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洱源縣旅游

洱源縣文物古跡介紹

帝釋山古建筑群
  帝釋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鳳羽有名帝釋山”。這是洱源縣鳳羽白族民間廣為流傳的順口溜。的確,位于大理點蒼山應(yīng)樂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筆,直指藍天,游人站在兩百米以外的一個大水池岸邊,在風平浪靜時,只見巍峨的點蒼山、崇圣寺三塔、藍天、白云連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勝收,令人難以忘懷。然而,當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該縣鳳羽鄉(xiāng)境內(nèi)的帝釋山一游,熱鬧非凡的佛教名山勝地定給你一份驚喜。鳳羽帝釋山座落在鳳羽壩子西面聞名中外的洱源鳥吊山麓,東距洱源縣城18公里。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風貌,寺外梅樹、松杉成蔭.使不少慕名而來的墨客騷人為它吟詩作對。贊嘆不已。追溯鳳羽帝釋山七寺四塔的歷史,相傳已越千年。蒙氏(鳳羽縣)時擴建一新、在集鳳羽名勝古跡為一體的電視專題片《徐霞客與清……[詳細]
段信苴寶摩崖碑
  段信苴寶摩崖碑位于鄧川鎮(zhèn)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竇香泉,距縣城二十五公里,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特色,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丫。段信苴寶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內(nèi)約高3米處,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寬零點六九米,高零點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書、陰刻。該碑是洱源縣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漢字白語碑)。內(nèi)容是記載捐田建寺的經(jīng)過、所以又叫《舍田碑》!缎麓墼颇贤ㄖ尽方鹗祭飳υ摫兄,從碑文首行的“大元國奉訓(xùn)大夫都元帥段信苴寶我立記丘系系似”來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總管段寶,從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斷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詳細]
舊州三塔
  舊州三塔舊州一塔、制風塔、象鼻塔通稱為舊州三塔。盡管它們建造年代和建造風格不同,但三座塔于1988年同時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zhì)寶頂,石質(zhì)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jié)構(gòu)以及窗洞、龕塔與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據(jù)塔的建筑結(jié)構(gòu)、塔磚大小、磚上的紋飾銘文:又根據(jù)古晟撰寫的《一塔寺募捐啟》記載:“云南大理古稱佛國,境內(nèi)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號,當時合今大理,鄧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興隆、即鄧川佛教之興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時,又在鄧川建一大塔、為天平塔!彼耘f州一塔應(yīng)為大理國時所建、一千多年過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聳立。制風塔,位于右所鄉(xiāng)元……[詳細]
4、馬家祠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家祠堂
  馬家祠堂,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茈碧湖鎮(zhèn)果勝村委會大果村,重建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馬家祠堂屬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坐西朝東,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屋頂。由大殿、南北廂房、門樓和側(cè)門合圍成四合院,四角設(shè)耳房(俗稱漏閣)。整院南北寬約26米,東西長約45米。西為大殿(前有月臺),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抬梁式梁架;南北廂房和東面房,均為三開間單檐懸山頂樓房;大門從東面房中間進入,為重檐歇山頂建筑(屬白族典型的三疊水式大門)。四角設(shè)耳房,均為二開間樓房,樓房前均設(shè)小天井。在東面房的北耳房天井處有一道側(cè)門,時代特征明顯。整院祠堂內(nèi)外均有彩繪,有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無論是墻體還是木構(gòu)件上的彩繪,傳統(tǒng)文化氛圍濃厚,題材內(nèi)涵突出,整體木雕犀利。整院祠堂內(nèi)外均有彩繪,有山水、花鳥、人物、書法……[詳細]
鳳羽古建筑群
  鳳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縣鳳羽鎮(zhèn)境內(nèi)。鳳羽古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文墨之鄉(xiāng)”之美譽。2001年被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9年被公布為云南省白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2010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建筑群是明清以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古建筑群以古廟、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眾多古代遺跡為主,十四院古民居院落是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代表。建筑布局巧妙、古樸典雅、錯落有序、特色鮮明,具有濃郁的白族建筑特色。古建筑群分別為:鳳翔書院、鳳羽武廟、三教宮、鶴林寺、帝釋山古寺建筑群、鎮(zhèn)水塔、留佛雙塔、鳳羽文廟照壁、施介故居、尹四海宅、趙培壽宅、趙壽坤宅、李雙和宅、張灼全宅、楊熾勝宅、楊桂清和楊炳章宅、尹元鵬等戶宅、張忠勤等戶宅、李甲松等戶宅、李壽軍等戶宅、施壽龍等戶宅……[詳細]
6、洱源靈鷲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洱源靈鷲寺
