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愍侯易雄將軍墓位于瀏陽市區(qū)西南部瀏陽河畔的棖沖鎮(zhèn)嘉園村坪上組將軍洞的山崗上,墓冢坐南朝北,地處東經(jīng)113°29′42.5″,北緯28°00′55.1之間,北距棖沖鎮(zhèn)政府2.5公里,西距瀏陽河2公里,東距東董家塘約3公里,將軍墓三面環(huán)山,山腳下是一水庫。忠愍侯易雄將軍墓自建立以來,保存較為完好。1958年,當(dāng)?shù)匦匏畮欤仔勰冠T獾饺藶槠茐,墓旁雕像、石仲等均被損毀,石馬、石虎、基仲被砌進水庫溢洪道中,2004年3月維修易雄墓時才將石馬、石虎、基仲挖出,運至易雄墓前。1995年12月24日、1996年元月15日分別兩次被盜,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盜洞三個,該墓被破壞極其嚴重,F(xiàn)墓兩旁各有一戴桂冠、著長袍的石人……[詳細] |
桃樹灣清代民居公布時代:清代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137公布地址:瀏陽市金剛鎮(zhèn)清江村桃灣組類別:古建筑公布機關(guān):長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簡要說明桃樹灣民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部分系磚木結(jié)構(gòu),其它附屬建筑為土木結(jié)構(gòu),屋面蓋小青瓦。該建筑系當(dāng)?shù)貏⑹献迦擞谇逑特S三年(公元1853年)建成,占地面積21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400間,為四進院,多廂房的南方民居院落,氣勢恢宏,工藝精美。為典型的清代江南莊園式民居建筑。民居現(xiàn)保存有門樓、前廳、過亭、中廳、后廳、錢倉及部分廂房。保存現(xiàn)狀民居自清代建立以來,歷經(jīng)修繕,一直保存較為完好,但部分的木構(gòu)件有不同程度的腐蝕、……[詳細] |
宏大老屋位于瀏陽市張坊鎮(zhèn)田溪村千秋組,是一座當(dāng)?shù)剜嵤纤ǎ哂袨g陽東區(qū)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也是20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干部下放和勞動鍛煉的場所。據(jù)考證:清康熙年間,鄭氏族人鄭元柏從廣東梅州遷徙到瀏陽上東鄉(xiāng),在此拓荒墾田,繁衍后代。從清道光七年(1827年)始,鄭席春率家人,歷時七年,建成該屋。該建筑坐西北朝東南,背靠山丘,磚木、土木結(jié)構(gòu),卵石筑基,框架以石麻條、圓木做支撐。懸山頂,小青瓦。主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主屋西側(cè)縱列廂房兩棟,主、廂各廳之間以天井、過亭和廊道相連。該建筑原有大小廳堂十四個,建筑面積兩千多平方米,有“百桌不出屋”的宏偉大氣,故取堂名為“鄭氏宏大公享堂”,地方人簡稱“宏大里”……[詳細] |
陳氏家廟位于瀏陽市文家市鎮(zhèn)文華村蒼柏組,是當(dāng)?shù)仃愂霞易鍨榧o念祖先而建立的寺廟建筑。據(jù)《陳氏家譜》載:此家廟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后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陳氏支系后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由江西九江徙瀏至今。家廟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起,即作為初等學(xué)堂之用。解放后又作為蒼柏完小使用,直至1986年新校舍建好。家廟于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二次遭洪水,族人于1987、1994年二次對其進行修葺。該家廟座北向南,門向5°,矩形布局,面闊五間,進深二進,占地面積476平方米。建筑為磚木石結(jié)構(gòu),青磚斗砌,硬山頂,封火山墻,二重馬頭墻,青瓦覆頂。家廟……[詳細] |
