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堿塘及玉皇閣有“山坳明珠”之稱的大堿塘水庫位于縣城東北2公里處,是老街鎮(zhèn)農(nóng)田灌溉的主要水源。這里路繞山環(huán),勢若天成。水庫周圍廣植樹木,漸已成林;大壩南端,亭臺峭立。冬春之時,蓄水滿塘,波光粼粼,山色明媚,景色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山水相互結(jié)合形成優(yōu)美的山水景色。大緘塘水庫是永平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窕书w坐落于龍們鄉(xiāng)石家村的靈化山顛,距縣城約5公里。據(jù)考證,玉皇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队啦尽份d:“明云龍州人董某,舁天尊金像至此,像重弗舉,因卜地建閣于上。”民國《永平縣志稿》記載:玉皇閣后被“兵燹拆毀。清光緒九年,貢生李開陽等重修。殿宇宏敞,凡有三進!1958年,玉皇閣在破“四舊”中被拆毀,……[詳細] |
西門小墳院墓群位于博南鎮(zhèn)曲硐村西門,始于明清時期,為穆斯林先輩遺冢,屬轎子墳。文革時拆毀輪為平地,1997年為緬懷先輩,將墳墓遺跡用散亂石頭堆砌,用磚墻圍成兩院,中為過道,院內(nèi)建方桌,以供人們休閑。墓群呈長方形,長18.5米,寬13米,占地面積240.5平方米![詳細] |
龍臺彌陀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仁壽村民委員會龍臺自然村,始建年代不祥,僅知毀于兵變,現(xiàn)存建筑為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重建,為坐西南向東北布局。全寺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民國、1991年、1995年多次維修;2008年在原址上重建門樓。大殿共三間,通面闊11.9米,通進深10.3米,為土木結(jié)構(gòu)抬梁式建筑,用料粗壯碩大、明間金柱直徑達40厘米,舉架高;屋頂為單檐歇山頂,小青瓦覆面,正脊中部安寶塔,兩端飾鄂魚。兩山墻有壁畫,繪畫工藝精湛;山墻外壁有腰廈青石板挑出。殿前有金桂花一株,樹徑達100厘米,枝葉茂盛。該大殿歷經(jīng)風霜,仍保持清代建筑風格,具有歷史價值![詳細] |
大西寨鎖水閣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巖洞村民委員會大西寨自然村。傳為“三國蜀始建”。根據(jù)大殿明間正梁題記為“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建”。前殿明間正梁題記為“光緒十四年(1888年)增建”。于民國三十六年(1947)、1989年和1992年三次維修。整座寺院坐西南向東北,布局在懸崖峭壁上。建筑占地面積459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型,均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大殿通面闊長7.6米,通進深長5.4米,為重檐九脊頂,小青瓦屋面。上檐四周施斗拱;明間較大,舉架較高。前殿通面闊長5米,通進深長6.3米。前殿墻壁、照壁有名人楊自培題記。鎖水閣雖經(jīng)過幾次修繕,但依然保存著清代的建筑風格,它具有較高的歷史……[詳細] |
街頭觀音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杉陽村民委員會街頭上自然村中,始建于明代,為坐北向南布局。有大殿、廂房、門樓、照壁等,建筑占地面積為840平方米,F(xiàn)大殿為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民國、1986年等先后多次維修。大殿通面闊12.7米,通進深9.8米,單檐歇山頂,正脊“十”字形花空砌成,小青瓦覆面,木構(gòu)架為抬梁式合結(jié)構(gòu),墻體用泥土夯實而成,殿內(nèi)兩山墻繪有壁畫,小木作為格子門裝飾。照壁為土墻筑成,單檐歇山頂,青色瓦覆面,正面有“八仙過!彼十,名人題書、題記等。寺內(nèi)存有青石碑刻三塊,清代牛皮鼓一個。觀音寺雖經(jīng)歷代多次修繕,但仍保存明代建筑遺風,它對研……[詳細] |
肖家文昌宮位于永平縣博南鎮(zhèn)東莊村民委員會肖家自然村,文昌宮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為南山上寨甲合邑申耆士蔗人員等修建。采用中軸對稱坐北向南布局,為土木結(jié)構(gòu)瓦覆面。占地面積700平方米,有大殿、面房、子孫殿、圣諭堂各一幢。解放后用于學校、糧點使用。曾經(jīng)過五次維修![詳細] |
