳細] |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誕生地——烏蘭浩特市,是為紀念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周年而興建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興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紀念性展館,也是內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區(qū)民族解放歷程的紀念性展館。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礦泉街東端路北側。為反映和再現(xiàn)內蒙古民族解放和區(qū)域自治的歷史進程,展示革命老區(qū)的發(fā)展成就,經(jīng)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批準,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于2006年6月在烏蘭浩特市動工修建,2007年7月,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之際正式建成開館。紀念館建筑結構為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詳細] |
內蒙古軍區(qū)司令部遺址,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西側、科右前旗人民醫(yī)院門診樓東側,現(xiàn)為中國銀行興安盟分行辦公樓。根據(jù)《東蒙古人民自治法》規(guī)定,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決定于1946年2月15日組建東蒙古人民自治軍,由東蒙古自治政府內防部部長阿思根統(tǒng)一指揮內蒙古東部地區(qū)蒙古民族武裝。承德“四三”會議后,根據(jù)會議精神,將內蒙古地區(qū)蒙古民族武裝部隊統(tǒng)一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任司令員,阿思根任副司令員。1946年6月3日,成立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興安省軍區(qū),阿思根兼任司令員,朝克巴特爾任副司令員,哈豐阿任政治委員,張策任副政治委員。1947年11月26日,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司令部、政治部成立,-任內蒙……[詳細] |
西滿軍區(qū)駐王爺廟辦事處舊址,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和平街白音南路西惻、烏蘭浩特第二中學院內操場東側。西滿軍區(qū)駐王爺廟辦事處舊址始建于1938年,為王爺廟朝鮮族學校。整個大院約900平方米,有兩幢平房。1946年3月28日,根據(jù)中共西滿分局的決定,中共嫩江省委委員兼中共白城子地委書記張策作為西滿軍區(qū)全權代表,在王爺廟設立東北民主聯(lián)軍西滿軍區(qū)辦事處,張策任主任,成員有胡昭衡、胡秉權、黃文飛、李一夫等。4月5日,在西滿軍區(qū)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中共東蒙古工作委員會,張策任書記,胡昭衡、胡秉權為委員,先后在辦事處工作過的黨的干部還有畢舒國、胡殿士、黃文飛、劉選、谷獻瑞、胡子壽、林以行、宋振鼎、蔣弼仁等……[詳細] |
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師部遺址,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與普惠東街交叉路口東南角。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師部遺址原為偽興安軍一個團長的私宅,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建制撤銷后將此宅院改作它用,F(xiàn)為內蒙古路政執(zhí)法檢察總隊興安支隊辦公樓。1945年8月11日,偽滿陸軍興安軍官學校一批蒙古族青年軍官和學生在葛根廟陶賴圖北山殺死日本軍官,舉行武裝起義。1945年10月2日,以起義官兵為骨干,在王爺廟組建興安中部區(qū)民警大隊。不久,即改稱王爺廟警備大隊。1945年12月1日,王爺廟警備大隊擴編為王爺廟警備總隊,下設三個大隊,都固爾扎布任總隊長。1946年2月1 5日,在王爺廟警備總隊基礎上組建東蒙古人民自治軍騎兵第……[詳細] |
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大會遺址,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和平街金盾花園東側,東鄰白音南路,南鄰復興東街。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大會遺址原名賈家店,為一家大車店。店院南北長100余米,東西寬70余米,院內有南、北正房和東廂房幾十間。1945年10月5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大會在這十余間東廂房里舉行,有30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由1 5人組成的團執(zhí)行蠶員會。特木爾巴根兼任執(zhí)行委員會秘書長,特古斯朝克圖任副秘書長,布特格其任組織部長,鮑蔭扎布任宣傳部長。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頒布了團的綱領和章程,發(fā)表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宣言》,明確指出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是在內蒙古人民革……[詳細] |
葛根廟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至興安盟阿爾山市鐵路線上,在烏蘭浩特市東南30公里洮兒河左岸,廟址座落在陶賴圖山南坡腳下,方位東南,葛根廟在內蒙古東部區(qū)歷史悠久,是東部十個旗供養(yǎng)的著名藏傳佛教寺廟。建筑雄偉壯觀,具有藏式風格,廟產(chǎn)富足。葛根廟前身蓮花圖廟,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賜蓮花圖廟名為“梵通寺”。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哲里木盟十旗王公籌集資金,動工為葛根廟修建梵通寺、宏濟寺、廣覺寺,四座大殿于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十二日正式落成后又建慧通寺。當時全廟以五大殿堂為主,配有葛根宮、0宮、葛根陵等七殿堂,共有鍍金銅佛5073尊、石佛像35尊、泥佛像500尊,有《甘珠爾》和《丹珠……[詳細] |
