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 > 靜安區(qū)旅游

靜安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上海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獨立式花園洋房,黃色的卵石墻面,山墻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構架,加上紅瓦屋頂,在蔥郁樹木的襯托下顯得親切而高雅。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處住所,也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故居。1984年,故居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蔡元培先生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比較教育季刊》1993~1994年評選出的全世界各國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記者、心理學家、詩人、宗教家之一。漫步在保持原樣的故居間,觀賞精心設計的先生生平陳列,瞻仰先生生前使用過的打字機、行李箱等文物,聽聽仍居住在故居里的偉人之后娓娓道來的故事,足以感悟到“應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詳細]
  寶山路584號(原寶山路東寶興路口)是東方圖書館所在地,1927年3月至4月,東方圖書館中的商務同人俱樂部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總指揮部。1977年12月7日,該址被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公布為上海市級紀念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毀,F為上海市市北高級職業(yè)中學。1987年3月21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校內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舊址”紀念碑。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區(qū)委召開聯席會議,會上決定準備發(fā)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此次會議指出,第三次武裝起義要吸取前兩次武裝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要加強共產黨對工人武裝起義的統一領導和全面指導。為此……[詳細]
  延安中路504弄21號(原福煦路多福里),1937年8月至11月,是八路軍駐滬辦事處所在地。這是一幢坐北朝南兩層樓的老式石庫門房屋,底樓東廂房是會客室,二樓東廂房是臥室,后樓是報務員、譯電員宿舍,樓梯拐角處的墻上掛著一架電話機。1960年前后,舊址先后經孟進、劉少文、張紀恩、李克農等回憶或踏勘,并訪問附近居民而確認。1962年9月7日,該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F為民宅。深入開展-工作團結各界愛國人士1937年7月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八路軍駐滬辦事處(簡稱“八辦”)成立,負責人先后為李克農、……[詳細]
  公共租界會審公廨舊址位于浙江北路191號,始建于1899年清光緒年間。曾為清朝晚期的會審公廨(亦稱會審公堂),民國時期的江蘇上海第一特區(qū)地方法院、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1949年8月11日,上海市長陳毅在此(浙江北路191號)宣告上海市人民法院成立。浙江北路191號經歷了三個完全不同性質的重要歷史時期。1.晚清在租界內確立領事裁判權和會審公廨制度,是-戰(zhàn)爭后中國長期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并部分喪失司法權的史證,體現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司法特權。會審公廨制度不同于當時封建中國的“衙門制度”,是上海租界內的審判機關,因此較多受西方司法制度的影響,帶有中西方司法文化交融的色彩。2.1925年“五卅”慘案后……[詳細]
  上?偣f址(原湖州會館)在會文路中興路轉角,原閘北會館路湖州會館內。湖州會館建造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占地20余畝,原為湖州旅滬同鄉(xiāng)聚會議事及養(yǎng)病、停柩的場所。牌樓式朝東的大門在今會文路153號~159號地位。會館內建筑頗多,進大門后自東向西排列為養(yǎng)疴別墅,大廳和花廳,均系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五開間的建筑。養(yǎng)疴別墅為有廂房的二層石庫門建筑,其余均為江南民間廳堂建筑。大廳前有照壁及門廳,后有關帝廳,均有天井相連;花廳前有花園,園中有四面廳,曾為湖州旅滬公學閘北分校。各廳建筑之間均有走廊相連;▓@筑有高墻,墻外再西首為土地堂、楊家廳和丙舍等建筑。民國16年(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詳細]
  山海關路387弄5號(原山海關路育麟里5號),1928年底至1930年,為中共淞浦特委(簡稱“淞浦特委”)辦公地點。這是一幢舊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磚木結構,二層,坐北朝南。機關撤銷后,一直為居民住宅。舊址于1959年經薛潮聲回憶踏勘后確認,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淞浦特委的成立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為貫徹八七會議精神,中共江蘇省委挑選了150名黨員干部,深入到全省各地農村組織開展工作。中共六大后,江蘇省委進一步開展農村工作,初步有了建立淞浦、滬寧、徐![詳細]
  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位于愚園路81號,是當年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機關之一,也是劉長勝同志1946年至1949年在滬從事地下革命斗爭時的居住地。2004年5月27日正式對社會開放。陳列館占地239平方米,建筑面積927平方米,共設有三層展示區(qū):底樓主要為30~40年代三個上海地下黨秘密聯絡點的場景介紹;二樓、三樓主要為“中共上海地方組織成立”、“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斗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zhàn)”、“里應外合解放上!蔽宕髢热蓐惲姓故,它通過油畫、雕塑、遺物、實物陳列,場景展示,情景模擬,影視合成等一系列表現手法,介紹了上海地下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業(yè)績,展示了……[詳細]
