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龍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1937年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泗龍橋由三孔石拱橋和十六孔石梁橋組成,全長96.40米,寬2米,東西向橫跨青甸湖。石拱橋靠近北岸,全長約26米,中孔凈跨6.10米,拱矢高3.10米,邊孔凈跨5.40米,拱矢高2.54米,薄墩薄拱;石梁橋較低矮,與拱橋南端相連,南岸建有入口石亭。 泗龍橋設計合理,造型別致,既便于通航又溝通兩岸交通,省工省料,是一種適合河道較寬,水流平緩的橋梁類型,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詳細] |
同興里位于上虞區(qū)小越鎮(zhèn)橫山徐村。是上虞著名鄉(xiāng)賢陳春瀾和其侄子出資建造的一處中西合璧晚清民國典型的江南代表性民居。寓意“兄弟同心,共同興旺”。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分三縱三橫軸線布局,占地10畝,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筑布局嚴謹、氣勢宏偉,中西合璧、外雄內秀,為上虞單體獨院規(guī)模最大的臺門式建筑。2010年,在中軸線布置有“陳春瀾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面積近2000平方米,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示了陳春瀾一生的奮斗歷程。2011年1月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賀知章《龍瑞宮記》摩崖刻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唐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禹陵鄉(xiāng)望仙橋村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石高4米左右,唐代題刻,全稱《龍瑞宮記》。唐秘書監(jiān)賀知章撰并楷書,文曰:“宮記秘書監(jiān)賀知章宮自黃帝建侯神館,宋尚書孔靈產入道,奏改懷仙館。神龍元年再置。開元二年,敕葉天師醮。龍現,敕改龍瑞宮。管山界至:東秦皇、酒甕、射的山;西石山;南望海、玉笥、香爐峰;北禹陵、--的潭、五云溪、水府、白鶴山、淘砂徑、敬茗塢、宮山、鹿跡潭、葑田、茭池。洞天第十,本名天帝陽明紫府,真仙會處,黃帝藏書,盤石蓋門,封宛委穴。禹至開,得書治水,封禹穴。”旁有宋以來摩崖題記20余處,漫漶不清,唯清光……[詳細] |
紹興海塘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 位于孫端鎮(zhèn)、馬山鎮(zhèn)、斗門鎮(zhèn)、馬鞍鎮(zhèn)和安昌鎮(zhèn)一帶。始于春秋,后屢經增修,明嘉靖間全線貫通,清代多易石加固,全長60余公里。其中東起萬圣庵,向西經鎮(zhèn)塘殿、大潭、老三江閘、湯灣、南塘頭、姚家埠至益農閘止18.3公里和安昌鎮(zhèn)道士至大和山1.2公里屬保護范圍。塘面寬5-10米、高2.7-3米。塘身外側用條石錯縫砌疊,呈魚鱗狀,內填夯土。 為蕭紹平原重要水利設施。 ……[詳細] |
千佛院石窟造像位于城西南石城山峽谷間,亦稱七寶院。造像分兩窟,佛龕依山而鑿,均南向。右龕順孤壁重列雕鑿佛像1040尊,高盈尺,間以兩軀菩薩立像及18尊羅漢坐像。左龕雕佛像35尊,橫列。嘉泰《會稽志》:“七寶院,在縣西南五里。舊號元華寺,齊永明中盂蘭法師建,會昌廢。晉開運三年,趙仁爽見巖龕有石佛千身,重建院宇,改千佛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新昌縣志》:“明洪武十五年(1382)復名千佛院。”此名沿用至今。造型具有南朝風格,歷代多有修飾。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太平邢氏宗祠又名敦倫堂,位于中國浙江省紹興嵊州市長樂鎮(zhèn)太平村橫街15號、西鄰清風公祠,為太平邢氏總祠(屬剡西邢氏),始建于明萬歷八年(1580),清乾隆五十年(1785)、嘉慶七年(1802)、道光四年(1824)和民國六年(1917)等多次重修。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14平方米,南側設有道地,分門廳(內側穿堂下設戲臺)、正廳(兩側設廂房)和后廳(兩側設側屋,西側屋為近年重建)三進,其間以穿堂相連,其中門廳面闊七間、正廳和后廳面闊五間,均為硬山頂。……[詳細] |
廣寧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市區(qū)廣寧橋直街。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明萬歷二年(1574年)重建。單孔七邊形石拱橋,南北走向,跨漕河。全長60米,寬5米,凈跨6.1米,矢高4.6米。拱券七折縱聯分節(jié)砌筑,券石頂刻有鯉魚跳龍門、金龍伴玉兔等圖案石刻6幅和捐資題記,橋堍嵌《重建廣宋橋記》碑數通,橋上置欄板與覆蓮望柱。廣寧橋的多邊形拱券結構是明清時期紹興地區(qū)橋梁的典型做法![詳細] |
西坑古建筑群位于鏡嶺鎮(zhèn)西坑村,該村盛產西坑青石,其石雕被公布為紹興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坑古建筑群包含了四座臺門,即上二十四間臺門、下二十四間臺門、上檐頭臺門、十三間臺門,臺門僅以弄堂相隔,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西坑古建筑群做工考究,雕刻精美,地方特色鮮明,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且現仍居住著陳氏后代,保留了較多傳統的生活方式,是血緣聚居傳統村落的重要實例之一![詳細] |
秋瑾紀念碑,位于紹興市中心,為秋瑾烈士就義處。碑高7米,呈正方形,1930年落成。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書《秋先烈紀念碑記》,碑身鐫有張靜江書“秋瑾烈士紀念碑”字樣。軒亭口原有候軒亭,為唐觀察使李紳所建,后于亭前臨街建有大樓。今亭與樓俱廢,F在紀念碑西面建有“軒亭口”牌坊,東面塑有秋瑾漢白玉塑像,其后照壁上鐫“巾幗英雄”四個字,系孫中山先生手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書《秋先烈紀念碑記》,碑身鐫有張靜江書“秋瑾烈士紀念碑”字樣。軒亭口原有候軒亭,為唐觀察使李紳所建,后于亭前臨街建有大樓。今亭與樓俱廢。現在紀念碑西面建有“軒亭口”牌坊,東面塑有秋瑾漢白……[詳細] |
