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鸞塘書院是貴州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據(jù)《思南府志》記載:“沿河建書院始于宋代,主授《四書》、《五經(jīng)》,習八股文‘。主持人稱山長,就讀者分內外生童,一般每月集中兩次上課,其余由生童個人攻讀,經(jīng)費由田租收入和捐款支付。宋紹興年間(1130-1162年),在城東25千米建鸞塘勝院(現(xiàn)沙子鎮(zhèn)明星村鸞塘組),康熙三十二年(163……[詳細] |
![]() | 起鳳山位于孟彥鎮(zhèn)芒嶺村,為該村風景區(qū),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建寺廟,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擴建,嘉慶二十三年改建,民國元年(1912年)筑磚砌圍墻,1965年被毀,1993年重建,山上古木參天,風景獨特。2003年,芒嶺村“兩委”為發(fā)展民族文化事業(yè),在每年的六月十九在起鳳山在舉辦山歌……[詳細] |
![]() | 羅溪侗寨位于孟彥鎮(zhèn)西南部,距鎮(zhèn)所在地8公里,東抵高砂村,西接茅貢鄉(xiāng)羅大村,南與壩寨鄉(xiāng)高興村交界,北與良常村毗鄰。羅溪為孟彥鎮(zhèn)較為有民族特色的一個侗寨,羅溪小寨鼓樓,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后經(jīng)過復修多次,寨腳花橋長35米,寬4米,仍保存較為完好�!�[詳細] |
![]() | 八河平湖景區(qū)位于錦屏縣東南部大同鄉(xiāng)、銅鼓鎮(zhèn)轄區(qū)內,系亮江中游、江口至八河電站地段,長約8千米,(水庫庫區(qū))屬三板溪群,地質地貌為低山丘陵河谷區(qū),相對高度500米左右,山林景色秀麗,水面寬80至160米,兩岸植被林木茂盛,多為天然次生闊葉林及部分針葉林、林竹,樹種繁多�!�[詳細] |
![]() | 麻嬢洞位于道坪鎮(zhèn)大路坪村巖門組的一座半山腰處,是一個特大溶洞,分上、中、下三層,洞中有眾多罕見的神奇景觀,令人嘆為觀止。當?shù)貍髡f曾經(jīng)有位叫“麻嬢”的神仙住過此洞,因此又稱“麻嬢洞”,還有著“向麻嬢借碗”的美妙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麻嬢洞內寬敞的地方,猶如十里長廊;狹窄區(qū),只能供一人彎腰慢行;平坦時,猶如水泥路面;崎嶇時,……[詳細] |
![]() | 紅軍海河戰(zhàn)斗遺址位于城北街道黃土佬村境內,該戰(zhàn)斗起源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軍三軍團先頭部隊在彭德懷指揮下向西北進發(fā)路經(jīng)興仁市城北街道黃土老村海河與國民黨中央軍梁華盛師(陸軍九十二師)誘敵追擊戰(zhàn)。該戰(zhàn)斗的勝利,是中共貴州地方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海河戰(zhàn)斗遺址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推進文化振興的重要紅色旅游資源。……[詳細] |
![]() | 打魚凼水庫位于東經(jīng)105°18’45”,北緯25°35’11”附近。是一座集發(fā)電、供水、灌溉、防洪及旅游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庫大壩位于泥漿河打魚凼,上游來水2.3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6060萬立方米,打魚凼主壩為碾壓砼雙曲拱壩,大壩高度80.5米,副壩為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38.8米,水庫回水長度12淺米,水面面積……[詳細] |
![]() | 石花洞景觀歸毛石鎮(zhèn)白花村和大梨村各轄一部分,面積約2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黑石崗古樹群在方圓20畝地域內,有古銀杏樹8株。巖鷹巔一株。銀杏樹其一株一頭三干,另一株一頭五干,長于石上,形成樹包石景觀。石花洞洞口稍窄,入洞則寬闊開朗,兩邊巖溶沉積景觀無數(shù)。過一段百米緩坡,即至一可容百人大廳。在洞頂洞壁上,綴滿數(shù)以萬計的石花……[詳細] |
![]() | 毛石河景區(qū)為毛石村和臺上村各轄一部分,面積約3平方千米。其景區(qū)內有:鹿囤山古囤寨遺址建于清咸豐初年,清咸豐四年(1854年)遭楊隆喜部攻毀,今尚存寨墻、石屋遺跡。毛石河景區(qū)蔡蕭氏石雕墓葬建筑群由石牌坊、石圍墻、石壩及三函石墓組成,占地約1000平方米。建筑物上花卉、動物、人物等裝飾圖案。在毛石河從沈家洞至沙烏龜長約4千……[詳細] |
