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容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動物保護神和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墻垣,這種瑪尼墻藏語稱“綿當”。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后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每顆石子都凝結信徒們發(fā)自內心……[詳細] |
![]() | 下密寺始建于1433年,是宗喀巴弟子為弘揚和修習密宗而興建的密乘修院。從外面看,下迷寺也是不怎么起眼,也是不設崗不用買票,但里面卻是規(guī)模宏大,氣勢不凡,有僧人近70人. 大殿供奉著巨大的宗喀巴像,修道場掛滿了法螺。在另外一個殿里,供著眾多度母像,其中的一尊綠度母身段豐腴,儀態(tài)嫵媚,令人嘆為觀止。最令人感到驚奇不解的是旁邊燭臺上有一酥油燈,火焰上方用一根鐵枝支撐著一頂帽子狀的蓋子(值守僧人說那叫“瑪尼”),鐵支紋絲不動,而蓋子卻緩緩轉動不……[詳細] |
![]() | 音樂噴泉廣場 這一堪稱全球地理位置最高的音樂噴泉建造于布達拉宮廣場上,位于布達拉宮和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之間。來自各地的中外游客每天晚上聚集在布達拉宮廣場上等待噴泉開放。整個布達拉宮廣場燈火通明,音樂噴泉準時開放。觀眾們立刻圍攏在噴泉周圍,伴隨著噴泉的音樂,人人熱情澎湃,在《歡騰的草原》樂曲聲中,眾人隨著歡快的音樂和噴泉的水柱而不斷發(fā)出歡呼聲,廣場上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音樂噴泉是整個布達拉宮廣場改造工程投資項目之一�!�[詳細] |
![]() | 倉姑寺位于西藏拉薩城內,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也是拉薩城內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廟。該寺在藏傳佛教界享有較高的聲望。倉姑寺主佛殿的面積并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經堂。殿門沿臺階而上,殿門兩邊繪制有四大天王壁畫,屋檐和門柱雕飾,幾乎與其他藏傳佛教寺院相同。門柱上方,則是傳統(tǒng)的獅面和人面柱頭像。倉姑寺主供十一面觀音菩薩,另有文殊菩薩、無量壽佛、宗喀巴大師和十三幅明清以來唐卡等。倉姑寺最著名算是主佛殿一層地下的松贊干布修行洞。洞內供奉著吐蕃國王松……[詳細] |
![]() | 扎基寺位于拉薩市北郊的扎基路上,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財神廟,寺廟雖小,但香火十分鼎盛。據了解,扎基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色拉寺的分寺,也是一座可以免費參觀的寺廟。在藏語中,“扎巴”是僧人、和尚的意思,“基”是數字“4”的藏文變音,扎基寺即“有4個僧人的寺廟”,這是因為最初的扎基寺只有色拉寺派來的4位僧人管理。扎基寺的“財神爺”在藏語里被稱作“扎基拉姆”。據說,這是拉薩城的0神“吉祥天母”的世間化身,本在漢地,后隨一位赴漢地的色拉寺大師來到……[詳細] |
![]() | 扎耶巴是吐蕃時期西藏四大靜修地之一,地處拉薩東北20公里左右的拉日寧布山間。這是一處由奇峰、怪石、溪澗、草地、洞窟和寺廟組成的藏傳佛教圣地,不僅歷史悠久,靈地眾多,而且風景奇絕,使人流連忘返。扎耶巴以修禪的洞窟聞名全藏,據說有一百零八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王洞,這是藏王松贊干布靜修處;月亮洞,傳說蓮花生大師在此進行過雙修;祖師洞,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祖師阿底峽住過的洞穴;拉隆洞,相傳是公元9世紀中期密咒僧人拉隆貝多藏身處,他只身在拉薩刺殺……[詳細] |
![]() | 離拉薩140公里處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德宗溫泉,可以在拉薩包車去,費用大概每人250左右,行車時間較長,大概需要6小時左右,因為路況很差,全是石頭路。但沿途可以見到黑頸鶴,快到溫泉的地方,可以見到很多無名的小花開得很美,聽說也很名貴,其他地方見不到。離溫泉七公里的地方分路口就是去有名的-臺和止貢提寺,位于山坡上,很有氣勢,聽說運氣好的可以見到-�!� 到了德宗溫泉時候,你會覺得很美,他是一個美麗的藏族小山村,位于一個山谷之中,兩旁山坡……[詳細] |
![]() | 拉薩清真寺位于拉薩舊城東南河壩林回族聚居區(qū),始建于18世紀中葉。寺址東西向,沿中軸線前后設有三進院落。建筑群由牌樓、禮拜殿、邦克樓、浴室、水房、林卡等組成。禮拜殿朝東,分內殿、敞廳、月臺等。敞廳內懸掛有“清真古寺”匾額。園內建筑大多采用藏族傳統(tǒng)形式,圓形拱頂、尖塔,圍墻均用鑿刻的方形巖石壘砌,殿內采用伊斯蘭教習用的花草紋圖作裝飾,藍色作基調,帶有濃郁的宗教與地方建筑藝術相結合的明顯特色�,F在這座穆斯林寺院占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詳細] |
![]() | 桑浦寺桑浦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拉薩河南岸的內鄔托地方。寺廟以提倡因明(佛教邏輯)、辯論而著名,在西藏佛教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藏傳佛教教噶當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備受崇敬。桑浦寺由阿底峽的弟子俄·雷必喜饒于1073年創(chuàng)建的,最初稱“桑浦內鄔托寺”,后改稱“桑浦寺”,是佛學教理的發(fā)源地。寺內殿堂供奉有許多佛像,還有雅絨兩位大師(即雅楚·桑結貝和絨敦·瑪威僧格)的茅篷、穿黑皮鎧甲的0神和洽巴大譯師(本名卻吉僧格,曾任�!�[詳細] |
![]() | 乃朗寺乃朗寺,亦稱“乃囊寺”、“奈囊寺”。在拉薩市之堆龍德慶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西的楚浦寺東面。乃朗寺,由噶瑪噶舉派紅帽系-第一輩札巴僧格于1333年創(chuàng)建。札巴僧格(1283~1349),意為“名獅”,為黑帽系第三世-讓瓊多杰之得意弟子,因曾得元帝室成員贈給一頂紅帽,其傳承遂稱為“噶瑪噶舉紅帽系”。因他生于有利于波地方夏氏家族的旺古支族中,所以他又稱為“旺古熱巴”。13歲時拜至尊柯瓦的弟子洛哲扎巴為師受優(yōu)波塞戒;17歲時從上師益西僧格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