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磨頭鎮(zhèn) | 隸屬:博愛縣 |
區(qū)劃代碼:410822105 | 代碼前6位:4108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jí)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H |
長途區(qū)號(hào):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轄區(qū)面積:約46.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2.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4個(gè)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磨頭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傳原名藏富村。唐時(shí),村東白馬寺內(nèi)有泥塑白馬,每逢冬季夜靜常出寺吃麥苗,至藏富村后,便磨頭回寺。磨頭,博愛方言即轉(zhuǎn)彎的意思。村人便以此傳說將村名改為磨頭…[詳細(xì)] |
大屯村 | ~201 | 村莊 | 傳元末,朱元璋曾在此操練兵馬,囤積糧草。明初,薛姓在此定居成村,名薛家屯,后因村莊擴(kuò)大,改名大屯![詳細(xì)] |
東張趕村 | ~202 | 村莊 | 清道光五年(1825)《河內(nèi)縣志》載“東張趕村”。傳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成村,立名東張趕。歷史沿用至今![詳細(xì)] |
小屯村 | ~203 | 村莊 | 明初,原名朱屯。后因村東有大屯,對(duì)應(yīng)改名小屯![詳細(xì)] |
小莊村 | ~204 | 村莊 | 傳元末,人少叫后小莊。明初,改為小莊。1948年設(shè)小莊行政村,屬第二區(qū)。1952年1956年屬小莊鄉(xiāng)。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改小莊生產(chǎn)大隊(duì),…[詳細(xì)] |
前十里村 | ~205 | 村莊 | 明時(shí),此處距清化城十里,曾設(shè)有客店。后在客店南形成村莊,故名前十里店,簡稱前十里![詳細(xì)] |
后十里村 | ~206 | 村莊 | 明時(shí),因此處距清化城十里,曾在此設(shè)有客店,在客店北邊形成村莊,因居北,故名后十里店,簡稱后十里![詳細(xì)] |
東馬村 | ~207 | 村莊 | 傳原名康莊。唐時(shí),村東北白馬寺泥塑白馬,冬天晚上出來吃麥苗,日久,引起鄰村康莊、朱莊兩村互相猜疑對(duì)罵。人們便把村叫東罵、西罵。因在東,故改名東馬。…[詳細(xì)] |
前牛莊村 | ~208 | 村莊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因村在牛王廟南,故名前牛莊。…[詳細(xì)] |
胭粉莊村 | ~209 | 村莊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移民定居成村,因出產(chǎn)胭脂、官粉馳名,得名胭粉莊![詳細(xì)] |
柳莊村 | ~210 | 村莊 | 明初,從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成村。此處很多柳樹,故名。…[詳細(xì)] |
東南村 | ~211 | 村莊 | 傳清乾隆巡游月山寺時(shí),路經(jīng)此地,在陸家客店休息,眺望東南一片竹林,問:東南有村嗎?店家答有村,后人據(jù)此改村名為東南村。…[詳細(xì)] |
西南村 | ~212 | 村莊 | 明時(shí),是蕭家看墳人定居成村,名肖小莊。清乾隆年間,因處東南村之西,改名西南村![詳細(xì)] |
西李洼村 | ~213 | 村莊 | 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地勢低洼起村名李洼。第一次地名普查時(shí),發(fā)現(xiàn)與當(dāng)時(shí)清化公社的李洼重名,且位于縣域西部,1982年,更名西李洼![詳細(xì)] |
王保村 | ~214 | 村莊 | 明萬歷《懷慶府志》載:為王家保,后稱王保![詳細(xì)] |
蔡莊村 | ~215 | 村莊 | 明初,蔡姓由洪洞縣遷來此定居成村,故名。…[詳細(xì)] |
陳莊村 | ~216 | 村莊 | 明初,有郝、陳、趙三姓,稱為郝莊。后因陳姓人多,遂將村名改為陳莊![詳細(xì)] |
原莊村 | ~217 | 村莊 | 傳明末,有許、原兩姓,村名許原家莊。村里的許姓消失后,改原家莊,簡稱原莊![詳細(xì)] |
際東村 | ~218 | 村莊 | 傳明初,季姓在此居住,名小季村。后稱際村。1958年以村中荒地為界分為兩個(gè)村,居?xùn)|,故名際東![詳細(xì)] |
際西村 | ~219 | 村莊 | 傳明初,季姓在此居住,名小季村。后因諧音稱際村。1958年以村中荒地為界分為兩個(gè)村,居西,故名際西![詳細(xì)] |
