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鹽務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街396、398、400號,年代為清。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揚州山陜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街250號,年代為清。位于東關街250號至262號的山陜會館,是當時山西、陜西鹽商在揚州設置的會館,也是揚州最早的鹽商會館,原館址在舊城南門街,后遷移至東關街,會館占地面積5畝余,布局為前廳后宅,有后樓及花園,具有山西建筑的特色,北端墻腳嵌“山陜會館地基北墻界址”碑刻。山陜鹽商勢力雄厚,精于理……[詳細] |
![]() | 江蘇油田真武真6井位于江都區(qū)真武鎮(zhèn)熱水三站院內(nèi)。占地面積45平方米。1975年10月,江蘇油田第一口井真6井喜獲工業(yè)油流,日自噴產(chǎn)油為39噸,至今仍在使用中。真6井的誕生為建立我國南方陸上最大的石油工業(yè)基地—江蘇油田,揭開了新的篇章。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小墩漢墓位于邗江區(qū)楊壽鎮(zhèn)寶女村寶女墩漢墓東北500米。漢代墓葬,封土直徑30米,高度3米,夯層厚0.2-0.3米,保存較好。封土墩周邊曾有土坑墓發(fā)現(xiàn),并出土釉陶壺、瓿、罐等。此墓可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女墩墓主人的陪葬墓。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麻油墩漢墓位于邗江區(qū)西湖鎮(zhèn)經(jīng)圩村蔣巷組。西漢早期墓葬,俗稱“麻油墩”。封土堆呈不規(guī)則圓錐狀,系人工夯筑而成,底邊直徑35米,高度6米,占地面積961.63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金鼓墩漢墓位于邗江區(qū)西湖鎮(zhèn)金槐村金槐小區(qū)北側,西北繞城公路南側。西北繞城公路南側,西漢早期墓葬,封土堆呈不規(guī)則圓錐狀,系人工夯筑而成,底邊直徑60米,高約8米,占地面積2826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帽兒墩漢墓位于邗江區(qū)平山鄉(xiāng)朱塘村,揚子江北路與朱塘路交匯處東北角。漢代墓葬,封土底部呈“方中”狀,南北70多米、東西60多米,占地面積4534.2平方米,在其上為圓錐形封土墩,高度10.5米,系人工夯筑而成。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甘泉漢墓位于揚州市西北郊18公里的甘泉山及周圍,地屬邗江縣甘泉鄉(xiāng)。南京博物院為配合甘泉磚瓦廠取土,于1975年和1980年發(fā)掘山北雙山兩墓(西山為一號墓,東山為二號墓)。兩墓為高12米、直徑60米的兩個大土堆,發(fā)掘前磚瓦廠將上部5米封土挖去,將碎磚雜土堆置墓南側。發(fā)掘表明,兩墓系座北朝南的磚室墓,早年即遭盜掘,一號墓在……[詳細] |
![]() | 邵家溝漢代遺址位于高郵縣城以北約8公里,里運河的東岸。遺址保存面積750~850平方米,北緣成斷崖,東、南兩面削成傾斜15°—40°不等的坡面,西邊保存較好。1957年,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江蘇省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了發(fā)掘,面積40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分上、下兩層,共清理灰坑2座,灰溝1條,地窖1個,出土物有陶器、青瓷……[詳細] |
![]() | 甘草山遺址,位于儀征市胥浦鄉(xiāng)西南約2.5公里,是一高出地面約11米的橢圓形臺形遺址。1961年發(fā)現(xiàn),1982年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等單位發(fā)掘。發(fā)掘面積350平方米,根據(jù)層位關系及文化遺物的特征,遺址包括商代后期、西周、春秋、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四個時期的遺存。商代后期遺存以2號灰坑為代表,出土遺物有細繩紋分檔鬲、闊邊淺盤……[詳細] |
![]() | 郭村,與泰州一田之隔,素來被稱為揚州的“東大門”。啟揚高速和328國道穿境而過。70多年前,這里是“三橋兩蕩”地區(qū),日、偽、頑三派各占一隅,情勢錯綜復雜。為打破日偽頑的分割和包圍,新四軍分會副書記、一支隊司令陳毅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向北發(fā)展”的指示,派遣新四軍挺進縱隊渡江至江都的“三橋兩蕩”地區(qū)。1940年2月8日,新四軍……[詳細] |
![]() | 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永濟社區(qū)繁榮街,原系利用民國時期開明紳士劉厚宅第而設。當?shù)厝朔Q為“劉家大院”。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軍渡江北上抗日時,陳毅指揮的新四軍挺進縱隊二、三支隊在此設立司令部。鑒于該建筑對研究新四軍抗戰(zhàn)史十分重要,省文物局將之列入抗戰(zhàn)文物搶救性保護項目。目前其修繕……[詳細] |
![]() | 北門甕城遺址此次被列入擴展項目,增補至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高郵城墻及奎樓”的高郵城墻及奎樓(北門甕城遺址),高郵北門城墻遺址公園位于我市北門大街南首,為宋、明、清三代建筑,是高郵建城歷史的重要見證。2017年,我市在全面完成考古發(fā)掘工作的基礎上,興建了北門甕城遺址公園并對外開放。目前,該處已成為我市重要的文化景點……[詳細] |
![]() | 臨澤任氏宅位于臨澤鎮(zhèn)中大街,是一處建于清代早期的民居建筑,原為任氏開糧行所用,其內(nèi)部建筑風格以及梁柱上的鏤空雕刻在蘇北里下河地區(qū)都具有一定代表性。2019年3月,臨澤任氏宅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 | 東關街全長1122米,寬約5米,位于古城揚州的東北角,因為街道由西向東直抵東關城門,或者說直抵東關古渡,故名東關街。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歷史上古城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揚州商業(yè)、手工業(yè)和宗教文化中心。清代揚州曾有“園林甲天下”之譽,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yōu)秀的古典園林,東關街上,也不乏揚州園林的身影�!�[詳細] |
![]() | 白鹿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中國荷藕之鄉(xiāng)、全國首批生態(tài)示范區(qū)、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等諸多美譽的揚州市寶應縣。白鹿島國際生態(tài)旅游區(qū)已獲得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稱號。白鹿島國際生態(tài)旅游區(qū)為揚州市生態(tài)農(nóng)業(yè)開發(fā)區(qū)的核心區(qū)域。白鹿島國際生態(tài)旅游區(qū)2750畝有機農(nóng)業(yè)區(qū)是觀光游最好的去處。該項目已被列為建設順應揚州市委“沿河大開發(fā)”重點項目,項目……[詳細] |
![]() | 蘇省寶應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陳列、教育等功能為一體,對公眾永久開放的歷史文化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綜合型博物館。寶應博物館于1958年秋成立,1960年10月寶應博物館與縣文化館、縣圖書館合署辦公,博物工作由縣文化館兼管,1980年初,縣圖書館從縣文化館分出,獨立建制,文博工作劃歸縣圖書館管理。1997年初寶應博物館……[詳細] |
![]() | 泰山殿遺址保護范圍:石牌坊范圍控制地帶:北起泰山西路,南至牌樓口;西起解放路,東至北門外大街。……[詳細] |
![]() | 劉師恕墓位于曹甸鎮(zhèn)古塔村。保護范圍:封土墩長80米,寬601米范圍�?刂频貛В悍馔炼账闹芟蛲�50米范圍�!�[詳細]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