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是臺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導游行天宮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除了臺北本宮外,在北投、三峽兩地還有行天宮分宮,并稱行天三宮。介紹行天宮是北臺灣參訪香客最多的廟宇,一天進出人數可達萬人之多。行天宮供祀五恩主,所謂的“恩主”是信仰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5個恩主為關云長、八仙之一呂洞賓、灶神張單、道教三十代天師王善以及宋朝名將岳飛,五恩主以關云長為首。因為臺灣民眾亦稱關云長為“恩主公”,于是也就經常順勢稱行天宮為“恩主公廟”。小貼士:臺灣很多地方民眾信奉關帝(關云長)。因為他堅守信義,所以被尊為“武圣”;由于他很會理財,所以又被尊奉為“商業(yè)保護神”。寺院特色殿前有一尊天公爐,……[詳細] |
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坐落在臺北市圓山區(qū),一般俗稱兒童樂園,占地約9.8公頃,為臺北市中心少見的游樂園設施。它最早成立于日治時期的1934年,成立之初為全臺灣最早且唯一的公辦公營兒童樂園,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fā)展,已經成了臺灣最大最著名的兒童樂園之一。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可分為“昨日世界”、“明日世界”及“游樂世界”三大部分。其中昨日世界又可細分為神話世界區(qū)、民俗童玩區(qū)、民俗工藝區(qū)與民俗文化區(qū),詳細的介紹了中國古代城墻、攻城器具、五行八卦、水濂洞等知識。此外,該區(qū)還以傳統(tǒng)休閑及中國童玩為主,提供知識游戲且靜態(tài)展示各類傳統(tǒng)民俗工藝品;明日世界則細分為太空劇場、兒童科學館及親子景園三大部分,其中,太空劇……[詳細] |
臺北之家的前身是美國駐臺北領事館,位于臺灣臺北市中山區(qū),中山北路二段與南京西路交會口以北不遠處,為1925年開工、1926年啟用的兩層洋樓建筑。它整體采用美國南方維多利亞式的建筑風格,總占地面積375坪,本為日治時代的“美國駐臺北領事館”。二戰(zhàn)后,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該建物也陸續(xù)作為美國駐臺北領事館、美國駐中華民國臺北總領事館、美國海軍武官處與在臺美國大使的大使官邸。臺北之家為白色的洋式建筑,東側有突出回廊,平面為方形,廊柱則為古希臘風格,典雅簡潔的氣氛,可以想象當年的繁華;室內景觀方面,臺北之家除了沿用外觀上的多立克柱式白色墻柱外,主建物最頂樓夾層的中央走廊回旋與空間設計也蔚為特色。200……[詳細] |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簡稱樹火紙博,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長安東路二段,占地160坪,由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管理。博物館在1995年10月成立并對外開放,目的是紀念在1990年廣州白云機場劫機相撞事件中遇難的長春棉紙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陳樹火及其夫人陳鳳嬌,并進一步推廣紙文化。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是臺灣首家和唯一一家紙博物館,主要是以活潑生動的展示設計和能夠引導觀眾參與其中的教育活動為主,讓更多的民眾深入了解、發(fā)揚與傳承紙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的價值。博物館共有4層,其中一樓展示世界各國的手工紙藝品以及在手工紙廠內可以瞧見的傳統(tǒng)手工造紙表演,另有販賣圖書紙品、藝術禮品等相關紀念品供您選擇;二樓詳細介紹了造紙術的發(fā)明……[詳細] |
