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 > 酉陽縣旅游

酉陽縣文物古跡介紹

1、趙世炎故居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世炎故居
  時代:清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批次:第五批趙世炎同志的故居屬于酉陽縣龍?zhí)舵?zhèn)趙莊社區(qū),距縣城36公里。該建筑建于1902年,座北向南,復(fù)四合院布局,共有瓦房32間,占地面積1605平方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為磚木結(jié)構(gòu)。朝門向東,門上懸鄧小平手書“趙世炎同志故居”鎏金匾;正房:木結(jié)構(gòu)穿逗式梁架,7穿用7柱,硬山式屋頂,鋪小青瓦,用封火筒子;面闊5間21.41米,進深6間12.02米,通高7.8米,檐高4.4米。東2間是趙世炎的臥室,南墻邊是趙世炎的書房。該建筑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lǐng)袖趙世炎同志的故居。1904年趙世炎同志隨趙氏家族遷居于此,1915年離開龍?zhí)陡氨本┣髮W,在這里度過了他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198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詳細]
紅三軍大壩場戰(zhàn)斗遺址
  紅三軍大壩場戰(zhàn)斗遺址位于酉陽自治縣南腰界鄉(xiāng)大壩村。遺址主體是偽團總?cè)饺鹜⒌睦险郊异籼。冉家祠堂始建?371年,總占地面積738.2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通高約6米,東南角設(shè)有碉樓,可以瞭望和射擊。冉家祠堂-四周用條石砌成高3米,厚70厘米,長約110米的石墻。石墻外為一片開闊地。1934年8月9日,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的南腰界偽團總?cè)饺鹜ゼ捌渥尤匠绾畛眉t軍主力不在,偷襲南腰界,殘殺紅軍留守人員、傷病員和游擊隊員。賀龍聞訊,即派鐘子廷率部星夜返回南腰界,包圍了冉瑞廷的老窩大壩場。冉瑞廷見勢不妙,逃得無影無蹤,其子冉崇侯挾持100多名群眾退入大壩場冉家祠堂內(nèi)負隅頑抗。紅軍包圍冉家祠堂后,審時度勢,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爭取群眾,時機成熟,全殲頑敵”的方針。9月12日晚,當被挾持群眾沖……[詳細]
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位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端的南腰界鄉(xiāng)余家桶子。余家桶子系原清末秀才余蘭城的私宅,為“U”字形瓦木結(jié)構(gòu)大宅院,為木石結(jié)構(gòu)的吊腳樓建筑,有明五暗七共12間房,占地599平方米。院內(nèi)石板平整,廂房吊樓南北相對,兩側(cè)為青磚風火墻。紅三軍進駐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條石、火磚砌成高2.8米、長278米的圍墻,院壩中有兩棵賀龍手栽的花紅樹。1934年6月,賀龍等領(lǐng)導(dǎo)的紅三軍(原紅二軍團)來到酉陽南腰界,以南腰界為中心開辟了川黔邊革命根據(jù)地。同年10月,蕭克、王震、任弼時率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師于此。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會議室,以及賀龍、夏曦、關(guān)向應(yīng)的辦公室和宿舍也位于舊址內(nèi)。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詳細]
大車灣墓碑石刻
  大車灣墓碑石刻位于酉陽縣銅西鄉(xiāng)大車灣,清光緒二年(1876年)冬月修建。系一空墓,俗稱“生基”,墓長近5米,高、寬近4米,條石壘就。墓前立一石碑,其書法筆力蒼勁,浮雕甚為壯觀。石雕分上、中、下九層,共50組圖案,40折故事,內(nèi)容取材于《說唐》、《說岳》、《西游記》、《二十四孝圖》及民間傳說“八洞神仙”、“觀音送子”、“莊子試妻”、“五鼠鬧東京”等;此外,還雕有樓臺亭閣、樹木花草、飛鳥游魚、麒麟獅子等,技法嫻熟細膩,形象惟妙惟肖,令人贊嘆不已![詳細]
