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五莊鎮(zhèn) | 隸屬:湟中區(qū) |
區(qū)劃代碼:630122107 | 代碼前6位:630122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1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56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9萬人 |
人口密度: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2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上五莊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上五莊因其管轄范圍內(nèi)有五大莊,分別為邦巴、北納、納卜藏、大寺溝、拉爾寧,故得名上五莊![詳細] |
合爾蓋村 | ~200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合爾蓋系藏語,蒙古包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合爾蓋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合爾蓋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合爾蓋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北納村 | ~201 | 村莊 | 癿納系藏語,生長馬蓮(馬蘭)的沼澤地之意故得名,后演變?yōu)楸奔{![詳細] |
馬場村 | ~202 | 村莊 | 民國時期該地為馬步芳軍馬場地,故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馬場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馬場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馬場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友愛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友愛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分建為友愛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友愛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邦吧村 | ~204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邦吧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2,為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詳細] |
華科村 | ~205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華科系藏語,意為“勇士”,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華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華科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華科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詳細] |
納卜藏村 | ~206 | 村莊 | 據(jù)《西寧府新志》載。明時此地為隆奔族居牧地,納卜藏,系藏語茂美的水草地之意,故名。…[詳細] |
包勒村 | ~207 | 村莊 | 此地為隆奔族部落居牧地,包勒系蒙語,水泉之意,故名![詳細] |
拉斯目村 | ~208 | 村莊 | 拉斯目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北莊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北莊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北莊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北莊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峽口村 | ~210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峽口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峽口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峽口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甫崖村 | ~211 | 村莊 | 甫崖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拉爾寧一村 | ~212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拉爾寧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拉爾寧大隊,1974年分建為拉爾寧一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拉爾寧一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拉爾寧二村 | ~213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拉爾寧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拉爾寧大隊,1974年分建為拉爾寧二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拉爾寧二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拉爾寧三村 | ~214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拉爾寧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拉爾寧大隊,1974年分建為拉爾寧三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拉爾寧三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黃草溝村 | ~215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黃草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黃草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黃草溝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大寺溝一村 | ~216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大寺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大寺溝大隊,1972年分建為大寺溝一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大寺溝一村村民委員會,名…[詳細] |
大寺溝二村 | ~217 | 村莊 | 因溝口建有藏傳佛教寺院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大寺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大寺溝大隊,1972年分建為大寺溝二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詳細] |
業(yè)宏村 | ~218 | 村莊 | 業(yè)宏系藏語,千戶、頭人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業(yè)宏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業(yè)宏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業(yè)宏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詳細] |
拉目臺村 | ~219 | 村莊 | 拉目系藏語,仙女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拉目臺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拉目臺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拉目臺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詳細] |
小寺溝村 | ~220 | 村莊 | 以佛教小寺院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小寺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小寺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為小寺溝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nèi)有拉爾寧、大寺溝、癿納、納卜藏、邦巴五大村莊,故得名。
基本介紹:
上五莊回族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55千米。人口2.9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66.6%。面積560.5平方千米。轄友愛、邦巴、華科、納卜藏、北莊、包勒、拉寺目、峽口、甫崖、拉爾寧一村、拉爾寧二村、拉爾寧三村、黃草溝、大寺溝一村、大寺溝二村、拉目臺、小寺溝、業(yè)宏、合爾蓋、白納、馬場21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上五莊鄉(xiāng),1958年改為東風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1984年改設上五莊回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為湟中縣第五區(qū)上五莊鄉(xiāng)。
1951年2月,改稱上五莊回族自治區(qū),下轄邦巴、峽口、拉目臺、合爾蓋、拉爾寧5個鄉(xiāng)。
1956年,改稱上五莊區(qū)。
1958年,稱上五莊公社(即東風公社)。
1960年2月,劃歸西寧市。
1962年,劃歸湟中縣。
1965年,復改稱上五莊公社。
1984年,改稱上五莊回族鄉(xiāng)。
2000年,改稱上五莊鎮(zhèn)。
區(qū)劃: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qū)·上五莊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