中山足球場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寬184米,長300米,是歷史上臺北市的第一座標準足球場。該足球場原為日治時期于1923年設立的圓山運動場,內有棒球場、網球場、田徑場等設施,1989年改建為足球場;由于臺灣人并不熱衷足球運動,這里舉辦足球競賽的頻率并不高,平日只能用來作為演唱會或政黨造勢晚會的舉辦場地以延續(xù)功能。2007年3月,為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臺北市政府選定中山足球場并將其改裝成花博會的爭艷館。爭艷館的主題是競花藝術,透過原先足球場的包裝,形成一種競賽的意象,將足球場外墻重新翻修,涂上白漆及幾何花瓣圖案,形成繽紛百花爭艷的氛圍。本館位于花博圓山出入口附近,為花博的門戶,因此特別……[詳細] |
圓山遺址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圓山西邊的緩坡,面積約有2.7公頃,為全臺灣最珍貴的史前遺址之一,也是罕見的多文化層遺址。依照國際通行辦法,從圓山遺址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紀錄統(tǒng)稱圓山文化,該文化存在時間約在西元前4500年至西元前2000年。圓山遺址至少包含了漢人文化、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細繩紋陶文化、大坌坑文化、先陶文化等六個史前文化與一個歷史文化。依照國際通行的辦法,以最接近遺址的現代村落為該遺址命名的原則,因此將其遺址命名為“圓山遺址”。而后又將最先發(fā)現的遺址名稱為該文化命名的原則,將其首先發(fā)現的史前人類活動紀錄命名為“圓山文化”。圓山遺址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鼓角器種類眾多……[詳細] |
圓山公園最早開放于日治時期的1897年,是臺灣第一座公園,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在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間被劃入展區(qū),目前為花博公園的一部分。它坐落在臺北市中山區(qū),大約在中山北路三段以西,與酒泉街、玉門街及基隆河所圍成的地帶,面積約為21公頃之大。圓山公園北邊為臺北市兒童育樂中心,即臺北市動物園(現已移往木柵區(qū))及兒童樂園的舊址,南接中山足球場,西臨捷運淡水線、新北投線的圓山站,東則隔著中山北路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及中山二號公園相鄰,北邊最外圍則有基隆河流經,對岸的山坡上不遠處則是圓山大飯店,地理位置相當優(yōu)越,F在的圓山公園,又名中山1號公園,以大片的草坪為主要景觀,靠近臨濟護國……[詳細] |
臺北美術公園又名中山2號公園,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圓山公園與新生公園之間,在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間被劃入展區(qū),目前為花博公園的一部分。臺北美術公園最初是配合臺北美術館的主要用途與設施而被用作湖面、地景、地坪藝術展示區(qū)、花卉展示、裝置藝術、戶外教學創(chuàng)作表演藝術跳蚤場等。后來由于被劃為花博園區(qū),而轉變?yōu)橹饕龌ú╁居钔@區(qū)使用。臺北美術公園由北到南依次有臺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風味館、舞蝶館、中間為-,西邊為民族公園。其中臺北故事館的北邊為基隆河河濱自行車道;臺北市立美術館與風味館間設有迎客坊,風味館、舞蝶館的周邊為寰宇庭園區(qū)。-與民族公園的北邊為車道與花之隧道,車道可供車輛出入美術館![詳細] |
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坐落在臺灣臺北市中山區(qū)大型綜合用途購物中心—美麗華百樂園的樓頂,是大臺北地區(qū)最受歡迎的地標建筑之一。雖然該摩天輪直徑僅有70米,但因基座架于建筑物屋頂(五樓)而非地面,故總高100米,僅次于高雄市夢時代高雄之眼摩天輪,為臺灣第二大最高的摩天輪。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由日本的泉陽興業(yè)制造,總重約達600公噸,共設有48個車廂,其中兩個車廂為殘疾人士服務、兩個車廂為透明車廂,每個車廂最多可乘載6個人,整個摩天輪滿載時可同時搭載288人。摩天輪上裝設有624支霓虹燈管,夜幕降臨時摩天輪會被打上綠色的光,并定時利用這些燈管演出燈光秀,三種不同的主題設計讓這里不斷的上演著不同的燈光表演,華……[詳細] |
