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 > 徐匯區(qū)旅游

徐匯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上海巴金故居是一座優(yōu)秀歷史建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圣地。著名作家巴金在這幢房子三樓,從1937年起生活了18年,在這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后二部《春》、《秋》和名著《寒夜》的寫作。解放后,又寫出了《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一文,編寫了《英雄的故事》小說集等。在這幢花園洋房里,交織著巴金后半生的悲歡。在這里,他寫成了被海內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以及《團圓》、《創(chuàng)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散文、小說和譯作。許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熱心讀者都關注著這幢“獨立式花園洋房”,認為這里的一切都應該好好保存……[詳細]
  國際禮拜堂是上海著名的基督教堂,坐落于環(huán)境清幽的衡山路上,這座建于1925年的仿哥特式建筑由禮拜堂和三層高的副樓組成。雖然禮拜堂平時不能入內,但禮拜日時可以進去參觀,古老的建筑、翠綠的大草坪,若趕得巧還能聽到唱詩班天籟般美妙的音樂,可靜下心來感受宗教氛圍。這座教堂初名為協和禮拜堂,后來來此做禮拜的都是來自不同教派的外籍教眾,所以改名為“國際禮拜堂”。禮拜堂為紅磚結構,里面大堂正中為祭臺,兩側為二層廊式樓廳,堂內可容納七百余人。國際禮拜堂的圣詩詠唱班很有名,每逢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宗教節(jié)日和每月第三周的星期日上舉行盛大的音樂活動。國際禮拜堂在海外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倫西博士、南非的……[詳細]
  徐家匯天主堂位于徐匯區(qū)蒲西路156號,是上海天主教三自愛國會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為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向東,兩側建鐘樓,高聳入云。徐家匯天主教堂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紀末,徐光啟墓附近地區(qū)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會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來的徐家匯天主教堂,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風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寬28米,正祭臺處寬44米。堂內有蘇州產金山石雕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柱組合而成。地坪鋪方磚,中間一條通道則鋪花磁磚。門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成圖案和神像。有祭……[詳細]
  占地面積3.55公頃。整座公園造型采用江南古典傳統(tǒng)布景,布局精巧別致。園內龍墻花墻回繞,小橋流水、疊山立峰、樓臺亭榭、曲徑通幽。全園遍植金桂、銀桂、丹桂等23個品種,1000余株。每逢中秋,滿園飄香。每年的桂花節(jié)是它的一大特色。桂林公園位于桂林路128號,全園占地面積3.55公頃,始建于1929年,出資350萬銀元,1932年竣工。桂林公園以江南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手法,布局精巧別致。在嶙峋怪石、灣池小軒、蒼松翠柏映襯下,構成完美統(tǒng)一的建筑群。桂林公園全園植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23個品種、1000余株。每逢中秋佳節(jié),桂花盛開,滿園飄香,沁人肺腑。桂林公園造園藝術采用江南古典傳統(tǒng)布景技法,布局精……[詳細]