越國貴族墓位于紹興縣平水鎮(zhèn)東桃村桃園自然村之西約1公里的水竹庵橋頭,是紹興目前發(fā)現的規(guī)模最大的越國貴族墓之一。主墓封土規(guī)模巨大,外觀呈東西向長方形覆斗狀。主墓北側20米處分布有一陪葬墓,封土也呈東西向長方形覆斗狀,規(guī)模相對較小。根據盜洞翻出的白膏泥、木炭等跡象判斷,兩墓均應為深土坑木槨墓。長方形覆斗狀封土的土坑木槨墓、墓內填白膏泥木炭等,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貴族大墓的重要特征,據此可推斷該墓是越國貴族墓![詳細] |
西施山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春秋戰(zhàn)國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市區(qū)五云門外東北1.2公里處。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稱美人宮,傳為西施習步處。曾采集有青銅犁、鋤、镢、鐮等,還有原始青瓷、印紋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橋又發(fā)現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層,采集有青銅劍、矛、鐵矛和原始青瓷、印紋硬陶、黑皮灰陶碎片![詳細] |
回山建筑群位于新昌縣回山鎮(zhèn)回山村,現存較好有敬勝堂、攸寧堂、楊成斐臺門、直游天地臺門、小飲軒臺門、高臺門等十幾個古建筑。回山村的眾多歷史遺跡,包括民居、書院、店鋪、塘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研究傳統村鎮(zhèn)聚落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的重要例證。也是研究傳統村鎮(zhèn)科學布局和規(guī)劃設計的典型代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石屋禪院造像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城南街道,年代為明。位于越城區(qū)城南街道九里村會稽山西麓山道邊的石屋禪院造像,是一處明代摩崖石刻造像。1987年,石屋禪院造像就被當時的紹興縣人民政府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升格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豐惠錢氏大宅院位于紹興市上虞區(qū)豐惠鎮(zhèn),年代為清。錢氏大宅院位于通明南村,是一處相連成片的古建筑群。錢氏大宅院由朝西屋和朝南屋等組成,占地20畝以上,為清明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光相橋在紹興市區(qū)北海橋直街,元至正元年(1341年)建,后幾經維修,橋為單孔弧拱形結構,凈跨8.5米,拱高4.35米,為馬蹄拱型,拱構造為分切并列式,橋兩側設石欄桿,橋柱頭雕作覆蓮,兩堍有石級,此為浙江留存少有的元代橋梁之一,對研究橋梁發(fā)展史具有重要意義。光相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元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市區(qū)北海橋直街東首。因旁原有光相寺而得名。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隆慶元年(1567年)重修。1982年整修。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老城河。全長30.28米,寬6.9米,凈跨8.5米。拱券條石縱向分節(jié)并列砌筑,拱石上鐫蓮花座圖案,上刻“南無阿彌陀佛”和“至正辛已……[詳細] |
楓橋大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平面長方形,中軸線依次為門廳、戲臺、中廳、后廳,兩側有廂房、鐘、鼓樓、耳房等。門廳面闊五間,明、次間抬梁式,稍間穿斗式,單層硬山造。戲臺與門廳相連,平面方形。藻井用穹隆斗拱、梁枋。雕刻精美,金碧輝煌,中廳呈凸字平面,面闊三間二弄,前后屋面勾連,規(guī)模宏大,用材考究。大廟原名紫薇侯廟,祭祀明朝敕封船工楊儼為護國保民紫薇侯而建,清咸豐年間毀。不久里人集資重建。1939年3月31日,周恩來總理視察浙東防務,到楓橋,在大廟戲臺向各界民眾作抗日救國演講,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楓橋大廟規(guī)模宏大,造作講究,結構精巧,保存完整,是研究民……[詳細] |
東湖石宕遺址位于東湖箬簣山北麓,緊鄰浙東運河。自漢代起,當地相繼至東湖一帶鑿山取石,至隋朝,越國公楊素為修越城的羅城,大舉開山取石。經千年鬼斧神鑿,箬簣山北麓遂成懸崖峭壁,奇潭深淵。……[詳細] |
陳洪綬墓在紹興郊區(qū)謝墅官山岙橫棚嶺,墓呈正方形,黃泥封頂,前置長方形祭桌,橫置墓碑陰刻:“乾隆六十年八月裔孫允坤立,明翰林陳章侯公暨德配來氏宣人韓氏宜人合墓,光緒辛丑花朝裔孫司事重修!标惡榫R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末清初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鑒湖鎮(zhèn)官山岙村東南300米。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諸暨人,明末清初書畫家。清兵入侵浙東,入紹興云門寺為僧。能詩、工書、善畫,有《寶綸堂集》行世。墓坐南朝北,墓丘方形,邊長3.4米,高1.6米。四周圍以條石,上覆黃土,正面橫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裔孫允紳立“明翰林陳章侯公暨德配來氏宜人韓氏宜人合墓”石碑。墓……[詳細] |
曹娥江運口水利航運及服務設施位于上虞市曹娥街道,年代為西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上虞市曹娥街道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鑒湖遺址、大王廟位于錢清鎮(zhèn)江南村虎象自然村,年代為東漢至清。錢清鎮(zhèn)江南村虎象自然村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