![]() | 望金山位于毛石鎮(zhèn)臺上村王見山組里,離毛石街上5千米距離,又名望軍山。在望金山上,有上萬畝的野生杜鵑花(別名映山紅),這片杜鵑花分布在10多個山頭上,分布映山紅的山頭綿延11千米。……[詳細] |
![]() | 清代奉政大夫墓位于松林鎮(zhèn)干堰村六井組銅廣坡半山腰(松林至新莊公路右側100米),距松林場10千米,倚山坐北朝南。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初葬遵義城東鳳凰山,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冬遷葬遵義府遵義縣西鄉(xiāng)西隅里六甲地名鹿井銅廣坡。墓形圓頭魚尾,長4.5米,寬3米,墓頂封土,墓前有清道光十六年(1836)農(nóng)歷二月中……[詳細] |
![]() | 竹海寺原名太陽廟,坐落于貴州盤州市竹海鎮(zhèn)東南緊鄰的七姐妹蓮花山,始建于1993年8月(甲戌年)。聞上古傳說,七姐妹蓮花山(簡稱蓮花山)因仙女下凡起舞于此而名揚于世。蓮花山山勢高聳獨立,巍峨雄姿。2016年4月,竹海鎮(zhèn)投資近千萬元對竹海寺進行了翻新改造,現(xiàn)寺院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財神殿、東王殿、城隍殿、孔殿、鐘樓、鼓樓等……[詳細] |
![]() | “月午籬南道,前村半隱林。田翁獨歸處,蕎麥露花深�!碧扉T布依傳統(tǒng)古村落屬于北盤江大峽谷上游花戛鄉(xiāng)的一個布依族聚居村落,這里山青水秀,民風淳樸。植被茂盛,古樹成蔭,全村共有千年古樹38株,百年以上古樹上百株。錯落有致的傳統(tǒng)“吊腳樓”掩映在古榕樹、龍竹、楓香樹林中,彰顯了布依民族特有了文化內涵,寨子傍著寨子周圍數(shù)百畝連片的……[詳細] |
![]() | 大穿洞(燕子洞)位于下格井村東南約1公里處,是格凸河伏流的入口,海拔930米,泛舟進洞是270米長的河灣。大穿洞口高達116米,寬約25米,呈拱門形。洞口兩側展布白巖絕壁,洞壁陡峭,從農(nóng)歷清明到九月重陽,洞內有數(shù)十萬只燕子翻飛其間,筑巢棲息,因此俗稱“燕王宮”。當?shù)赜兴嚾丝裳囟钢倍幢谂蕩r而上獲取燕窩,奇功絕技,驚險刺激……[詳細] |
![]() | 望天洞在大穿洞內河灣的盡頭,有一個穿過碳酸鹽巖地的大豎井,深370米,寬200米,又稱“通天洞”。仰望蒼穹,好象開了一道天窗,一縷縷陽光傾瀉下來,與洞頂?shù)蜗碌臓钊玢y絲的巖漿水交織在一起,形成道道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奇妙無比。從天窗掉下的巨石,堆成一道天然堤壩,堵住河水,鎖住蛟龍。堤壩中有一缺口,流水咆哮,……[詳細] |
![]() | 穿上洞從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從通天洞壁攀巖而上可達穿上洞。此洞高50米,寬70米,長137米,洞若天橋,洞內頂壁景觀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長滿了亞熱帶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芭蕉和方竹林。在穿洞的側面又是一個巨大巖洞,由此出口上至山頂�!�[詳細] |
![]() | 盲谷從穿上洞往里走約500米,面前展現(xiàn)槽形凹地,四周為崩塌型峭壁陡巖所圍。盲谷是由古地下河遺址發(fā)育演變而成,可通過約20米高的豎井洞進入,長約1.8公里,分為三段,寬30─150米,巖壁高200─400米不等。盲谷內原始森林茂密,喬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種類眾多,是罕見的生態(tài)、生物多樣性與環(huán)境所在地。……[詳細] |
![]() | 響水洞位于大穿洞與小穿洞之間,是格凸河伏流系統(tǒng)的樞紐,又叫“落水洞”。洞口位于格凸河頂部溶洼中央,呈橢圓形,是豎井天坑,直徑約200米,深達216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深的豎井洞。洞上可聽到地下暗河露頭的迭水聲響徹如雷。沿東邊頂端的巖壁往下可到達暗河邊。河流在豎井底部的巖塊中開出一條水道后,咆哮旋轉于甄穴中,形成地下……[詳細] |
![]() | 晴隆縣烈士陵園建于1980年。是晴隆當?shù)氐募t色景區(qū),這里埋葬著為國捐軀的烈士,是紅色教育基地。……[詳細] |
![]() | 安龍府試院,位于安龍縣城南桅峰山下。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興義知府張锳(張之洞之父)主持建成,與稍后增建的珠泉書院連為一體,形成規(guī)模宏闊的建筑群,當時共有房舍209間,并準備了全部幾案和住宿設施。這里曾是當時盤江流域諸縣學子考取秀才之地,在黔、滇、桂交界地區(qū)享有盛名。安龍府試院是貴州省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保護完整的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