  徐家匯藏書樓始建於1847年,是上,F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F存徐家匯藏書樓為南北交錯的兩幢建筑:北樓,即大書房,建于1897年,為兩層雙坡頂,磚木結構,南北立面設多個歐式壁柱尖券洋松百葉窗框,兩層的設計理念和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內涵,上層為西文書庫,布局和藏書拍架為梵蒂岡圖書館式樣;其下層原為中文書庫,仿照明代寧波天一閣風格;南樓,原耶穌會住院,即神甫樓,竣工后數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為四層坡頂,外廊式建筑。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西洋善本)徐家匯藏書樓于1956年正式并入上海圖書館,之后亞洲文會圖書館、海光圖書館、原上海租界工部局圖書館等處藏書也相繼移入徐家……[詳細]
  土山灣博物館坐落在蒲匯塘路55號,即土山灣孤兒院舊址,在孤兒院內盛極一時的繪畫、木工和印書三部,均將在這里得到原景重現。曾經由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任教,被稱為“中國西洋畫搖籃”的土山灣文化遺跡將在徐匯得以妥善保護,徐匯目前已經開始對這些文物進行保護,并著手建立土山灣博物館!巴辽綖钞嬸^是在徐匯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中被‘發(fā)掘’出來的!睋私,土山灣位于徐家匯南部肇嘉浜沿岸,當時占地面積約80畝,因是開挖河道,堆泥灣處形成高地,故名“土山灣”。1864年,教會把創(chuàng)辦于青浦橫塘的育嬰堂遷到這里,創(chuàng)設土山灣孤兒院,撫養(yǎng)孤兒之余,還創(chuàng)辦了土山灣工藝品廠,內設繪畫、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種。不……[詳細]
  汾陽路45住宅(海關?茖W校)汾陽路45號上海海關?茖W校1號樓,解放前是上海海關副稅務司(海關副關長丁貴堂)的官邸,建于1932年。這幢西班牙風格的漂亮小樓,樓高三層,紅黃相間,左右基本對稱,在一片綠草地中,略顯弧形地一字排開,顯出一派歐洲皇家別墅的華貴氣韻。丁貴堂先生擔任上海海關副稅務司后,與上世紀40年代初入住此樓。因其愛國,曾被日本憲兵隊以“反日-”罪名拒捕,獲釋后又被軟禁于此,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潛往重慶?箲(zhàn)勝利后他成為國民黨政府接受汪偽海關的大員,再次入住此樓,因看不慣國民黨官員的“五子登科”而與當局鬧翻。上海解放前夕,他暗中與中共地下黨取得了聯系,參與了保護海關,迎接解放的工作,……[詳細]
  黃母祠又名先棉祠,是為紀念黃道婆傳授紡織技術、造福鄉(xiāng)里的功績而建。黃道婆,上海烏泥涇鎮(zhèn)人,幼為童養(yǎng)媳,不堪公婆-,逃出家門,流落到崖州,與黎族居民生活30多年,學得當地植棉、軋花、彈花、紡紗、織布等技巧,回鄉(xiāng)后傳授鄉(xiāng)里,上海遂于明清時成為全國棉紡織業(yè)中心。黃道婆逝世后,鄉(xiāng)親們出于對黃道婆的敬仰,建造黃母祠,后經過多次毀壞和重建。1981年,祠址被劃進植物園內。1991年有關部門將舊祠重新修復,分紀念館、陳列館和蓮花池游憩小區(qū)三部分。按原樣修復的黃婆廟為六架梁五開間歇山頂建筑,室內陳列黃道婆生平事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黃道婆紀念堂”橫匾端立門樓,祠前立有大照壁,正廳有黃道婆事跡展覽,側……[詳細]
  舊上海法租界北區(qū)有一條幽靜的福開森路(今武康路),緊靠馬路的393號有一幢白色4層樓建筑,這里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摯友——黃興的住宅,人稱“黃公館”。黃公館1912年開工,1915年建成,為20世紀初仿古典式并帶有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建筑。沿街三開布局,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255平方米,建筑面積749平方米。初建時樓南為花園,園內廣植蒼松翠柏,濃蔭覆蓋,綠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樹、白玉蘭、木香花等名貴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環(huán)境幽雅。底層筑有對稱大理石露天臺階,花崗巖作墻腳基礎。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塊襯托出淺色的橫直線條,有較多的浮雕和裝飾線腳。南墻二、三層間……[詳細]
  徐匯中學崇思樓舊址位于虹橋路50號,現為徐匯中學(原徐匯公學)創(chuàng)辦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是天主教在上海開辦最早的洋學堂,是中國最早按西洋辦學模式設立的學校之一,幾乎與上海開埠同步,可以說在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1850年由耶穌會傳教士南格祿創(chuàng)辦,初名圣依納爵公學,吸收中國貧家子弟入學。民國以后,按中國新學制分為中學和小學,1930年增設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匯公學。崇思樓是1915年始醞釀新建的校舍。當時由比利時神父、建筑師第斯尼(中文姓為葉氏)設計草圖并任督工,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塊基石,清朝上?h知事沈寶昌出席奠基禮。1918年6月20日落成,滬……[詳細]
