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古建筑群虎頭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南,因山頂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頭而得名,是以道教為主的古建筑群。據(jù)《虎山碑記》載:“虎頭寺原有一間山神廟,清道光年間陸續(xù)建老君殿和財神殿等寺觀。清咸豐七年(1857年)又毀于兵燹,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復(fù)并建了張仙祠、王母寺等”;㈩^山山石崢嶸,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寺廟道觀沿山勢修建,有虎頭寺。在寺廟之間有曲徑石廊、石橋相通,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楊名揚書寫“虎”及“石門八景”的詩碑,虎頭山寺廟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每逢節(jié)日游人眾多,是重要風(fēng)景旅游區(qū)。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虎頭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觀建筑為主,由……[詳細(xì)] |
青云橋青云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為曾任陜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飏出資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歷史了,依然默默無聞地為云龍的交通做貢獻。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楊名飏母喪回鄉(xiāng),見沘江水漲,為謀生,人們不避危險,仍乘筏過江,乃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資倡建。橋建成后,取名為“青云橋”,“蓋取康樂題石門,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橋為鐵鏈吊橋,架設(shè)在云龍縣城石門的沘江兩岸山壁之間。橋長36米,寬2.8米,橋底有5根鐵鏈,上覆木板組成橋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鐵鏈作為扶手。橋的東西兩端建有橋亭,東橋亭是原石門通往寶豐鄉(xiāng)必經(jīng)之道,為石券門,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石門關(guān)》匾額一方,南面墻內(nèi)嵌……[詳細(xì)] |
彩鳳橋彩鳳橋位于云龍縣城北74公里的白石鄉(xiāng)順蕩村,橫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后歷代均有維修,到光緒年間的最后一次維修時把西面的橋亭改建0,名“童子閣”。橋為單孔伸臂木梁橋,全長33.3米,寬4.7米,凈跨徑27米,高11.33米,橋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橋墩層層向河中心挑出,如樓閣建筑中的斗拱,在兩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時,再用5根橫梁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并于橋身上復(fù)蓋房頂。橋兩側(cè)用木板遮擋,橋內(nèi)置兩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東面橋亭內(nèi)現(xiàn)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龍州官告示碑》頒布行人馬幫等過橋規(guī)則,F(xiàn)該橋保護完好。1988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詳細(xì)] |
西竺寺西竺寺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象麓村,距城約3公里。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明永歷六年(1652年)增修。現(xiàn)存主殿,單檐歇山頂,通面闊13.9米,通進深11.3米,前檐廈廊闊3.2米,卷棚式頂,門楹懸“竺國宗風(fēng)”橫匾,殿內(nèi)存十八羅漢塑像,保護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董澤故居為云龍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云南大學(xué)創(chuàng)始人,東陸大學(xué)校長,省政協(xié)委員董澤先生故居,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總建筑順深20米,進深65米,已有100多年歷史。董澤故居于2013年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滴水線,南至村道邊0.5米,西至村道邊1米,北至村道邊0.5米,占地面積458.58平方米,建筑面積747.61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與四至范圍一致![詳細(xì)] |
惠民橋位于云龍縣城南寶豐鄉(xiāng)南新村,距縣城21公里,架于沘江之上;菝駱蚴冀甏辉,原橋在清咸豐七年(1857年)毀于兵燹,現(xiàn)橋重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橋為雙孔鐵鏈吊橋,由于建橋處江面較寬,故于江心增設(shè)橋墩,采用了二進連跨的建筑工藝。橋全長50米,橋身長39米,寬2.5米, 高約8米; 最大一孔孔徑21.3米。橋由8根鐵鏈組成,6根為底鏈,2根為吊鏈,在底鏈上鋪設(shè)木板為橋面。三個橋墩上均建有瓦頂橋亭,東西兩端橋亭為牌樓式,并附有長達7米的甬道。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秀峰塔位于云龍縣寶豐鎮(zhèn)東山頂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為風(fēng)水塔,七級圓形石塔,通高5米,徑0.86米,第四、六級各雕一龕,內(nèi)雕天王像,塔剎寶頂由整石雕成,它聳立于沘江邊峭壁之上,為大自然增添了秀色。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白衣閣位于寶豐鎮(zhèn)西面的德隆山,距縣城約13公里。建于南明弘光元年八月(1644年),至隆武元年(1645年)落成。清道光九年(1829年)復(fù)修。閣內(nèi)供奉觀音。白衣閣坐西朝東,依山而建,由前后兩殿組成。后殿為主殿,單檐歇山頂,三開間,通面闊9.4米,通進深7.6米,高約7米。房檐下用如意斗拱,殿前檐下原裝有四堂雕花格子門。殿左右有兩排耳房,殿正面有廊。殿內(nèi)現(xiàn)存五塊碑刻,在殿外約20米處有座普同塔,現(xiàn)碑、塔均保存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水城藤橋水城藤橋位于云龍縣城北面約68公里的白石鄉(xiāng)水城村,橫跨沘江上,因橋用藤子編綴而成,故名藤橋。藤橋是用本地所產(chǎn)的山葡萄藤編織成的吊橋,架在江兩邊對生的老栗樹上,全長25米。橋架設(shè)在兩根藤子扭編成的直徑約5公分的長繩上,再在下面懸吊一張用藤子編織成的長圓形網(wǎng),網(wǎng)底穿進一根寬1尺、厚5寸的木方作為行走的橋面,橋身兩端緊系于作為橋墩的樹干上。整座橋從遠(yuǎn)處看就像一張懸掛在江面上的漁網(wǎng)。藤橋古稱“笮”,漢代設(shè)置的越西郡,內(nèi)有定笮縣,也是因其境內(nèi)有藤橋而名。云龍縣境內(nèi)的藤橋是當(dāng)?shù)匕鬃逅茉O(shè),是今天研究古代橋梁的重要史料。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飛龍橋望江樓飛龍橋望江樓位于云龍縣舊州鎮(zhèn)南,距縣城83公里。是清末農(nóng)民正義領(lǐng)袖杜文秀在瀾滄江上修建的鐵索橋,建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1965年橋身沖毀,現(xiàn)余兩端橋頭和橋西的望江樓。樓呈方形,分上下層,通高11米,邊長8米,重檐歇山頂,樓下兩側(cè)墻內(nèi)嵌13塊建橋碑記,是研究杜文秀起義的重要資料。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