內蒙古日報社舊址,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西側、科右前旗人民醫(yī)院院內。內蒙古日報社舊址始建于1935年,為王爺廟興安醫(yī)學院,建筑面積2520平方米。1946年7月1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lián)合會東蒙古總分會機關報《內蒙古自治報》在王爺廟創(chuàng)刊。1947年1月1日,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報》由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委直接領導。1948年1月1日,《內蒙古自治報》更名為《內蒙古日報》,并作為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委機關報用蒙、漢兩種文字出版發(fā)行。《內蒙古日報》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刨辦最早的省級黨報,也是蒙古族歷史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出版的第一張日報!秲让晒湃請蟆返膭(chuàng)辦,為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委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政策,領導……[詳細] |
2015年末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項目實施方案獲準內蒙古林業(yè)廳批復,項目以“保護優(yōu)先,適度開發(fā)”為原則,對濕地公園及其周邊自然資源和景觀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和恢復,公園3.5%的面積用于生態(tài)旅游,86%的面積用于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tài),剩余面積用于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務。公園建設近期目標(2015-2017年)是建立濕地公園管理機構,制定濕地公園規(guī)章制度,形成相對完備的保護管理體系;開展?jié)竦厣鷳B(tài)系統(tǒng)恢復;開展科研監(jiān)測和科普宣教活動;初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遠期目標(2018-2020年)是進一步完善濕地公園保護管理體系、科研監(jiān)測體系和科普教育體系;加大濕地公園內的濕地恢復力度;在濕地公園總體……[詳細] |
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14號。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坐北朝南,為磚瓦結構二層起脊樓房。占地面積2356平方米,建筑面積1881.08平方米,高11.7米。始建于1934年,當時為偽興安南省、偽興安總省辦公樓。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491內蒙古自治區(qū)重要革命遺址于2009年5月被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5月,中國共產(chǎn)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五一會議舊址位于市區(qū)五一北路東側,是一座青磚建造的廳堂。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并宣告全國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該廳堂建于1935年,曾是偽興安陸軍軍官學校禮堂,東蒙軍政干部學校禮堂,后為內蒙古黨校禮堂。1986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礎。五一會址為青磚灰瓦二層起脊建筑,座東朝西,東西長94.5米,南北寬24.7米,建筑面積708.5平方米,占地面積為2334.15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圍欄、門廳、展覽大廳、壁爐、主席臺、化妝室、庫房。會址門前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會址內陳列……[詳細] |
烏蘭浩特烈士陵園,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園東側。烏蘭浩特烈士陵園始建于1948年,原址位于烏蘭浩特火車站東150米處。陵園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14平方米。陵園內矗立著一座烈士紀念塔,座北朝南,呈直立刺刀型,高15米。塔身正面鐫刻著-題寫“人民解放戰(zhàn)爭烈士紀念塔”的塔名,背面鐫刻著-書寫“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的碑文。1975年,科右前旗政府對在“文革”中遭到嚴重損壞的烏蘭浩特烈士陵園進行重新修建。重建后的烈士紀念塔座東朝西,由原來的刺刀型改為火炬型,高18米。塔身鐫刻著-為原塔書寫的塔名和碑文。同時,新建了革命烈士靈堂和革命烈士紀念堂。2000年……[詳細] |
內蒙古自治政府辦公舊址位于興安路中段,建于1939年,該舊址1947—1949年為內蒙古自治政府辦公樓,政府主席--、副主席哈豐阿在這里主持和領導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工作,頒布了自治政府《組織大綱》和施政綱領,號召全區(qū)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建設新內蒙古迎接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皟让晒抛灾握o念地”是展現(xiàn)內蒙古革命歷史,宣傳民族團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曾接待過胡錦濤、--、朱镕基、李鵬、--邦、布赫、--等20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00余位省部級領導和大批的國內外游客,是我區(qū)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旅游景區(qū)。(興安盟文明辦)……[詳細] |
--辦公舊址位于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始建于1936年,建筑面積403平方米,日偽統(tǒng)治時期曾是日本高級軍官辦公場所。1947年2月至1949年11月,--奉中共中央東北局之命來到王爺廟開展工作在此辦公,主持內蒙古自治政府籌備工作,領導內蒙古民族解放斗爭,舊址因此而得名。1947年7月1日,內蒙古共產(chǎn)黨工作委員會成立,--同志任書記,并任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司令員兼政委。他在此領導了內蒙古的農(nóng)村土地改革和牧區(qū)民主改革,整頓和建設部隊,剿除匪患,為內蒙古的民族解放嘔心瀝血,掀開了內蒙古歷史的嶄新篇章。--辦公舊址,包括前廳、會議室、辦公室等九個房間。前廳擺放著--同志雕像,各展室是--辦公場景的復原……[詳細] |
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會會址建筑面積679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原為偽滿洲國陸軍興安軍官學校禮堂。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里召開;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于此成立,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誕生地。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該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