南腰界紅三軍舊址
  南腰界紅三軍舊址位于酉陽縣南腰界鄉(xiāng)南界村、土門村、龍溪村,時代為1934年。含紅三軍政治部舊址、紅三軍宣傳隊舊址、紅軍醫(yī)院舊址、紅軍大學舊址、賀龍同志辦公處舊址、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政綱題刻、賀龍同志召開積極分子會議舊址、南腰界鄉(xiāng)蘇維埃成立處舊址。大壩祠堂并入該舊址。2019年,南腰界紅三軍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酉陽縣南端的南腰界鄉(xiāng)余家桶子,一九三四年,賀龍領(lǐng)導(dǎo)的紅三軍曾在此建立了黔東特區(qū),同年十月,蕭克、王震、任弼時率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會師于此。南腰界曾是紅軍的軍事指揮中心。紅三軍司令部所在的余家桶子,系清末秀才余蘭城的住宅,有明五暗七共十二間房,為木石結(jié)構(gòu)的吊腳樓建筑,占地450平方米。院內(nèi)石板平整,廂房吊樓南北相對,兩側(cè)為青磚風火墻。紅三軍進駐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條石、火磚砌成高2.8米、長278米的圍墻,院壩中有兩棵賀龍手栽的花紅樹。余家桶子正面建有“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六軍團會師大會紀念亭”,系廖漢生同志題詞。左側(cè)建有紅軍烈士墓![詳細]
大壩祠堂
  大壩祠堂位于酉陽縣南腰界鄉(xiāng)大壩村南300米,年代為清。2009年,大壩祠堂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8、劉仁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仁故居
  劉仁故居位于酉陽縣江豐鄉(xiāng)五育村,年代為1912年。2009年,劉仁故居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酉酬禹王宮
  酉酬禹王宮位于酉陽縣酉酬鎮(zhèn)溪口村,時代為清。2019年,酉酬禹王宮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溪土司遺址
  后溪土司遺址位于重慶市酉陽縣后溪鎮(zhèn)后溪村。遺址分布于酉水河西岸東西長700~1000米,南北長500~800米的緩坡臺地,南以大江溪為界,二水匯于遺址東南角小河口處,西、北為巴科山環(huán)繞,整個地勢由西北往東南延伸。遺址的主體文化內(nèi)涵為明清時期土司遺存。遺址在2006年對石堤水電站庫區(qū)開展文物調(diào)查時被發(fā)現(xiàn)。2006年9月,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局對遺址展開調(diào)查及考古鉆探。2007年9月至12月,為配合石堤水電站建設(shè),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5000平方米。2007年年底,水電站庫區(qū)建成運行后,遺址東側(cè)、南側(cè)局部區(qū)域被淹沒于290米水位線以下。2012年10月及此后,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再次對遺址范圍內(nèi)的部分地面文物進行了調(diào)查及資料留取工作。調(diào)查工作以酉水河鎮(zhèn)為中……[詳細]
飛來峰熏閣
  飛來峰熏閣位于酉陽縣鐘鄉(xiāng)鎮(zhèn)和平路,年代為明。酉陽飛來峰位于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城的“酉陽民族師范!迸赃叺南镒永,在長入云天的大樹的婆娑枝葉中,一座奇特秀麗,極具獨特民族風格的土司別墅若隱若現(xiàn),高聳的亭臺樓閣、人工修建的假山沼池、精致的廊橋、鵝卵石鋪成的步道、還有參天的古樹,呈現(xiàn)在眼前的完美建筑物,如同一幅秀麗的風景畫,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歲月,風貌依舊。飛來峰,又名“雪洞”、“蟾窟”,為明朝弘治年間酉陽第16世土司冉舜臣修建的土司“別墅”,建筑面積176.12平方米,占地面積640平方米,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是目前該縣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跡之一。相傳,冉舜臣土司因夢見傳說中的“廣寒宮”,看見宮堂華燈高照、五彩繽紛、仙樂動聽、舞女蹁躚。夢醒后,冉舜臣回憶夢中的情景,決定按夢中所見修建一……[詳細]