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舊址位于長沙市瀏陽市七寶山鄉(xiāng)獅子山村仙人廟。1930年4月12日至27日,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在獅子山仙人廟舉行,全縣22個區(qū),180人參加大會。湘鄂贛特委和湘東特委王首道、潘心源、蔣長卿出席大會,大會主席團由張啟龍等組成。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guān)于貫徹土地綱領(lǐng)、解決土地問題、擴大紅軍、加強肅反、鞏固蘇維埃政權(quán)、消滅盤踞在瀏陽的白軍、征收累進稅等問題的報告,并根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政綱》的精神,制定了瀏陽縣政綱20條。作出發(fā)動紅五月總暴-動、奪取縣城的決議。會議宣告成立瀏陽縣蘇維埃政府,選舉張啟龍、黃仁、李貞、何振吾等22人為執(zhí)行委員,推選張啟龍為主席。獅子……[詳細] |
石霜寺位于瀏陽市金剛鎮(zhèn)石莊村霜華山西南部,現(xiàn)有用地25757㎡,房屋18棟,總建筑占地面積3649.60㎡。其建筑型式依山坡分級而建,坐北朝南。沿中抽線進山門,間距不足10米就是天王殿,天王殿背后左右各建鐘鼓樓一座,而后是二層樓東、西廂房,中間為空場,上臺基建有大雄寶殿,再上臺基建有觀音殿,又上臺基為臥佛殿,以橫廊聯(lián)接。中軸線兩邊東有客堂、齋堂、祖師堂;西有禪堂、關(guān)圣殿(三圣殿)、方丈室。山門:現(xiàn)有山門為2003年拆除原山門后,重新修建而成。為牌樓式,面闊三間(一明二次)拾三級臺階而至。門外兩邊呈八字形,與圍墻相接,正中為券門,門框為花崗石所砌,兩邊嵌石八塊,上刻“大千世界、不二法門”紅字門聯(lián)……[詳細] |
石牛寨遺址群位于瀏陽市社港鎮(zhèn)石牛村,為紅砂巖丹霞地貌,因山體酷似牛狀古人而命名。石牛寨是元明時期軍事設(shè)施古遺址。據(jù)考清雍正版《瀏陽縣志》:“石牛寨在縣北百巖洞,峭壁天懸、窄徑一線,上有平野方塘,昔人避寇于此。元至正末,偽漢將歐祥據(jù)瀏陽,邑氏入山自保。明洪武元年,寨長黃寧率眾于徐達麾下歸附”。另清同治版《瀏陽縣志》元季兵事載:“元至正十二年(1352),偽漢徐輝將陳友才據(jù)潭州,劉貴青據(jù)益陽,歐祥據(jù)瀏陽。瀏陽縣民入山寨,立長自保。其時結(jié)寨者有潘至主、瞿文立、黃寧、林應(yīng)秀、譚仁 一作張榮 、黎均寶 一作黎均、黃剛、瞿洪之徒皆以義兵,宣力保障……!边z址群分布面積3.6平方公里,保存有鑿石成梯的古棧道……[詳細] |
跳石橋位于瀏陽市大圍山鎮(zhèn)楚東村漾水灣組大溪河河面上,為一處瀏陽上東地區(qū)類型較為獨特的多墩勻布的踏水石樁橋。據(jù)考證:該橋原名“東門市矼”,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由魯榮業(yè)捐資修建。后經(jīng)清康熙、嘉慶、乾隆、同治歷代修葺,保存沿用至今。跳石橋為東門近郊漾水灣與珠琳組兩岸交通的主要設(shè)施。該橋長50米,南北走向,跳石橋由70余塊長約0.25米長方體花崗巖石墩以0.5米間距嵌入河床,上鑿防滑凹槽(3—5條)。上世紀90年代,該地村民自發(fā)募捐錢款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葺,將洪水災(zāi)害沖毀的石墩重新設(shè)置,在橋北端處設(shè)3.4米的下水壩口上架活動木橋板,由原來的70余個石墩改為現(xiàn)存的62個石礅,使之石墩牢固,排水通暢,正如橋……[詳細] |
渠城界(又稱棋升界),位于瀏陽市澄潭江鎮(zhèn)渠城村、界上村六龍山脈,是古代一處重要軍事關(guān)隘。據(jù)考證:渠城界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72),時為長沙府所設(shè)九處巡檢司其中的一處。清咸豐元年(1851),曾國藩委派長沙府經(jīng)歷楊承義募楚勇四百余人,駐守渠城界,以抗賊犯。1852-1864年,守備軍五次擊退粵賊來犯。咸豐三年,縣南諸紳重新筑墻獲準,遂筑墻長約一里,并在關(guān)口砌筑券門二個,東端為“東安門”,西端為“永安門”,門楣上各書“渠城界”三字,及“披荊斬棘,拒寇安民”、“城須憑鎖鑰,渠本藉金湯”門聯(lián),并置有官田1.34公頃,山林6.7公頃,其收入以作駐兵軍費開支。1930年9月20日清晨,瀏陽游擊隊總隊遵照……[詳細] |