倒流河鳳鳴橋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巖洞村民委員會馬沙壩倒流河,橋始建于秦昭王五十年(木橋),明代建三孔石拱“風雨橋”,曰“鳳鳴橋”。清光緒十五年重修,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橋梁之一。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平方米。橋全長20.9米,寬4米,高3米;采用拱券條石并列砌筑法修建。三孔不等跨,中孔跨徑4.5米,邊孔跨徑3.2米;橋面鋪石板,有橋欄、橋亭。該橋是研究博南道上不可多得的橋梁實物資料,它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旅游開發(fā)價值![詳細] |
燕子河晃橋位于博南鎮(zhèn)勝泉村靈化山腳,橫跨燕子河之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屬南北走向雙孔石拱橋。橋長16米,橋面寬4米,矢高4.5米。采用拱券縱聯(lián)砌筑。兩孔等跨均為6米。歷代皆有維修,1969年維修加固,1989年被洪水沖毀北橋臺、橋孔及橋面。此橋為我縣保存下來的較早的雙孔石拱橋之一。……[詳細] |
窯沖靈山寺該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興隆村民委員會窯沖自然村,始建于明代,為坐東向西土木結(jié)構(gòu)四合院布局,由大殿、左、右?guī)、門樓組成,占地面積1575平方米。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1995年對大殿進行落架維修。大殿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青色瓦覆面。大殿通面闊12.2米,通進深10.7米。寺內(nèi)存清代青石碑2塊。寺外有大青樹一棵,樹徑達2米,枝葉茂盛,覆蓋面達100平方米。該寺雖經(jīng)歷代修茸,但仍保存明清建筑遺風,具有歷史研究價值![詳細] |
江頂寺和尚塔位于杉陽鎮(zhèn)巖洞村民委員會灣子自然村江頂寺東300米,始建于大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民國十八年(1929)。塔坐南向北排布,分布面積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平方米。主塔高2.93米,塔基用青條石砌成邊長為2米正六邊形須彌座,塔身用磚砌成倒覆缽型,塔身正面下部、中上部有券龕2個,內(nèi)鑲嵌墓碑各一通,塔剎為葫蘆形。江頂寺為顯教臨濟正宗派。此塔林保存完整,對研究博南古道佛教、佛姓的傳播,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詳細] |
永和竹林祠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zhèn)永和村民委員會竹林祠自然村,原為本主廟,根據(jù)《徐霞客游記》,祠明代時已存在,根據(jù)大殿明間中梁題記: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整個祠堂為大殿、東、西廂房、照壁及大門,平面布局呈方形,為土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大殿坐北向南,通面闊9.1米,通進深7.6米,共三間,木構(gòu)架抬梁式結(jié)構(gòu);單檐硬山頂,青色瓦覆面;地面均用邊長32厘米,厚5厘米的方磚鋪砌,臺明較高達2.8米。西廂房山尖為卷棚頂,青石板挑出。祠內(nèi)存“永垂遵照清光緒青石碑一通,通高116厘米,寬49厘米;額高30厘米,額寬59厘米.該祠整體建筑布局保存完好,具有歷史價值![詳細] |
南門大墳院墓群位于博南鎮(zhèn)曲硐村南門,始于元明時期,為穆斯林先輩遺冢,為打制轎子墳墓群共二百多座。文革時破壞,墓地淪為平地。1997年,為緬懷先輩,回族將墳墓遺跡用散亂石頭堆砌,并在四周筑圍墻進行保護。墓群呈橢圓形,南北長60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此墓群為研究回族遷入提供可靠史料。……[詳細] |
