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丁集鎮(zhèn) | 隸屬:項城市 |
區(qū)劃代碼:411681108 | 代碼前6位:41168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63.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5.9萬人 |
人口密度:約9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東街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莊以東處。古時候,那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為三個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東,故名丁集東街![詳細(xì)] |
西街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莊以東處。古時候,那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為三個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西,故名丁集西街![詳細(xì)] |
南街村 | ~20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莊以南處。古時候,那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為三個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南,為郊區(qū),故名丁集南郊…[詳細(xì)] |
北街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丁集原名丁村集,集在今址西小李莊以東處。古時候,那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集。2019年丁集分為三個村,位于丁集十字街以北,故名丁集北街![詳細(xì)] |
沈莊村 | ~204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由七姓九家組成。明初,沈、周、王、黃、劉、陳、李七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共建此,以沈姓為主,故名。…[詳細(xì)] |
田下樓村 | ~205 | 村莊 | 明初,夏氏從山西洪洞遷此,后建樓,取名夏樓。清初,田姓從田土屯移此,人興財旺,更今名![詳細(xì)] |
橋口村 | ~206 | 村莊 | 明代,張氏來祖由山西洪洞移民來此建莊,村頭有橋,為南北交通要道口,故名![詳細(xì)] |
關(guān)莊村 | ~207 | 村莊 | 明初,系關(guān)姓所建,故名關(guān)莊。明末,徐姓從山西洪洞遷居。后徐姓絕跡,又有閻、聞、孫、田諸姓遷入,村名沿用![詳細(xì)] |
田寨村 | ~20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田姓從田周營移此建莊,名田莊。清道光末年從白塔寺(南頓南)遷來袁姓,廣置田產(chǎn),并于1930年建寨,改今名。…[詳細(xì)] |
任樓村 | ~209 | 村莊 | 任姓遷此建村,蓋有樓,故名任樓。1949年屬項城縣第三區(qū)。1958年為丁集公社任樓生產(chǎn)大隊。1983年為丁集鄉(xiāng)任樓村民委員會。1988年為丁集鎮(zhèn)任樓村…[詳細(xì)] |
徐營村 | ~210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徐氏來祖由山西洪洞移民來此卜營安家。徐氏絕跡,馮姓遷入,村名沿用![詳細(xì)] |
王李橋村 | ~211 | 村莊 | 原系李姓居住。清乾隆年間,王、李二姓在村西谷河上共架木橋,名王李橋。村以橋命名![詳細(xì)] |
閆莊村 | ~212 | 村莊 | 閻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始居閻樓(秣陵鎮(zhèn))再遷黃莊(秣陵鎮(zhèn)),后從黃莊遷此建莊,故名閻莊,2019年更名為閆莊![詳細(xì)] |
河北村 | ~21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因民委員會位于谷河北岸,故名。1949年屬項城縣第三區(qū)。1958年成立東分村生產(chǎn)大隊,屬丁集公社。1983年改為東分村民委員會,屬丁集鄉(xiāng)。1988年屬…[詳細(xì)] |
李莊村 | ~214 | 村莊 | 李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明崇禎年間來此建莊,名李莊。清康熙年間,村民多從事木業(yè),制作木锨出名,曾名木锨李莊。后來木工手藝失復(fù)名李莊。1958年因重名更…[詳細(xì)] |
索莊村 | ~215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明代,索姓來祖自山西洪洞移民來此建莊,故名![詳細(xì)] |
龍王廟村 | ~216 | 村莊 | 清雍正年間,此處建有龍王廟,村以廟定名。1958年改名“紅旗”。1983年復(fù)今名![詳細(xì)] |
