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寧德市旅游

寧德市文物古跡介紹

浦源林公宮
  浦源林公宮位于周寧縣浦源鎮(zhèn)浦源村,年代為清。始建于清嘉慶十七年(1811),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坐東南向西北,由前坪、戲樓、天井兩側(cè)雙層廂房、主殿組成,建筑面積265.6平方米。主殿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構(gòu)架。主殿設(shè)有神龕供奉林公忠平主塑像,兩側(cè)存清道光二十年(1840)繪制的《西游記》壁畫10幅。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墻四周各向外延20米![詳細(xì)]
九嶺古道
  九嶺古道位于壽寧縣芹洋鄉(xiāng)九嶺村、官路洋村、山頭村,年代為宋至清。始筑于宋代,歷代有修。古道沿九嶺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嶺溪橋頭,終于石馬洋,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5440米,寬約1.2~1.8米,以碎石塊沿山形地貌鋪設(shè)而成。九嶺古道是古時壽寧縣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xì)]
疊石關(guān)隘
  疊石關(guān)隘位于福鼎市疊石鄉(xiāng)疊石村,年代為五代、清。位于閩浙交界處,五代閩國為防備吳越國而建,明清時設(shè)有疊石汛。關(guān)門地處隘門山、牛脖子山南北夾峙的V字形隘口,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因公路建設(shè)而拆除;現(xiàn)狀保存南北兩側(cè)關(guān)墻、烽火臺等,關(guān)墻南北走向,全長約83.5米,其中北段斜長39米、殘高2.9米,南段斜長32米、殘高2.7米,以塊石砌面、碎石山土填充,依山體斜面堆砌而成。烽火臺位于南側(cè)牛脖子山的山崗上,距關(guān)口約190米。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關(guān)隘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xì)]
164、郭鳴琳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郭鳴琳墓
  郭鳴琳墓位于福安市潭頭鎮(zhèn)富羅坂村,年代為明。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總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墓坐西向東,平面呈“風(fēng)”字形,整體氣勢恢宏。從東向西依次為神道碑、小牌坊、大牌坊、墓體,全部使用花崗巖石構(gòu)筑。墓丘前筑有墓亭,立記載郭鳴琳生平事跡的墓志銘、處世行略、墓陵四至以及祭田的碑文四通。郭鳴琳(1567―1628),福安人。官至靖江王府左長史。明代著名散文家,著有《東皋小稿》等書。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頭碑至大牌坊為中軸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小牌坊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墓道碑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詳細(xì)]
麻嶺巡檢司遺址
  麻嶺巡檢司遺址位于周寧縣浦源鎮(zhèn)麻嶺村,年代為元、明。由分別位于天池塘西北側(cè)的元代巡檢司遺址和東南側(cè)的明代巡檢司遺址組成。西側(cè)遺址,建于至元十八年(1281),坐北朝南,前后兩間,占地面積190平方米。東側(cè)遺址,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坐西朝東,平面呈“品”字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兩處巡檢司遺址均存石砌墻體,原建筑平面布局保存完整。麻嶺古道及道上古亭為附屬文物。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浦源鎮(zhèn)麻嶺村,西至泗橋鄉(xiāng)302省道與麻嶺古道交匯處,全程5公里,中心線分別向兩側(cè)各延伸100米……[詳細(xì)]
竹洋銀硐遺址
