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 > 大豐區(qū)旅游

大豐區(qū)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大豐烈士陵園位于鹽城市大豐區(qū)幸福東路。大豐是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會師地。1940年10月10日,兩支抗日武裝在大豐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標志著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鞏固華北、發(fā)展華中”戰(zhàn)略目標得以實現(xiàn)。陳毅為兩軍會師賦詩“十年征戰(zhàn)幾人回,又見同儕并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為紀念大豐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58年始建,占地面積13.4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墻、英烈園、碑林園等。陵園是江蘇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詳細]
  兩口井原在一座院內(nèi),相距7米余,西側一口已干涸,井欄青石質,圓形,高0.48米,徑0.52米,東側井欄高0.46米,徑0.48米,井身長24厘米,寬8厘米,厚5厘米青磚平磚圓砌,徑0.78米,井深約8米![詳細]
  古慶豐橋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草堰鎮(zhèn)丁溪村一組,年代為宋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傳說系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妹妹張士英(生卒年不詳)之墓,占地600多平方米,原有封土已夷平,2世紀60年代發(fā)現(xiàn)有用長條石砌成的墓道![詳細]
  朱恕,生卒年不詳,字光信,大豐草堰場人。為明代“泰州學派”主要成員之一。該墓于1985年發(fā)現(xiàn),占地約10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尚存大量石殘碑,高1.5米,寬0.6米左右,碑上刻有“明隱士朱光信之墓”![詳細]
  該橋始建時間不詳,1914年重修,是為當時紫云禪寺山門橋。南北向,磚石混砌拱橋。長23.6米,橋堍寬6.3米,中寬4.2米,凈跨5.2米,矢高2米。其望柱、欄桿均為白色大理石雕成,F(xiàn)保存完好。……[詳細]
  該橋橋東西向,跨丁溪夾溝河。單孔并聯(lián)無鉸石拱橋,橋長25米,橋堍寬7米,中寬7.5米,凈跨5.5米,券高3.3米,石欄中央有:“古慶豐橋”四字,西南端有清道光年間修橋記事碑一通,高0.43米,寬0.65米,碑文10行,滿行15字,楷體,現(xiàn)保存完好。……[詳細]
  該橋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建,東西向,跨草堰夾溝河,磚石混砌,以麻條石為主,單孔并聯(lián)無鉸石拱橋,橋長約32米,橋堍寬5米,中寬4.5米。凈跨6.5米,矢高3.9米,橋石欄中央兩外側攜有“永寧橋”三字。有上下踏坡五處,直通5個方向,1988年修復。橋欄為磚石混砌。……[詳細]
  該橋東西走向,緊傍串場河,原為石拱橋,為方便鹽運交通快船行駛,民國二十五年(1936)邑人錢應昌等集資新建,為磚石拱橋![詳細]
  該閘坐落在草堰鎮(zhèn)區(qū)古范公堤北段,閘跨丁溪河,石閘三孔,形制尺寸略同丁溪閘,閘底和三道金門完好,均為青石壘砌,屬“草堰五閘”之一,F(xiàn)閘已拆,僅在原址處立一“大豐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詳細]
  該井大理石井欄,圓形,高0.45米,內(nèi)徑0.48米。井用卯眼榫頭弧形磚,上下橫立,錯縫砌成直壁遠通狀,直徑0.76米,井深約8米![詳細]
  丁溪原始見著于宋元文獻證載歷史的重要鹽場,街面重鋪成于清代。位于丁溪村西側,西連古慶豐橋,東連原通榆公路,長500余米,寬2.5米。磚鋪路面,磚砌分三排,中間一米左右為橫排,兩側豎排![詳細]
  高鶴年(1924~1964),劉莊鎮(zhèn)人,“中國佛教協(xié)會”和“世界宗教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有《名山游訪記》傳世。故居為40多平方米的青磚瓦房,硬山頂,每進明間3.40米,次間3.27米,進深3.40米。南山墻處嵌有“貞節(jié)凈土院”石碑![詳細]
  該民居占地面積156平方米,建筑面積60平方米,為清咸豐年間(1851~1861)民居,且室內(nèi)數(shù)件家具陳設為清代實物。……[詳細]
  該宅占地面積26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具有清代早期建筑風格,木雕精細,保留明代風格,二百多年的桂花樹至今仍老樹春華,是保存完好的清代院庭。……[詳細]
  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為紀念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東進部隊與黃志誠帶領的八路軍南下部隊于1940年10月會師于此,開辟蘇北革命根據(jù)地而建。碑園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碑磚混結構,局部花崗石,大理石貼面,高22.5米,上為張愛萍題“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碑銘![詳細]
  舊址面積200平方米。1940年和1945年,粟裕將軍曾兩度設指揮部于此。建于清代早期,是草堰現(xiàn)存最古老的磚木結構樓房。面闊三間10米,進深七檁,高6米,硬山頂![詳細]
  舊址面積150平方米。1946年《江海導報》(蘇中軍區(qū)主辦)遷駐于此,年底撤走。舊址原有民房10多間,現(xiàn)僅存6間,磚木結構。硬山頂![詳細]
  該貞節(jié)院原有院舍100余間,現(xiàn)存穿堂二進,東西廂房10多間,面積150余平方米。此處為里人高鶴年居士倡建,現(xiàn)藏有翁同和等人題書碑刻等,在這里經(jīng)常進行佛事活動![詳細]
  該閘東南-西北走向,橫跨丁溪河上,為青石砌成,石閘原有五孔,現(xiàn)僅存中間一孔,孔距約3米,長5米余,寬4米余,兩側閘體東西兩端呈三角狀,東西寬5米,兩閘體內(nèi)側有凹槽,寬0.1米,頂面距正常水面4米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