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河口村 | 隸屬:軹城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419001102213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名的來歷有二:一傳很早以前,此村中有一條河,河中有一潭渦,正午能從中看見兩個太陽,因此叫雙陽河。數(shù)年后,那個潭渦的口被泥沙淤平了,老百姓說,合住口了,再也看不到兩個太陽了。因“合”與“河”二字同音,后演為河口。二傳因雙陽河于此由丘陵地帶流入平原,故取名河口。1982年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為與克井鎮(zhèn)的河口村相區(qū)分,改名為南河口村。
基本介紹:
約明朝崇禎年間,中王村張姓第十世先祖張保教遷移村南3公里處,于西溝開窯居住,另立門戶。因村東源于嶺頭的一條河流,與村西南流經(jīng)郭莊的又一河流交匯于村北,村中有潭,日中時可見兩個太陽,始取名為“雙陽河村”。約清初康熙年間,中王村吳姓、李姓相繼遷入,分居于東溝、南溝。約清末光緒年間,沁陽陳姓落戶于西溝。村民便依兩條河流之交匯取名,更為“河口村”。近代,河口先后接納王、趙、陳、郝、馬、許、燕等姓氏入村。建國后,隸屬二區(qū),先后歸郭莊鄉(xiāng)、庚章鄉(xiāng)、添漿鄉(xiāng)管轄。1958年,鄉(xiāng)社合一,歸軹城鄉(xiāng)。1982年,濟源縣地名普查時,為了區(qū)別于克井鄉(xiāng)的河口村,經(jīng)新鄉(xiāng)地區(qū)行政公署同意,以所處方位,更名為南河口村,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二區(qū)。
1955年屬濟源縣軹城中心鄉(xiāng)。
1958年屬軹城人民公社,名為河口生產(chǎn)大隊。
1982年更名為南河口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xiāng),屬軹城鄉(xiāng),名為南河口村民委員會。
1990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軹城鎮(zhèn),名為南河口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guān):
南河口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fēng)景區(qū)、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yè)工業(yè)旅游景區(qū)、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chǎn),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河南省·濟源產(chǎn)城融合區(qū)(濟源市)·軹城鎮(zhèn)·南河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