  竹洋銀硐遺址位于福鼎市疊石鄉(xiāng)竹陽村銀硐自然村,年代為宋。屬宋代官營玉林場采礦場,開采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為銀鉛銅并產(chǎn)的礦冶遺址,分布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共發(fā)現(xiàn)15處采礦點。采礦方式為選擇富礦地帶,采取燒爆法與工具開鑿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開采。遺留的礦硐,多為一處一硐,少數(shù)為一處二硐,硐內(nèi)一般由巷道和硐廳所構(gòu)成。已探知的礦硐最長超過95米,硐廳最大接近190平方米。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遺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詳細(xì)]
167、百祥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祥橋
  百祥橋,位于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xiāng)下坑尾村與壽山鄉(xiāng)白洋村交界的白洋溪上,又稱松柏橋和白洋橋。該橋為四柱九檁穿斗式構(gòu)架,全長三十八米,寬四點五米,單孔跨度三十五米,僅比河北趙州橋的單孔跨度小二米半,橋面至谷底高度達(dá)二十七。橋中設(shè)神龕,祀真武帝。由于其位于崇山峻嶺中,又單孔跨于地勢險要的大峽谷之間,被譽為“江南第一險”木拱廊橋。在歷史上,百祥橋是屏南通往寧德、福安等地的必經(jīng)之路,有“茶鹽古道”之稱![詳細(xì)]
榕頭興云寺大雄寶殿
  榕頭興云寺大雄寶殿位于福安市溪柄鎮(zhèn)榕頭村,年代為清乾隆丙申(1776),類別為古建筑。位于溪柄鎮(zhèn)榕頭村興大路距榕頭村南面300米處山中。始建于宋元符年間(1098-1100),歷代均有維修,現(xiàn)存建筑系清乾隆丙申歲次(1776)重建。坐西南向東北,大雄寶殿為木構(gòu)殿堂式建筑,通面闊20米,通進深11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中軸建筑有前殿和大雄寶殿,前殿為新建。大雄寶殿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明間減中柱,前后左右為檐廊,大殿內(nèi)保存有明正德神龕,四層石砌,神龕正面刻有年限,左右兩側(cè)龕座上各有浮雕圖案。大殿明次間頂棚共有九個藻井,右側(cè)第二條石柱上有“清乾隆丙申歲次□□□重建,當(dāng)山住持僧大用仝捐衣缽資重建”,左側(cè)石柱亦有刻字。四條碩大、粗壯的八角青石圓柱,顯得整個大殿寬大莊嚴(yán)肅穆。寺內(nèi)還保存有好幾塊宋代須……[詳細(xì)]
169、余孟明公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余孟明公墓
  余孟明公墓位于古田縣杉洋鎮(zhèn)杉洋村,余孟明公墓為古田縣第十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170、雙洋橋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洋橋渠
  雙洋橋渠又稱仙娘橋,位于鶴塘鎮(zhèn)雙洋村南面約800米處,建于70年代未。東西走向,占地面積60平方米。2墩3拱10小拱組成,橋渠長35米,寬1.8米,由186塊條石鋪砌而成,每塊石塊長0.57米,寬0.3米,高0.2米。橋渠面寬0.59米,深1.1米,拱距18米,拱高3.7米。橋渠主要是當(dāng)?shù)卮迕裼脕砉喔绒r(nóng)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詳細(xì)]
漈頭石牌坊群
  漈頭石牌坊群位于屏南縣漈頭村村北通往舊縣城雙溪鎮(zhèn)的古道兩旁,現(xiàn)有公路從牌坊群北側(cè)一百多米經(jīng)過。俗稱石坊岔,據(jù)資料包括有10座貞節(jié)石牌坊,夾古道而立。最早的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最晚的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有一間二柱二樓式,三間四柱三樓式兩種,通高約6米,通寬3.1~4.9米不等。坊額上方豎鑲“圣旨”,正中則有“彤映崇徽”等大字匾,下方有皇清旌表等字樣。現(xiàn)場所見,牌坊群立有8座不同程度殘缺的牌坊,另有1座構(gòu)件散落在地未立,對比資料尚有1座不知在何處。據(jù)屏南史志記載,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19年)到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9年)間,漈頭村張氏家族先后建造了11座牌坊,除一座為木牌坊外,其他10座均為上等花崗巖建造的石牌坊。在短短的170多年間,一座人口數(shù)百的村莊,居然能建起如此規(guī)![詳細(xì)]