  靈鷲寺位于鳳羽鎮(zhèn)起鳳村委會包大邑村華聰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繼于明代永樂年間、成化年間、弘治年間三次重修,清光緒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為一進三院,坐西朝東,均為土木結(jié)構(gòu),青瓦屋頂。其占地面積約為1407平方米,靈鷲寺沿東西軸線依次建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母閣、玉皇閣和廂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莊嚴古樸,錯落有致。寺內(nèi)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靈鷲寺碑記》、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靈鷲古剎記》、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產(chǎn)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洱源真武閣
  真武閣又名玄帝閣,位于茈碧湖鎮(zhèn)九臺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豐年間兵燹毀壞,光緒十三年(1887年)浪穹縣九氣臺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縣文管所對其進行維修。1980年被洱源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德源古城遺址
  德源古城遺址位于云南省洱源縣,年代為唐。2019年,德源古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鄧川鄉(xiāng)賢坊
  鄧川鄉(xiāng)賢坊位于鄧川新州北門,牌坊分三門并立,建筑頗有規(guī)模,全為石質(zhì)砌成,上頂部有六尊石獅,坊檐全用獅頭榫口,坊的正面三門上有三塊大理石碑,記載有明朝鄉(xiāng)賢姓名、官職和得舉者姓名、官職。正面兩石柱上掛有一對石刻篆字體對聯(lián),上 書--:“使國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詳細]
10、象鼻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舊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緒十三年(公元18R7年),為八級方形實心磚塔,塔基部長寬各4.2米,高約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長0.7米,寬O.3米)![詳細]
11、制風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制風塔
  制風塔,位于右所鄉(xiāng)元井村西山麓,塔為十二級空心方形磚塔,每級四面皆有方孔,從塔頂?shù)箶?shù)第三層掛有風鈴四個(這也是制風塔建筑上的一大特點)。塔身最下層南面開有一門,第二層南面鑲有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風塔碑》。塔身長寬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鑲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有“進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樣。東面鑲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樣。西面有一龕洞,內(nèi)存放獨角石獅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據(jù)《重修制風塔碑》載:“鄧邑形勝,宮霍相維淹,有左崤古隴之勢,獨西南一隅凹坦下陷(形成一個風口)。背拱羅坪諸固心,當秋冬及,春風濤吼,攆集鄧邑,搖蕩邊境,一方為之不安寧”。為了鎮(zhèn)風,特建立此寶塔、名曰制風塔![詳細]
舊州一塔
  舊州一塔位于舊州村北一公里處。塔為密檐式十一級方形磚塔,銅質(zhì)寶頂,石質(zhì)基座(邊長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層長寬各2.5米,全塔約高15.4米,每層出檐,結(jié)構(gòu)以及窗洞、龕塔與大理弘圣寺塔相似,根據(jù)塔的建筑結(jié)構(gòu)、塔磚大小、磚上的紋飾銘文:又根據(jù)古晟撰寫的《一塔寺募捐啟》記載:“云南大理古稱佛國,境內(nèi)有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云號,當時合今大理,鄧川治之,故大理佛教之興隆、即鄧川佛教之興隆也,在建立大理三塔的同時,又在鄧川建一大塔、為天平塔!彼耘f州一塔應(yīng)為大理國時所建、一千多年過去了,但此塔仍巍然聳立。……[詳細]
石竇香泉
  石竇香泉位于鄧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竇香泉以石竇流出的水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極負盛名,更以洞內(nèi)的《段信苴寶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詩曰:“石嶺嵯峨一竇穿,竇間自昔瀉靈泉,鳴琴漱玉涓涓響,濺石跳珠顆顆圓,味勝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來何處,浸說西天法雨傳”。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較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一景;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中。這里風景優(yōu)美,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洱源.鄧川一帶的人,幾乎在讀小學,中學時都游覽過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絡(luò)驛不絕。登臨此地、北可觀西湖景色:真是柳灣荻岸,煙渚漁歌。東可看彌江百里,真是如長蛇列陣,南可賞洱海風光。石竇流出的……[詳細]
鄧賧詔遺址
  鄧賧詔遺址為鄧賧詔所在地。該城由鄧賧詔主皮邏鄧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缎U書》卷五載:“鄧川城,舊鄧川也,南去龍口城(今上關(guān))十五里,……城依山建、東距瀘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詔戰(zhàn)敗后,閣羅鳳及異牟尋皆填固增修,作為防御吐蕃的城堡!吨匦捺嚧ㄖ葜尽酚州d:“德源城,唐鄧賧詔之城。開元間南詔欲吞五詔為一、因星回節(jié)莛五詔火之,令各妻尋夫骸以歸、初,鄧賧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鐵釧绔其臂。至是尋釧獲夫之骸,南詔嘉其有慧,欲強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豈敢輕嫁’,乃堅閉其城,南詔發(fā)兵圍之,三月食盡而亡,南詔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钡略闯沁z址周長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墻,于城址內(nèi)北面的臺深七十公分處,曾出土過方型青磚,有字瓦,布紋瓦、陶質(zhì)水管。l981年,大理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