  延安西路221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叫做宏恩醫(yī)院,是一位無名氏贈給租界工部局的一家綜合性的醫(yī)院。今天的位置在烏魯木齊路與延安西路高架的交會處西側,曾經是上海有名的為-、高知看病的華東醫(yī)院。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__宏恩醫(yī)院1950年10月,解放軍上海市軍管會接管這家醫(yī)院,移交給華東軍政委員會衛(wèi)生部。第二年的8月,改建宏恩醫(yī)院創(chuàng)辦華東醫(yī)院,設病床60張,擔負華東及上海市局級以上黨政軍領導干部、一等2級以上專 家教授和外賓的醫(yī)療保健任務。1965年2月與比鄰市公費醫(yī)療醫(yī)院合并,改稱上海市公費醫(yī)療醫(yī)院。次年3月又改名延安醫(yī)院。1967年12月,醫(yī)院南、北樓分列建制,南樓復稱華東醫(yī)院,北樓仍稱延安醫(yī)……[詳細]
  錢氏祠堂走進閘北公園,順著林間小道,過一座小石橋,古樸的錢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磚木結構,黛色屋檐,白色粉墻,鏤空窗戶,青磚門樓上“錢氏宗祠”四個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磚雕栩栩如生,據專家介紹,磚雕始于漢代,明清時期最為興盛,該磚雕是用鑿子和刨子為工具,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藝術手法精制而成,所塑歷史人物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和花卉圖案形象逼真。錢氏祠堂門樓的磚雕是民國初期長三角地區(qū)比較流行的江南傳統風格。當時,上海地區(qū)像這樣的磚雕并不少見,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間遭損壞。宗祠正廳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寫有“春暉堂”字樣。(在修飾前匾額是掛在大門上面的)穿過……[詳細]
  “四·一二”慘案革命群眾流血犧牲地點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早已準備好的全副武裝的青紅幫、特務約數百人,身著藍色短褲,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從法租界乘多輛汽車分散四出。從1時到5時,先后在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qū),襲擊工人糾察隊。工人糾察隊倉猝抵抗,雙方發(fā)生激戰(zhàn)。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蔣介石收編的孫傳芳舊部)開來,以調解“工人內訌”為名,強行收繳-械。上海2700多名武裝工人糾察隊被解除武裝。工人糾察隊犧牲120余人,受傷180人。當天上午,上?偣䲡透鲄^(qū)工人糾察隊駐所均被占領。在租界和華界內,外國--搜捕共產黨員和工人1000余人,交給蔣介石的-……[詳細]
  上海總商會舊址位于北蘇州路470號,此處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轅舊址,近代上海已是個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國派外大使大多從上海港出發(fā),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閩南漁民建媽祖廟或天后宮祭神保佑平安的習俗,光緒十年(1884年)在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別建造天后宮和出使行轅?偵虝䲡鶅x門是一座仿羅馬梯鐸凱旋門式樣,一對復合柱式,威武莊嚴。商會新址為當時顯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會之地,共謀發(fā)財大略,成為民營經濟社團中心。1914年起總商會商務先后創(chuàng)設商品陳列館、國貨商場、商業(yè)學校,并創(chuàng)刊“商業(yè)月報”。1915年遷入原出使行轅舊址建造的上海市商會舊址新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蘇州河大門牌樓用西式柱和花飾裝飾……[詳細]
  地下黨上海書記劉曉舊居位于中實新村44號是一幢標準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子,一樓是客廳,二樓由劉曉妻子帶著孩子們居住,三樓劉曉單獨居住。而三樓亭子間則住著譯電員朱志良,他對外的身份是劉曉的侄子。這樣,劉曉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中央的來電和指示。劉曉當時擔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全面主持上海地下黨的工作,但他的公開身份是關勒銘金筆廠的副總經理兼董事。妻子張毅以家庭主婦的身份做掩護,擔任地下黨領導層間的機要交通員。在鄰居們的眼里,劉曉是位老成持重、事業(yè)有成、努力工作、掙錢養(yǎng)家的生意人。劉曉(1908.5.13—1988.6.11)湖南辰溪人,出身書香門第。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上海工人武裝……[詳細]
  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位于安義路63號,這是一幢沿街的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樓下是會客室兼吃飯間,樓上是臥室,毛澤東就住在樓上。他與同住的李思安、李鳳池、陳書農(一說是張文亮)輪流做飯,每人每月僅有3元零用錢,生活十分儉樸。毛澤東從5月5日抵滬至7月初離滬,其間,一直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在安義路住所發(fā)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會,先后在報刊上發(fā)表《湖南改造促成會發(fā)起宣言》、《湖南建設問題的商榷》、《湖南人民的自決》等文章,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參加半淞園會議,討論新民學會的會務問題。5月8日,毛澤東等12名新民學會會員在半淞園路480號半淞園內召開會議,討論新民學會的任務、活動原則、入會手續(xù)等問題,對新民……[詳細]