  位于華山路上,是上海灘最負盛名、保存最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園的盛名,不僅在于其建筑本身,還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傳奇色彩。此園副西洋花園官邸建筑與中國江南園林于一體,園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園別墅,其中1號樓即為李鴻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樓,二樓為19世紀后期美國式的別墅建筑。該處現為丁香花園,被列為上海市優(yōu)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上海著名的十大優(yōu)秀花園洋房之極品,坐落在武康路口華山路849號的丁香花園,成就了華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貴。如今,這紫藤纏繞、巨龍盤踞的庭院,這滿園0、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訴說著那古老而浪漫的傳說。這座花園傳聞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后來傳給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經邁。另一種傳聞……[詳細]
  榮德生(1875—1952),名銓,字德生,江蘇無錫人,是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之一。他“從事于紡織、面粉、機器等工業(yè)垂60年,歷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和壓迫,艱苦奮斗”,享有“面粉大王”、“棉紗大王”的美譽。榮德生在上海的故居,位于徐匯區(qū)高安路18弄20號,是一幢獨立式現代花園別墅,建于1939年。設計構思巧妙、布局合理,風格實用、簡潔、新穎,黃色水泥拉毛墻面,恰如其主人榮德生注重實際、淡泊虛名的實業(yè)家品行。別墅朝向面南,底層門廳有兩支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陶立克式柱頭,使西洋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風貌相吻合。值得榮老先生安慰的是,榮氏家族歷三代而仍驕,其子榮毅仁,前中國國家……[詳細]
  圣母院由耶穌會傳教士薛孔昭發(fā)起,于1843年在青浦橫塘開始建立。同治三年(1864年)遷至徐家匯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會、獻堂會等陸續(xù)在徐家匯耶穌會住院附近建立修院,總名徐家匯圣母院,F大樓建于1926年,為原徐家匯圣母院僅存的主體部分。建筑為歐式建筑風格,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上世紀末修女遷至浦東唐墓橋天主堂后,大樓,現為上海老站餐館租賃使用。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F藏展示有上海二三十年“老古董”和二列深具歷史意義的火車車廂,一輛由德國漢諾威車輛廠于1899年的97318公務車,曾為慈禧太后宮廷坐車;另一……[詳細]
  徐家匯觀象臺舊址(上海氣象博物館)初建于1872年7月,由天主教耶穌會創(chuàng)立,當年12月1日即啟動氣象觀測,為中國沿海第一座觀象臺,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臺”,100多年來從未間斷對上海的氣象觀測,F存觀象臺于1900年落成,樓高三層,屬于羅馬式建筑風格,清水磚墻、紅磚窗框,圓拱形窗,寶瓶狀欄桿。中央建有磚木結構的測風塔,頂高40米,裝有貝克萊(Beckley)風向風速儀。徐家匯觀象臺被國際天文協會確定為標準時計處,曾于1926年、1933年2次參加國際經度聯測,連同巴黎、舊金山成為世界三大測量基準點。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2014年,作為徐家匯天主教歷史建筑群的一部分,……[詳細]