龔灘古建筑群
  龔灘古建筑群(含董家祠堂、西秦會館、川主廟、冉家院子、半邊倉、三撫廟、楊家行、董家院子、武廟正殿、周家院子、永定成規(guī)碑。龔灘古鎮(zhèn)搬遷至此。)位于酉陽縣龔灘鎮(zhèn),年代為清。2009年,龔灘古建筑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龍?zhí)度f壽宮
  萬壽宮位于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zhí)豆沛?zhèn),始建于17世紀初,遷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重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歷經(jīng)400多載風雨滄桑風采依舊、氣勢恢宏、雄偉壯麗。酉陽萬壽宮建筑面積兩千四百平方米,宮內(nèi)六井三院,分上清殿、御清殿、太清殿,總體布局寓意一個“王”字,配合龍角、龍眼、龍鼻,顯龍入深潭之象,呈龍歸大海之勢。萬壽宮前靠龍?zhí)舵?zhèn)主要的石板街,后臨龍?zhí)逗。隔龍(zhí)逗优c大墳堡山對應(yīng),風水選擇非?季俊Hf壽宮規(guī)模較大,為三進三院,分為上廳、中廳、下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出下廳大門,有方形閱臺,閱臺是從河邊壘石十幾米高而建成一處平臺,站在這里,可以縱觀龍?zhí)逗雍蛯γ婢爸。萬壽宮有兩個山門,一面臨酉水河,牌樓墻上嵌有“萬壽宮”三個豎排白底藍字,整體為江西景德鎮(zhèn)燒制的瓷件,“文革”中被……[詳細]
后溪古建筑群
  后溪古建筑群(含擺手堂、白家祠堂、彭家祠堂)位于酉陽縣后溪鎮(zhèn),年代為清。2009年,后溪古建筑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酉陽永和寺
  酉陽永和寺位于酉陽縣萬木鄉(xiāng)永和村,年代為清。永和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距今1660年歷史,是重慶渝東南歷史最悠久,酉陽縣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座寺廟。永和寺分為前、中、后三堂三廳組成,三個寺門連接三個天井,每堂脊有二龍搶寶或者二龍戲著組成,特別是龍栩栩如生。成為永和寺的一大景觀。紅磚碧瓦、雕欄石柱、龍飛風舞、十八羅漢、孔雀開屏蔚為壯觀,時為蜀郡一絕。每堂設(shè)有香爐、佛像,供人朝拜。更讓人稱奇的是寺里所鑄的鐵鐘,重3000斤左右,為永和年間我國三大鐵鐘之一。永和寺的鐘聲,方圓500里內(nèi)都能夠聽見,周圍數(shù)百里,求佛上香者絡(luò)繹不絕。上殿大廳前有石碑一座,上刻布政使貴州沅陽張日侖等題詠七絕二首,此外還有翰林院檢討學士、戶部員外郎、拔貢、訓導(dǎo)等官紳題詠二十余首,給該寺增添了不少文彩。左右通……[詳細]
筆山壩遺址
  筆山壩遺址位于酉陽縣大溪鎮(zhèn),酉水河左岸的一級臺地上,東依筆架山,北、西、南三面臨酉水河,北與大河壩遺址、西南與躍溪壩遺址隔河相望。遺址分布面積四萬余平方米,海拔330米,地勢平坦,風景優(yōu)美。2007年湖南與重慶兩地的考古專家在這里又發(fā)現(xiàn)“大溪文化”遺址,這里也被譽為中國“土家文化的發(fā)祥地”。筆山壩遺址于2009年被公布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渝東南地區(qū)先秦以前文化的典型代表,對研究大溪文化的分布范圍和傳播范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出土文物中商周時期的陶器既有川西“十二橋文化”的器類,又有湘西地區(qū)的文化因素,這對研究湘、渝兩地的早期文化交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