廣利、廣福橋
  廣福橋又名溪源橋,位于屏南縣嶺下村村北,東南—西北走向,該橋始建于元代元統(tǒng)元年(1333),清嘉慶十二年(1806)重修,橋長32.5米,寬4.8米,單孔跨度26米,橋面距水面高度10.5米,橋屋建11間48柱,雙坡頂,屋中梁為重梁(雙梁)。廣利橋與廣福橋均橫跨于嶺下溪上,兩橋相距僅200多米,是閩東北和浙西南為數(shù)不多的姐妹橋之一。2005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屏南廣利橋
  廣利橋位于屏南縣嶺下鄉(xiāng)嶺下村南。該橋始建于宋,明正統(tǒng)年間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重修,1993年再次重修。橋長30.5米,寬4.5米,單孔跨度20.6米,橋面至水面高度7.3米。橋屋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gòu)架,雙坡頂。橋堍以整毛石砌筑,橋面以木板橫鋪,上以卵石鋪砌。橋中設(shè)神龕,祀真武帝。橋西北端有石階十級。橋兩岸有紅豆杉、南洋鐵杉、柳杉、水松等古樹名木和一座古寺,環(huán)境十分清幽。廣利橋與廣福橋均橫跨于嶺下溪上,兩橋相距僅200多米,是閩東北和浙西南為數(shù)不多的姐妹橋之一![詳細(xì)]
竹江天后宮
  竹江天后宮位于福建省霞浦縣沙江鎮(zhèn)竹江村,為清代古建筑。1986年列為霞浦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升為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有兩座天后宮,即前澳天后宮和后澳天后宮。?它們歷史悠久,建筑風(fēng)格各異,其中前澳天后宮是閩東沿海地區(qū)天后宮中建筑物保存最為完整歷史最久遠(yuǎn)的一處清代古建筑。南宋慶元年間,張姓定居竹嶼,建一小媽祖廟于竹嶼之西面山麓。元、明時期,漁利大獲,生活小康,始興建“順濟廟”,俗稱“小宮”?滴醵拍辏1690年),信眾開始在順濟廟的北面隔墻籌建新的天后宮?偨ㄖ娣e727.4平方米,其中大宮521.3平方米,小宮206.08平方米,大宮前后兩進,其小宮則緊靠大宮。兩座均為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呈銜接式大小兩宮整體布局,自西而東依次為照墻、左右通道,門額上分別書寫著“河清”、“海晏……[詳細(xì)]
后龍龍津橋
  后龍龍津橋又名玉鎖橋、溪尾橋,位于屏南縣屏城鄉(xiāng)后垅村水尾。橋為東西走向,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董事張芳等募建。橋長33.5米,寬4.5米,單孔跨度23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堍以塊石砌筑,橋面以木板橫鋪,上以卵石鋪砌,神龕座南,祀五顯大帝。橋屋建13開間56柱,九檁穿斗式構(gòu)架,懸山頂。橋東有碑記和夫人廟。橋下龍溪蜿蜒流過,橋兩岸樹木成蔭,環(huán)境幽靜。橋中有一楹聯(lián),曰:水色山光不負(fù)祗般來往,車塵馬跡任隨那等奔波。清光緒拔貢張宗銘撰后龍八景詩之“橋鎖龍津”:吾鄉(xiāng)四面皆山,而玉屏與文筆兩山接連,龍緊履是地者,幾不知水從何處出也,道光丁未建一橋于岸口,名曰龍津。又有贊詩曰:綠樹陰濃鎖斷虹,川流九曲不通風(fēng);濠梁樂趣人知否,盡在游魚出沒中。2018年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后龍柏舟遺烈石牌坊
  后龍柏舟遺烈石牌坊位于屏南縣屏城鄉(xiāng)后龍村村西,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石牌坊坐北向南,通高約5米,通寬約4米,花崗石砌筑,三間四柱五脊頂,中間有圣旨,頂葫蘆剎;橫匾陰刻“柏舟遺烈”,左右兩邊刻有皇清旌表的字樣,左右額坊浮雕精美象、鳳等圖案和紋飾,石柱陰刻聯(lián)句。石牌坊的主體構(gòu)架與細(xì)部構(gòu)件之間銜接自然、分布巧妙,穩(wěn)固而又不零亂。脊頂檐翼特意雕琢成起翹形狀,頗具動感,瀟酒飄逸。石雕工藝精麗,手法精湛。該石牌坊是民間石雕藝術(shù)優(yōu)秀的作品,也體現(xiàn)了這一地區(qū)民眾對明清時期程朱理學(xué)主流文化思想和道德體系的認(rèn)同與臣服,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價值。2018年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177、毓麟宮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麟宮
