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吳冠中故居坐落在閘口北渠村小學旁,環(huán)境優(yōu)雅,這里新建的設施是2011年6月25日吳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當天,由江蘇東來文化產(chǎn)業(yè)集團投資修繕的,故居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吳冠中生活過的舊居位于規(guī)劃用地的東北處,建筑面積約213平方米。此次故居的修繕將嚴格按照“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在原保留的二開間一進老宅的基礎上,按照吳冠中幼時故居的結構恢復到三開間二進。為了更好地展示吳老的生平和作品,滿足展覽和參觀的需要,增建了生平陳列室、作品展示室、接待室三幢配套設施建筑。吳冠中大師去世后,吳冠中舊居及周邊區(qū)域修建保護工程正在積極推進中。閘口吳冠中舊居小屋里面比較昏暗,吳冠中的童年、少年…
[詳細] 陳黻宸故居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會文里43號。建于民國初期。坐西朝東,為二層小洋房,磚木混合結構。主樓面闊五間,通面闊16.11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0.65米。人字草架二坡頂,小青瓦屋面。檐柱用磚砌成葵形柱,內(nèi)用木柱,柱下用方形青石柱礎。左右?guī)扛魅g,屋頂陽臺與主樓前廊連成回廊。整座建筑采用西式建筑圖案和磚疊澀、發(fā)券的做法,具有濃郁的歐洲建筑風格。陳黻宸(1859—1917),字介石,后改名芾,瑞安市區(qū)人。與陳虬、宋恕號稱“東甌三杰”。45歲中進士,歷任“兩廣”方言學堂監(jiān)督、浙江諮議局正議長、北京大學教授。著作豐富,主要有《中國通史》、《諸子通義》、《老子發(fā)微》、《中國哲學史》等�!�
[詳細] 呂振羽故居 時間為1936年。位于湖南省邵陽縣城西南35公里的金稱市鎮(zhèn)溪田村。此為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呂振羽的紀念建筑。 故居建于1936年,為三層樓房,坐西朝東,土木結構,青磚墻,小青瓦。門楣及窗額上彩繪歷史故事。走廊欄桿為圓形車木葫蘆形,別有風味。每層樓分為三弄,每弄進深2間,最上層兩端磚墻外吊立本圍欄。建筑面積114平方米。 呂振羽(1900—1980),原名柳崗,歷史學家,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去延安,曾任中央黨校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著有《中國政治思想史》等。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為24-24�!�
[詳細] 崔景岳,旬邑縣城關鎮(zhèn)東關村人,又名崔廷儒,1927年加入中國0,1928年5月參加旬邑農(nóng)民起義。曾先后擔任0東澗村黨支部書記,旬邑縣特支組織委員,陜西省臨時省委秘書長,西北軍工作委員會軍委書記,陜西省委委員兼秘書長,西南特委書記、地委書記,寧夏省工委書記。1941年4月,在銀川市英勇就義,時年30歲。崔景岳烈士故居位于縣城東澗村東,面積約2.5畝,兩院土木結構建筑。第一院面積約1.05畝,有門房3間、廈房12間;第二院面積1.5畝,有土窯3孔。南起第一孔窯洞當時為中藥店,以此為掩護,向黨組織傳遞情報,并為游擊隊秘密提供藥品、0、彈藥;第二孔當時為縣委機關駐地;第三孔為崔景岳的居室�!�
[詳細] 玲故居位于臨澧縣佘市橋鎮(zhèn)蔣家村,距離臨澧縣城8公里。丁玲出生于湖南省臨澧縣佘市橋鎮(zhèn)黑胡子沖(現(xiàn)蔣家村),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革命家,其文學作品和革命精神影響深遠。其長篇著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榮獲“斯大林文藝獎”,毛澤東同志曾親筆寫下《臨江仙贈丁玲》詞,高度評價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2015年6月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臨澧縣啟動丁玲故居景區(qū)建設,該景區(qū)以打造名人故里、創(chuàng)作基地、精神家園為目標,主要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學創(chuàng)作基地、文學會館、景區(qū)道路、停車場和園林建設,核心區(qū)域50畝,整體區(qū)域500畝,總投資1.5億元。2019年,丁玲故居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
