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初,是衛(wèi)拉特蒙古諸部的游牧地,清乾隆年為厄魯特營下五旗的牧地,屬伊犁將軍管轄。
1931年由鞏留縣析置特克斯設(shè)治局,設(shè)治局治所在闊布,今齊勒烏澤克鄉(xiāng)的闊布村。
轄區(qū)含今特克斯縣、昭蘇縣及鞏留縣吉爾尕朗鄉(xiāng)。
1934年,鞏留縣從伊寧縣析置,特克斯屬鞏留縣管轄。
1937年3月1日,正式升格為縣,縣治仍在闊布。
轄區(qū)為特克斯、昭蘇兩縣區(qū)域,屬伊犁行政區(qū)。
1938年2月,析出昭蘇,成立昭蘇設(shè)治局。
1939年夏,在時任縣長班吉春的指揮下,用二十張牛犁,以八卦圖形的八條放射線犁出了街道的雛形。
當年10月22日,特克斯新街市(八卦城)建成,縣政府正式遷入辦公。
在特克斯北岸克孜勒庫熱(紅廟)建“八卦街”。
1950年屬伊犁專區(qū),全縣下轄4個區(qū)、25個鄉(xiāng)。
1951年12月19日,恢復特克斯名。
1952年增設(shè)30個鄉(xiāng)。
1954年,成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所轄的伊犁專區(qū)。
1958年公社化,全縣6個區(qū)改為5個公社,原四、五兩區(qū)合并為一個公社。
至1983年縣轄1個鎮(zhèn)、7個公社、4牧場、1蜂場、1良繁場,共64個大隊。
1985年屬伊犁地區(qū),全縣設(shè)1鎮(zhèn)、7鄉(xiāng)、6場。
2001年伊犁地區(qū)撤銷,特克斯縣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
2007年縣下轄1鎮(zhèn)7鄉(xiāng),59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