金元蘇維埃政權(quán)活動舊址,位于瀏陽市官渡鎮(zhèn)兵和村兵山片金元組,是瀏陽蘇維埃政府張貼、宣傳政治綱領(lǐng)的地方。舊址原為雄公祠(又名為周家祠堂),始建于民國十三年(1924),坐北向南,懸山頂,小青瓦,土木石混合結(jié)構(gòu),主體建筑面闊三間,占地面積310平方米。1930年4月,瀏陽縣召開了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并成立了瀏陽縣蘇維埃政府。在白色恐怖的形勢下,縣蘇政府駐地常有變動。雄公祠曾作為縣蘇政府政綱的張貼、宣傳的陣地,其墻壁上用毛筆書寫了大量的宣傳標語和條例等,如《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政綱》《國民黨十大罪惡》《關(guān)于社會形勢的分析(十四條)》《蘇維埃政綱(二十條)》等。舊址是我黨革命初期活動的重要歷史見證,墻壁上留……[詳細] |
劉昆濤墓,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市岳麓山云麓宮下。1920年自株洲遷葬于此。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墓地有二級平臺,由西側(cè)各30余級踏步環(huán)繞導(dǎo)入,均為花崗石砌筑。墓在上層平臺正中央,墓冢圓形,底部周長13.5米,墓碑塔形,方柱錐尖頂,通高6.8米,刻“劉昆濤之墓”隸書五字。墓后片石砌筑墓圍,高約3米,中嵌碑屏,由漢白玉碑五通組成。主碑高1.65米,寬0.6米,刻“0元勛,軍政府頒”碑文,左右碑刻分別刊載墓主人生平官職及建墓年月、碑記等。墓前有拜臺、石凳、地坪和石欄等。地處高臺之上,視野開闊,盤山車道經(jīng)墓下穿過。……[詳細] |
田波揚故居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藺氏宗祠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雍正十三年(1735),類別為古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貝氏家廟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類別為古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瀏陽邱家大屋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畋墓位于瀏陽市,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胡氏家族墓群(含胡秀卿墓、胡成彩墓、胡祖侖墓)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末-現(xiàn)代,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邱之稑墓位于瀏陽市,年代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類別為古墓葬。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何繼甫夫婦合葬墓位于瀏陽市沙市鎮(zhèn)赤馬村鳳嶺片公屋組,為何繼甫與夫人鞠三貞的合葬墓,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重修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1993年何氏后人進行了維修,F(xiàn)墓葬占地面積約36平方米,由墓冢、墓圍、墓碑和拜臺組成。部分墓圍為麻石砌筑、墓碑為青石撰刻,系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時所用。墓冢、部分墓圍和拜臺為水泥砂漿砌筑,系1993年維修時所改。何氏遠祖何子韶官河南淮寧太守,南宋建炎二年(1128)金兵陷淮寧,何子韶盡節(jié),舉家殉國,僅余一子何繼甫因來瀏求學(xué)而幸免于難。此后,何繼甫在瀏陽成家立業(yè),繁衍生息,迄今已有八百余年。何繼甫生于北宋大觀二年(1108),逝于南宋……[詳細] |
瀏陽縣五七干校舊址位于瀏陽市,年代為1965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