西張趕村 | ~220 | 村莊 | 清道光五年(1825)《河內(nèi)縣志》載“西張趕村”。傳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成村,立名西張趕。歷史沿用至今![詳細(xì)] |
瞿莊村 | ~221 | 村莊 | 明初,瞿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故名。1958年設(shè)瞿莊生產(chǎn)大隊(duì),屬紅旗公社。1961年屬機(jī)房公社。1963年屬磨頭公社。1984年設(shè)瞿莊村民委員會(huì),簡稱…[詳細(xì)] |
崔莊村 | ~222 | 村莊 | 傳原名景賢莊,明萬歷年間,崔養(yǎng)蒙中舉進(jìn)士,遂改為崔莊![詳細(xì)] |
關(guān)王廟村 | ~223 | 村莊 | 傳明初,原名東劉十字。后因村內(nèi)修關(guān)帝廟,稱關(guān)王廟。…[詳細(xì)] |
玉皇廟村 | ~224 | 村莊 | 傳明初,原名南劉十字,后因西口有玉皇廟,故名![詳細(xì)] |
南十字村 | ~225 | 村莊 | 明初,劉姓從洪洞縣遷此定居,分“東西南北中”五處十字形居住,因該處居南,故名南劉十字,后簡稱南十字![詳細(xì)] |
二仙廟村 | ~226 | 村莊 | 傳原名萬庵村。明時(shí),因村中修建二仙廟,故名![詳細(xì)] |
閃拐村 | ~227 | 村莊 | 傳明初,此處是通往懷慶府的官道,一個(gè)拐腿人名叫閃海,在此處開過飯鋪,成村后故名。…[詳細(xì)] |
大禮元村 | ~228 | 村莊 | 明初,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定居,因村東有較大的梨園,故名。后稱大禮元![詳細(xì)] |
尚后村 | ~229 | 村莊 | 傳明初,尚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此定居成村,因村莊位于大梨園之北,故名尚后![詳細(xì)] |
前李村 | ~230 | 村莊 | 明初,李姓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村名李村。后因人多分為兩村,因在南,故名![詳細(xì)] |
西西莊村 | ~231 | 村莊 | 元時(shí),叫小李莊。明初,山西洪洞劉姓遷居于此,改為西劉十字,后因村名繞口,改稱西莊。因與當(dāng)時(shí)上莊鄉(xiāng)的西莊同名,且位于縣域西部,1982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時(shí)…[詳細(xì)] |
獅口村 | ~232 | 村莊 | 傳東漢大將軍竇武,力大無窮,他提兩個(gè)石獅子放在此處,成村后稱獅子口,簡稱獅口![詳細(xì)] |
北十字村 | ~233 | 村莊 | 明初,劉姓從洪洞縣遷此定居,分“東西南北中”五處十字形居住,因該處居北,故名北劉十字,后簡稱北十字![詳細(xì)] |
地名由來:
磨頭原名藏富村。傳唐代村東白馬寺內(nèi)有白馬,夜靜常出寺啃青。每逢啃青至藏富村后,便磨頭回寺,后稱磨頭(博愛方言即轉(zhuǎn)彎的意思)。
基本介紹:
磨頭鎮(zhèn)位于博愛縣西南部,西臨丹河與沁陽市接壤,全鎮(zhèn)國土面積4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萬畝、竹林面積3100畝),總?cè)丝?.1萬人,下轄34個(gè)行政村。
磨頭鎮(zhèn)區(qū)位和資源優(yōu)勢明顯。省道308冢沁線和縣道015高九線穿境而過,緊鄰省道238常付線和省道104鄭常線,道路四通八達(dá)。鎮(zhèn)區(qū)距博愛縣城、沁陽市區(qū)均不到5公里,到博愛高速路口、月山火車站以及沁陽高速口都僅有10分鐘車程。西氣東輸一線工程萬里管線第一個(gè)分輸站和全國第一條跨省煤層氣輸氣管道工程(端氏—晉城—博愛)末站均在磨頭境內(nèi),鎮(zhèn)域范圍內(nèi)天然氣(煤層氣)液化壓縮企業(yè)和輸配氣站達(dá)到10余家。境內(nèi)水資源豐富,丹河在境內(nèi)匯入沁河,保持常
文化旅游:
二仙廟村清真寺位于博愛縣磨頭鎮(zhèn)二仙廟村。年代為清。 二仙廟村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崔氏宗祠位于博愛縣磨頭鎮(zhèn)崔莊村。年代為磨頭鎮(zhèn)崔莊村。崔氏宗祠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
歷史沿革:
1927年屬萬北鄉(xiāng)四圖。
1930年屬第三區(qū)。
1957年屬太子莊鄉(xiāng)、機(jī)房鄉(xiāng)。
1958年屬紅旗公社。
1960年博愛縣撤銷并入焦作市,仍屬紅旗公社。
1961年恢復(fù)博愛縣,屬紅旗公社、孝敬公社。
1965年成立磨頭公社。
1984年改設(shè)磨頭鄉(xiāng)。
1996年撤鄉(xiāng)置磨頭鎮(zhèn)。
最早種植的清化姜 博愛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莊姜。主要分布于許良、上莊、柏山三個(gè)鄉(xiāng)。博愛姜塊大、絲細(xì)、產(chǎn)量高,而且品質(zhì)佳、味道鮮、香辣宜口,百煮不爛,抗逆力強(qiáng),含水量少,易加工貯藏,是同類中的佼佼者,博
區(qū)劃: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