大佳河濱公園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大直橋西側至中山橋東側間的基隆河岸,是20世紀90年代基隆河截彎取直整治工程告一段落后,臺北市政府將大佳段的基隆河岸重新開辟而成的公園。公園總體占地面積約42萬平方米,與大直橋以東的迎風河濱公園相貫串,除了提供臺北地區(qū)居民廣大的親水空間外,也兼具美化行水區(qū)的功能。大佳河濱公園內有主噴泉池直徑長達125米的大型噴泉水景一座,并配有80組彩色水中照明燈,在整點時噴泉固定噴水半小時,其壯觀的噴水景觀總是讓人贊嘆不已。此外,園中還有綿延的腳踏車道,游客可沿基隆河岸一路漫游。過去,公園內有籃球、網球、羽球場、捶球場等各類運動場地,同時附近也有廣大的停車場,便于游客自行駕車前……[詳細] |
迎風河濱公園坐落在臺北市基隆河大直橋至中山高速公路之間,總占地面積約有600,000平方公尺,是臺北市最大的城市公園。該公園內不僅環(huán)境清新宜人,還附設有羽毛球場、直排輪練習場、足球場、活動廁所、停車場、綠地等設施,是鄰近居民周休假期必去的休閑場所。迎風河濱公園是配合河川整治工程,將面積廣大的河濱高灘地整平并加以美化而形成的綠地,在非防汛期這里是可提供市民廣大開放空間的城市綠地;但在防汛期間這里仍然屬于河川行水區(qū)。公園內常見的樹種有樟樹、榕樹、木棉樹、大花紫薇、白千層....等,常見的花卉種類有菊花、天竺葵、三色堇、長壽花、萬壽菊等。隨著四季的變化,可以欣賞到公園四季不同的面貌,不但為都市人找到……[詳細] |
臺北故事館舊稱“圓山別莊”,是一棟融合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二層洋樓,其中一樓為磚造,二樓則為原木結構。它坐落在臺北市中山區(qū)中山北路,旁臨臺北市立美術館,因尖塔、銅瓦和塔樓均有新鮮的色彩描繪,極像童話故事中的建筑,因此冠有“童話奶油屋”的美稱。臺北故事館建造于日治時期的1913年,為知名茶商陳朝駿的別莊,胡漢民、孫中山皆造訪過此別莊。歷經近百年的歷史巨變和風雨歲月,別莊曾先后被用作監(jiān)獄、住宅、美國駐臺大使館等,最終在1977年隨著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開始籌設而對其進行整修。2003年由港人陳國慈律師個人認養(yǎng)贊助,以每年七百萬捐助,在別莊成立“臺北故事館”,使其成為一處以推廣臺灣生活……[詳細] |
劍潭古寺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北安路,為主祀觀音的佛教廟宇。該廟宇始建于臺灣鄭氏王朝,原本位于劍潭山附近,但因為日治時期興建臺灣神社及敕使街道等原因,于1937年遷移整建至現址。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tài)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歷之二月十九。劍潭古寺是臺北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寺廟本身曾經有過多次整修,因此在廟身某些部份可以瞧見新修的痕跡和斑駁的石雕成對比。寺旁有一埤林園,園內保留著劍潭古寺舊有的廟柱及石碑,柱上殘留的痕跡仿佛訴說著古寺古往今來的滄桑歷史。由于寺廟曾在日據時代受迫搬遷到此,地理位置偏僻,所以不像以往那樣香火鼎盛,但卻因此多了一份清幽寡境的味道。Jiantan Old Temple 必去……[詳細] |
介 紹 榮星公園位于中山區(qū)民權東路三段與建國北路、龍江路、五常街所圍繞之區(qū)域,即是行天宮附近,原名稱為“榮星花園”,面積廣達6.8 公頃,園區(qū)風格主要是以歐式庭院造景為主,民國57年由辜偉甫于1968年所建,并成立榮星公司來管理,78 年由市府征收接管,免費開放供公眾使用,正式更名為“榮星公園”,并于79年曾進行整修;是臺北市第一處歐式造景庭園,更是臺北市民休假日最佳的休閑去處。 交 通 搭乘617、225、214、642、5、49、505、285、33、63、25、298、74、801、紅29、敦化干線、民權干線至“龍江路口”下車,即可到達榮星公園。臺灣臺北市……[詳細] |
林森公園舊稱14號公園,位于臺北市中山區(qū)南京東路及林森北路的交叉口、林森北路西側,鄰近其旁邊的即為康樂公園(原15號公園)。該公園舊時曾為日據時代的三橋町公墓地及戰(zhàn)后來臺難民居住的臨時避難住所,1997年底遷移這里的居民與原建物后對其進行簡易綠化,最終于2003年10月正式完成公園建設,又名中山14號公園。林森公園內配有地下停車場,停車甚為方便,而且園內舒適宜人,綠野扶疏,平日即為附近居民休閑運動的好處所,假日時期,更可看見全家扶老攜幼的在園內活動,親子和樂的景象令人備感溫馨。Linsen Park 必去理由:臺北中山區(qū)最重要的公園之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