  毓麟宮位于古田縣大甲鄉(xiāng)鄒洋村東北約100米處,坐東向西,占地面積336平方米,由門樓、天井、正廳組成,抬梁穿斗式土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正廳上覆八角形藻井天花,天棚上繪有鳳凰彩畫,宮墻上繪有壁畫。大殿正中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神像坐龕,雕工精細(xì),對研究元代古建筑具有重大價值。據(jù)《鄒陵志》記載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西元1352),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重修,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1985年再次重修。2012年二月公布為古田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178、張高謙陵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高謙陵園
  張高謙陵園,壽寧縣武曲鎮(zhèn)的大韓村是個山清水秀、茶香飄溢的靜美山村。在大韓溪畔、村口大橋的西側(cè),濃濃綠蔭簇?fù)碇嫉孛娣e4.5畝的張高謙烈士陵園。張高謙陵園于1990年動工,1991年1月竣工,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張高謙(1947—1961年),壽寧縣武曲鎮(zhèn)大韓村人,就讀于大韓小學(xué)(現(xiàn)為高謙小學(xué)),先后任過班長、少先隊中隊長。1961年2月為保護集體羊群,與偷羊的壞分子搏斗,英勇犧牲,年僅14歲。陵園中建有先鋒亭、張高謙塑像、領(lǐng)導(dǎo)題詞壁、烈士紀(jì)念碑等,先后被省教委、團省委命名為“福建省學(xué);亍锩鼈鹘y(tǒng)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團中央命名為第三批“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詳細(xì)]
玉林玉亭橋
  玉林玉亭橋位于福安市穆云鄉(xiāng)玉林村,年代為清光緒三十八年(1902),類別為古建筑。位于穆云鄉(xiāng)玉林村東南向200米溪上。始建不詳,現(xiàn)橋為清光緒三十八年(1902)所建,重修于民國三十八年(1949)。南北走向,為單孔木拱廊屋橋,橋長31米,寬7.3米,凈跨24.3米,橋高4.6米,拱橋矢高9.4米,面積為226.3平方米。橋屋27開間,共56根柱,抬梁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橋頭兩端各加雨披。橋面以木板橫鋪,兩側(cè)設(shè)木板柵欄,外披魚鱗板[也稱風(fēng)雨擋板],內(nèi)設(shè)長條板凳供來往行人息座。橋堍用條石堆砌。橋屋正間設(shè)木制神龕,寬3.2米,深0.9米,高1.55米。目前是福安市跨度第二大的廊橋。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交通發(fā)達(dá),廊橋幾乎荒廢將愈來愈少,保護存量不多的廊橋更顯得彌足珍貴,對研究我市以及整個閩東甚至我國廊橋發(fā)……[詳細(xì)]
180、長泉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泉井
  長泉井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杉洋鎮(zhèn)坂斗村村中心處,該井始建年代不詳,井欄西側(cè)增高立對稱望柱,中置石欄板,上 書-“長泉井”三大字,落款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等記述。井臺2m×2m,井欄為方形1.05×1.05m,井深1.78m,井欄、井臺和望柱、板均用青石造。長泉井冬暖夏冰,能止渴解暑,目前村民還在飲用。井邊立碑,實有少見,該井對于研究當(dāng)?shù)氐刭|(zhì)結(jié)構(gòu)和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