[詳細] 張聞天故居位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西側的川南奉公路與聞居路的交匯處。1900年8月30日,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在相當長時期的重要領導人張聞天同志誕生在這里,并渡過了其青年時期。2001年6月25日,張聞天故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8月,張聞天故居西面修建了張聞天同志生平陳列室,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其中980平方米用于陳列展出張聞天同志的生平事跡。陳列分為“誕生•求學”、“投身新文化運動”、“踏上革命道路”、“在總書記的崗位上”、“在六屆六中…
[詳細] 長崗鎮(zhèn)位于仁懷市的東南面,距市區(qū)37公里。毛澤東舊居位于長崗鎮(zhèn)中街西側的街后,前有小巷直達街心,前后左右均為民居。該住所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坐南向北,四合院青瓦頂,占地面積114平米,由正房、東西廂房組成,上廳面闊三間,通面闊8米,進深8米,東廂房一間,西廂面已被拆除。根據(jù)毛澤東時年的警衛(wèi)員陳昌奉同志后期到現(xiàn)場介紹和有關黨史考究,中央軍委在這里共收發(fā)朱德、林彪、聶榮臻等同志的致電、命令共17份。中央遵義會議后,國民黨蔣介石親自到重慶坐陣指揮,連續(xù)三天派出飛機共28架轟炸軍委駐地,丟了兩枚炸彈,其中一枚炸彈丟在上廳,打斷正堂房屋后瓦角后打在中二房板腰上,未炸,第二枚炸彈丟在天井中,也未…
[詳細] 清 開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開平赤坎鎮(zhèn)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廳的青磚墻、瓦頂建筑,面闊三間,建筑面積86.78平方米。保存較好。司徙美堂(1868 ━1955年),開平赤坎中股村人。為著名愛國僑領,洪門致公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4歲赴美,17歲加入洪門致公堂。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幫助籌款。組織安良堂,擔任總理長達30年,致力保護華僑在居住國的權利,深得美洲華僑愛戴�?谷諔�(zhàn)爭時期,積極發(fā)動華僑籌資捐款,支持祖國抗戰(zhàn)。建國后回國,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趙翼故居位于前北岸7號(延陵西路)。趙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號甌北,清雍正五年(1727年)生于陽湖縣安尚鄉(xiāng)(今武進戴溪鄉(xiāng))西干圻村,他57歲時,方移居常州城內(nèi)白云溪旁。嘉慶十九年(1814年)卒于常州。趙翼是清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與袁枚、蔣士銓合稱“江左三大家”。趙宅原有平屋5進,現(xiàn)頭、五兩進已毀,二進存轎廳2間,三進存大廳5間,均為民居。四進3間為著書處“湛貽堂”:硬山造木結構,堂寬203米,進深157米,高76米。西首另有書齋“簫齋”3間,均為清初建筑,由其后裔居住。原大門前有一對石獅,并有“探花及第”匾額,中堂內(nèi)有清著名書法家王文治書匾“湛貽堂”,“文…
[詳細] 革命家、教育家朱舜華(張瓊)故居張瓊故居位于汝城縣津江村官廳門座身右側。200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張瓊(1902-1981年),女,原名朱舜華,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參加赴衡陽驅張(敬堯)代表團,隨何叔衡等到郴州宣傳馬克思主義。192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汝城縣最早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3年3月,經(jīng)毛澤東、楊開慧介紹,與湘中特委書記賀恕結成革命伴侶。曾任廣東惠州北伐軍第三中隊政法部宣傳干事、中共湘南特委組織部長、中共湘中區(qū)委組織部長、中共中央上海組織聯(lián)絡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上海市教育工會秘書、虹口區(qū)第一中心小學校長、虹口區(qū)人民政府文教科長、副區(qū)長…
[詳細]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
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