大壩田土主廟遺址位于永平縣杉陽鎮(zhèn)杉陽村民委員會大壩田自然村,始建于南詔—大理國時期,為坐北向南布局,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有廟基址共兩臺。在遺址內(nèi)采集到有字筒瓦及殘磚,其中一塊保存基本完好,長30厘米,寬17厘米,厚6厘米。此遺址具有歷史研究價值![詳細] |
叫狗山娘娘廟遺址位于北斗彝族鄉(xiāng)黃蓮村民委員會叫狗山巔,始建于明清時期,順山而建,占地面積4240平方米,由觀音閣、叫狗殿、祖師殿構(gòu)成。其中觀音殿在山頂,為坐西向東;叫狗殿在山半腰,為坐東向西;祖師殿在山腳,為坐西向東。博南古道在叫狗殿與祖師殿之間穿寺而過。觀音閣面闊、進深均為8.5米,前有1佛塔。叫狗殿面闊8米,進深6米,內(nèi)存“慈垂念應”大理石匾1塊,長82厘米,寬45厘米,年代為清光緒三十年應鈡月敬旦,太和弟子楊啟魁敬 立。祖師殿共3臺建筑,面闊均為13.7米,進深9.4米。文革時折毀,僅存遺址![詳細] |
楊阿七采冶銅遺址位于永平縣博南鎮(zhèn)青羊廠村民委員會楊阿七自然村,始開發(fā)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礦硐主要分布于廠河兩岸半山腰,分布面積約 120000 平方米。在采礦和冶煉時均采用土法,開采時均采用“羊蹄釬”鑿眼,痕跡最深達20厘米,寬10-15厘米不等。礦硐多為平硐、斜硐,也有少量“釣井”。在廠河邊有冶銅窯址痕跡,大多為鍛燒窯![詳細] |
彌勒山采冶銅遺址位于廠街彝族鄉(xiāng)楊柳樹村民委員會彌勒山,始于明代時期,為“礦箐硐廠”、“大象銅廠”、“爐塘廠”。廠街因開銅礦而得名。據(jù)載銅礦開辦于明末,官辦,為云南西部大礦之一,歲額年二三百萬斤,供京運。清代運銷下關(guān)、昆明等地。咸豐時因戰(zhàn)亂停辦。礦區(qū)面積約50萬平方米,有冶銅場、錢局、戲臺、集市等。于1958年大戰(zhàn)鋼鐵銅采用土法煉銅開采,F(xiàn)新興工業(yè)又重新開采大象硐廠。該遺址具有歷史價值![詳細] |
江頂寺門樓遺址 位于杉陽鎮(zhèn)巖洞村民委員會灣子自然村江頂寺,據(jù)永昌府志載,江頂寺始建于明代,坐東北向西南,為中軸對稱式建筑格局,由大殿、天王殿、山門、茶室組成,在茶室與山門之間的驛道上建南北門樓,為驛道必經(jīng)之地。民國三十三(1944)為火所焚。2002年,在江頂寺原址上新建大雄寶殿。明清時期江頂寺禪宗為臨濟正宗派。此遺址對研究明清時期佛教的傳播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
杉陽西山遺址位于永平縣杉陽鎮(zhèn)杉陽村民委員會街尾巴西山余脈(蟒蛇山),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在遺址上采集到石刀、石斧、陶片。從剖面上看,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厚0.2—2米不等。分布范圍自杉陽西山寺腳至連家灣村子頭,整支山頭都有文化層出現(xiàn),分布面積約70000平方米。是我縣目前發(fā)現(xiàn)的繼“新光遺址”之后又一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詳細] |
小獅山豎井遺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博南鎮(zhèn)曲硐村民委員會老馬山之余脈小獅山中部。在小獅山東、西、南三面直立剖面上分別有古洞三個,西洞于1976年發(fā)現(xiàn),豎井于2001年發(fā)現(xiàn)。2009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進行勘探確認“豎井遺址”。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西行至此,尋“石洞,已無矣”。該豎井、古洞為云南之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詳細] |
新華街古龍井位于博南鎮(zhèn)老街社區(qū)新華街,始建于清代,于民國己未年(1919)重修。占地面積130平方米,建筑面積5平方米。井壁用紅沙石砌筑,井蓋為紅沙石打制,正中刻有“中華己未年四月十五日從建”,左邊刻有“動員起來”,右邊刻有“講究衛(wèi)生”,均為直行陽刻,行書。同時中間刻有“龍井”二字,繁體。又于2008年4月村民集資重修,修復后的龍井呈長方形,長2.6米,寬1.6米,深1.36米,上建紅色琉璃瓦頂,內(nèi)設(shè)祭臺,如今正常使用。該井對研究永平古城提供了可行史料![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