  嘉道理爵士公館,俗稱為大理石宮。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延安西路64號,現為中國福利會少年宮所在地。始建于1924年,占地達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700平方米。曾是英籍猶太富商,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及半島酒店創(chuàng)始人埃利·西拉斯·嘉道理爵士的私人住宅。因為整幢房屋通體使用大理石作為建材,因而被稱作為“大理石宮”。嘉道理家族埃利·嘉道理(EllyKadoorie)爵士,為英籍猶太富商,曾跟隨上海地產大亨哈同、匯豐銀行。于19世紀末開始在滬港兩地興辦實業(yè),深入各個領域,并且還舉辦各類慈善事業(yè),如上海市育才中學、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院等等。因此,1925年,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授予其二級爵士稱號。20世紀三……[詳細]
  茂名路毛澤東舊居位于慕爾鳴路甲秀里318號(威海路583弄7號)一幢兩樓兩底的石庫門房子,是1924年毛澤東來滬時的寓所。1999年,中共靜安區(qū)委、區(qū)人民政府對舊居進行了修繕,于同年12月舊居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并展出《毛澤東在上!返膱D片史料。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毛澤東參加了大會,并被選為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2月,毛澤東到國民黨中央上海執(zhí)行部工作,任文書科代理主任兼組織部秘書。抵滬后,毛澤東先住在閘北三曾里,不久便搬到慕爾鳴路甲秀里居住。同年6月,楊開慧偕母親向振熙、兒子毛岸英、毛岸青來滬,也住在這里。毛澤東一家住在樓下廂房里,蔡和……[詳細]
  寶山路403弄2號(原寶山里2號),1925年6月曾是五卅運動初期上?偣诘亍Tㄖ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毀。1980年8月,該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級紀念地。現為公共服務設施。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的當晚,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反帝運動,發(fā)動-罷工、罷市、-。31日晚,上?偣I備會在閘北虬江路46號廣東會館禮堂召開各工會聯席會議,決定正式成立上?偣Q定將上?偣䴔C關會址設在閘北寶山路寶山里2號。6月1日早上,上?偣趯毶嚼2號掛牌公開辦公。上?偣皩ν庖苑纯沟蹏髁x,對內以擁護國權為宗旨”,是上海“20萬罷工工人……[詳細]
  浙江路橋俗稱老垃圾橋,位于中國上海市區(qū)蘇州河上,南接黃浦區(qū)浙江中路,北連閘北區(qū)浙江北路,是我國現在僅存的幾座魚腹式簡支梁鋼桁架的老橋之一,更是一座國寶級的橋梁,2014年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光緒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工部局又拆去木橋,改建成魚腹式簡支梁鋼桁架橋梁,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重力式橋臺,新橋長59.74米,寬13.9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橋上鋪設單軌,通行英電5路、6路有軌電車。民國13年(1924年),為使能夠雙向通行有軌電車,將單軌改為--,同時橋面由木板改為水泥混凝土橋面,人行道改鋪預制水泥混凝土板,民國35年(1946年),進行油漆養(yǎng)護。1954年……[詳細]
  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地點舊址位于新閘路613弄12號(原新閘路經遠里1015號),是一幢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彭湃(1896~1929),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農-動領袖。民國17年(1928年)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11月,彭湃經汕頭赴港轉滬,擔任中央農-動委員會書記,兼中央軍委委員。民國18年2月,中央決定改組江蘇省委,調彭湃兼任省委常委、省委軍委書記。省委軍委即租用公共租界西區(qū)新閘路經遠里內一幢石庫門房屋的二樓作為機關,經常在這里召開省委軍委會議,由當時省委軍委秘書白鑫夫婦住在這里。8月24日下午,彭湃在經遠里召開省委軍委會議,……[詳細]
  上海大學遺址位于青云路309號—317弄處。上海大學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合作創(chuàng)辦的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一所高等院校。1922年10月,原私立上海東南師范?茖W校發(fā)生-,進步學生決議更名為“上海大學”,力邀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長,中共黨員邵力子出任副校長,擇靜安(原閘北)青云里(今青云路309號—317弄處)為最初的校舍。上海大學創(chuàng)辦時,正值國共兩黨醞釀建立革命統一戰(zhàn)線,一大批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的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如瞿秋白、鄧中夏、蔡和森、陳望道、惲代英、蕭楚女、張?zhí)椎认群笤诖巳温毴谓獭K麄儑I心瀝血,銳意改革校務,使之成為一所新穎的革命大學。上海大學校址曾歷經多次搬遷,1924年2月,校舍……[詳細]
  裕華新村位于靜安區(qū)富民路182弄的花園里弄住宅,共有36幢房屋組成。其建于1941年,由上海裕華銀公司投資建造,興業(yè)建筑師事務所的徐敬直、楊潤均、李惠伯等建筑師設計,屬于后期新式里弄住宅。新村基地的東半部布置有建筑面積和庭院面積較大的四坡頂偶合式住宅16幢,每4宅為1組,成“田”字形布局;西半部布置有建筑面積和庭院面積較小的兩坡頂偶合式住宅20幢,成行列式布局。所有住宅全部正面向南,布局規(guī)則有序。這2種住宅雖樣式、規(guī)格不同,但其共同的特點是采用短進深、寬正面的雙開間式布局。其中,四坡頂住宅進深為10.5米,面寬達10米;兩坡頂住宅進深8.5米,面寬大于7.5米。從而使住宅的采光大大增加,室內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