  襄陽路東正教堂坐落在襄陽路和新樂路交匯處。和周圍的建筑物都不同,外觀是一座很大很典型的伊斯蘭教堂建筑。襄陽路東正教堂位于鬧市區(qū),教堂建筑很美,頂部有城堡的感覺濃濃俄羅斯風情的東正教堂,藍色的圓形房頂和白色的墻體,構成了這棟別具一格的建筑,遠看夢幻,近看莊嚴而圣潔。這個教堂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圣母大堂,頂上的十字架在陽光下熠熠生光,散發(fā)出一種神秘的感覺。東正教堂建筑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它建造于民國21年(1932年),由東正教上海教區(qū)主教維克托爾(白俄)向東正教徒和白俄僑民集資建造的,也稱圣母大堂。建筑是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堂風格,中間頂部為大的半圓穹頂,四角有四個。南側一幢兩層樓房,為……[詳細]
  鄒容墓位于華涇鎮(zhèn)建華村,墓區(qū)總占地一畝余,墓臺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環(huán)有長青松柏,莊嚴肅穆,兩邊是正方形綠化區(qū),廣植花草。鄒容,生于1885年,比魯迅先生還小4歲,重慶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3年著有《革命軍》一書。同月,章太炎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其中“載湉小丑,不辨菽麥”八字震驚天下!疤K報案”爆發(fā),章太炎被逮入獄,次日鄒容主動投案(此舉可與譚嗣同相當,只是此時的立憲已是昨日黃花)。由租界初判為“終身-”,后迫于壓力改判鄒容入獄勞作兩年。1905年4月3日,鄒容在獄中病死。有說是為人所害,但沒有證據。據上海通網站:鄒容死后“遺體被拋在監(jiān)獄墻外。在《中外日報》供職的同鄉(xiāng)人陳……[詳細]
  汾陽路79號住宅這是一幢法國文藝復興式建筑,磚混結構,建筑面積1496平方米。外墻為白色,故稱“海上小白宮”。該建筑原為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抗戰(zhàn)勝利后,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將這兒作為亞太地區(qū)第一任辦公地。解放初,陳毅市長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間最優(yōu)秀的工藝美術家、相繼在此工作和傳藝。七十年代后為上海工藝美術品陳列室,陳列了絨繡、刺繡、燈彩、面塑、剪紙、玉雕、漆刻、鑲嵌、硯刻、竹刻、細刻、工藝繪畫等,F為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汾陽路79號住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位于華涇鎮(zhèn)東灣村(烏泥涇鎮(zhèn)舊址)13號、處于徐浦大橋外環(huán)線便道北側的黃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內設兩層臺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護圈,中為橢圓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漢白玉墓碑,其正面鐫刻有原0上海市委書記魏文伯題寫的“元黃道婆墓”的手跡,墓碑背面刻有墓志,墓碑前置有長條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松柏、黃楊、盤槐、羅漢松等常綠樹木,三面圍以白色院墻,整個墓地顯得簡樸、莊重。黃道婆,又名黃婆、黃四娘、巧姑。生于宋末元初,烏泥涇鎮(zhèn)人。早年家境貧困,她十二三歲時,為生活所迫做了童養(yǎng)媳,后又流落在涼州(海南島)。黃道婆在那里度過了幾十個春秋,從黎族民間學會了植棉紡織的技……[詳細]
  黃家花園舊址位于桂林路128號,年代為1934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黃家花園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fā) 〔2014〕29號)![詳細]
  蒲石公館建于1928年,法國晚期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園住宅,現為太原別墅所在地。太原路沿路兩側多為三至四層的新式里弄及花園住宅,如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臺拉別墅、雙梅村、大陸新村、瑩瑞村、友寧村等。漫步其間,你可以看到一幢幢隱藏在弄堂深處的,或獨立、或聯排式的精巧的小洋樓。屋前都有一塊綠茵茵的草坪或綠樹茂密的庭院,建筑物神采各異,錯落有致。樹蔭掩映著這些被歲月浸染得越發(fā)美麗動人的老房子,時時讓人驚艷。太原路上好象沒有什么商店,于是,便少了許多市井味,而且似乎與時尚無緣,在這條路上漫步,恍若一腳踏進世外桃源,令人塵俗頓消。太原別墅是由一幢主樓和四幢副樓組成,周圍是花園,總面積12680平方米,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