邵莊村 | ~217 | 村莊 | 原名馬堂,系馬姓所建。明初,來祖邵康節(jié)由山西洪洞遷此,財旺人旺,馬姓絕跡,更今名。…[詳細(xì)] |
李樓村 | ~218 | 村莊 | 李樓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土屯村 | ~219 | 村莊 | 明代以前就有此,劉姓居住,村內(nèi)大坑中有一土墩,上面蓋有土房兩間,村名劉土墩。明代,田姓來祖由山西洪洞移民官會,后從官會分居田老家和田廟。清乾隆年間,由…[詳細(xì)] |
大田營村 | ~220 | 村莊 | 明初,田姓祖由山東歷城移民來項城。明嘉靖年間,兄弟十八人分家,其中三人來此定居,人口增多,家大業(yè)興,故名![詳細(xì)] |
田廟村 | ~221 | 村莊 | 來祖田姓于明末從山東歷城移民來此建莊,因村南有祖師廟,故名。1949年前,村民多以燒盆為業(yè),別名“盆窯”。1958年時改名“先鋒”,1980年復(fù)名田廟…[詳細(xì)] |
王官橋村 | ~222 | 村莊 | 村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清乾隆年間,來祖王大官、王二官兄弟二人,分往港河兩岸,為來往方便,在港河上建橋,人稱王官橋。二、李自成起義失敗后,投奔東懷景寺…[詳細(xì)] |
石樓村 | ~223 | 村莊 | 石姓來祖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清康熙年間,兄弟二人從年灣(秣陵鎮(zhèn))移此,在劉樓后建莊,后劉姓絕跡,易今名![詳細(xì)] |
劉堂村 | ~224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劉姓從劉路口(秣陵鎮(zhèn))移此,擇高地向陽處建莊。取名劉堂![詳細(xì)] |
陳營村 | ~225 | 村莊 | 陳姓最早居此。明末,田、呂二姓移入,曾改村名文廟,因群眾不習(xí)慣,仍稱陳營![詳細(xì)] |
鴿子樓村 | ~226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張姓六世祖從張老家析此定居,蓋有樓房,喂鴿子成群,遠(yuǎn)近聞名,因此得名。…[詳細(xì)] |
王樓村 | ~227 | 村莊 | 王姓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移民來項,始居鄭郭王樓,再遷丁集南孟坑。清道光年間,王之儉和其弟王敬儉從孟坑遷出,兄居港河上游置地建樓,故名![詳細(xì)] |
戴橋村 | ~228 | 村莊 | 港河南岸原有一小莊,名戴莊,后在戴莊東側(cè)港河上建木橋,名戴橋。項政文﹝2019﹞49號更今名![詳細(xì)] |
霍莊村 | ~229 | 村莊 | 霍姓系明代山西洪洞移民,始居槐坊店(今槐店)北霍營,后從霍營遷此建莊![詳細(xì)] |
地名由來:
丁集,原該地有個丁村(今丁集西),村頭有集,名丁村集。后,集東(馬村)谷河上架橋,馬村成為南北交通要道,集隨之遷至馬村,丁村住戶也隨集遷移。清同治元年(1862)修寨,稱丁集寨。后寨廢改稱丁集。
基本介紹:
丁集鎮(zhèn)位于市境北中部,東與王明口鎮(zhèn)壤;南至曹河與高寺鎮(zhèn)相連;西與永豐鄉(xiāng)交界;北至人民溝與城郊鄉(xiāng)毗鄰。面積63.71平方公里,耕地61275畝。轄30個行政村,116個自然村,人口5.9萬人,是回族居住較多的一個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丁集。
據(jù)傳:古時候,那里有個村叫丁村,村頭有集,名丁村集。后來選在集東谷河上建橋,丁村集隨之遷移,后來,做生意和逃避匪患的人遷居丁集者越來越多,丁集便逐漸發(fā)展起來。
1958年建立丁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丁集鄉(xiāng),1988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水新公路縱貫?zāi)媳,為該?zhèn)主要交通干線,有公交車通往市區(qū)。
丁集鎮(zhèn)被河南省命名為“中州名鎮(zhèn)”,素有“中原皮都”
榮譽(yù)排行:
2023年9月,丁集鎮(zhèn)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鄉(xiāng)村建設(shè)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3年8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財政部發(fā)布首批國家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qiáng)鎮(zhèn)名單,丁集鎮(zhèn)(蔬菜)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清末,置項城縣丁村集牌。
1931年置第十區(qū)丁集。
1941年置丁集鄉(xiāng)。
1949年置項城縣第三區(qū)。
1951年置項城縣第八區(qū)。
1958年建丁集公社。
1983年改稱丁集鄉(xiāng)。
1988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至今。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丁集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