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chǎn)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1939年10月上旬,為避免與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發(fā)生摩擦,新四……[詳細] |
![]() | 姬光太子墓位于璜土鎮(zhèn)篁村村姬墩山。清光緒《江陰縣志》載:“姬墩在前周(今璜土)南麓,有姬光廟,舊傳姬光太子葬于此�!� 據(jù)晚清詩人金武祥考證,江陰市璜土鎮(zhèn)西貫村境內(nèi)有座姬墩山,高僅18.8米,周長282米。姬山俗稱姬光太子墓,姬光為歷史上的吳王闔閭,他有四個兒子,太子終累,未立先卒,葬于此地,終累的弟弟夫差后來接替了王位……[詳細] |
![]() | 梁敬帝墓位于利港鎮(zhèn)蒼山村蒼墩四組。梁敬帝蕭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蕭繹第九子,母夏賢妃,南朝梁皇帝。初封興梁侯,后改封晉安王,出任平南將軍、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辯、陳霸先商定,以蕭方智為梁王、太宰,秉承皇帝旨意。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辯被迫擁立蕭……[詳細] |
![]() | 渡江戰(zhàn)役烈士墓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夏港街道李溝頭村,為在渡江戰(zhàn)役李溝頭和小河溝戰(zhàn)斗中犧牲的111位烈士修建。1949年4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三團渡江后,在夏港街道李溝頭小河邊與國民黨軍隊遭遇,殲敵200余人,解放軍犧牲指戰(zhàn)員111名。原墓址有兩處:一處在現(xiàn)墓址北20米處,另一處在北莊西北的一塊崗地上。1965……[詳細] |
![]() | 廣德橋位于青陽鎮(zhèn)新安村西北,又名潘路塘橋。始建于明朝,清雍正六年(1728)重建。廣德橋為單孔石拱橋,全長18米,凈跨為6.7米,橋面寬3.4米,拱頂高程6.7米。廣德橋用青石徹筑,間夾花崗巖,橋面有花崗巖石階48級。有橋名“廣德橋”,“大清雍正歲次戊申建造”石刻。新安村原屬桐岐鎮(zhèn),后與青陽并鎮(zhèn)。桐岐所在地原為芙蓉湖一……[詳細] |
![]() | 桐岐萬安橋位于青陽鎮(zhèn)桐岐王大坎(俗稱王大壩),橫跨在南順塘河上。桐岐萬安橋又名黃涂壩橋。據(jù)明正德《江陰縣志》載:“萬安橋在垌琦村,里人王伯璣建。”清光緒《江陰縣志》載:“黃涂壩橋,園上橋西,蟹姑尖東,又名萬安橋�!比f安橋為青石建造的單孔石拱橋,全長32米,橋面寬3.3米,橋孔跨徑6.8米。萬安橋始建于何年無法查考,現(xiàn)橋……[詳細] |
![]() | 迎秀橋位于青陽鎮(zhèn)北街梢,跨老錫澄運河。原名北新橋,又名凝秀橋。流穿青陽鎮(zhèn)的老錫澄運河古時又稱運糧河、漕河。1956年錫澄運河拓浚時,青陽鎮(zhèn)段向西改道,青陽市鎮(zhèn)部份的舊河道當?shù)孛癖娪址Q為市河。迎秀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知縣張集建造。該橋與南新橋(又名三元橋)同時代、同年建造,兩橋大小相同,型式一致,為姐妹橋。明萬……[詳細] |
![]() | 南新橋位于青陽鎮(zhèn)南街梢,原萬源布廠旁,跨老錫澄運河,又名三元橋。南新橋、中新橋(青陽橋)、北新橋同在青陽鎮(zhèn),連同原來的天主堂,成為青陽鎮(zhèn)一景,也是古青陽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南新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江陰知縣張集籌資建。同時建造的迎秀橋(北新橋)與南新橋同規(guī)格,同橋型。南新橋全長34.5米,凈跨11.0米,拱頂高程1……[詳細] |
![]() | 奚佐堯,原名祖耀,字冠一,生于1897年,江陰市徐霞客鎮(zhèn)北渚村人。民國5年(1916年)畢業(yè)于江南公立南菁學校,翌年進北京大學學習;民國8年赴法留學。在法國,他結(jié)識陳毅等許多青年革命者,后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支部成員。爾后,根據(jù)黨組織安排,去蘇聯(lián)接受軍事訓練,成為中共早期軍事干部。民國15年,奚佐堯應召回到上海,任……[詳細] |
![]() | 馬鎮(zhèn)大橋位于霞客鎮(zhèn)馬鎮(zhèn)村街東梢,江陰與無錫惠山區(qū)的界河上,全長32.5米,高5.5米,橋頂寬3.1米,橋堍寬5.3米,橋北坡有23階石級,南坡19級石階。界河河面開闊,水面有五、六十米寬。馬鎮(zhèn)大橋凌空跨河,使被界河隔斷的大路變通途。馬鎮(zhèn)自古以來就是江陰與鄰邑間的重要水陸通道。宋、元、明、清官府在馬鎮(zhèn)設郵鋪。清道光《江陰……[詳細] |
![]() | 勝水橋位于霞客鎮(zhèn)湖莊村南陽岐徐霞客故居東首,跨沈塘河上,三面環(huán)水,河道曲折繞流,浜灣溝汊相通。這兒地勢低洼,土地平整肥沃。這兒水多,魚多,稻米更香,是典型的江南魚之鄉(xiāng)。南陽岐古時是水陸交通要道,老馬鎮(zhèn)是官府重要交通驛站,從無錫經(jīng)長安從陸路去悟空、青陽的人必經(jīng)馬鎮(zhèn)、南陽岐勝水橋和前馬橋。中國有名的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詳細] |
![]() | 承先橋又名崇村橋、啞子橋,位于祝塘鎮(zhèn)西村自然村崇村白蕩西側(cè)(原文林三房村前章家自然村南),澄錫交界的崇村白蕩河上。正橋長25米,圓弧拱凈跨6.5米,橋面寬3.6米,全橋由青石條石建造,具有明朝橋梁風格。橋南橋北原有各28個石階。相傳很久以前,崇村白蕩原為陸地,即崇村所在地,由于地表下沉一夜之間覆為湖蕩。過去當?shù)剞r(nóng)民在罱……[詳細] |
![]() | 周水平烈士被稱為江蘇農(nóng)運先驅(qū)。周水平號剛直,又名樹平。1894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zhèn)周東莊。1915年,考入無錫省立第三師范講習班。1918年秋,得到親友資助,23歲留學日本東京高等體育學校。1921年上半年回國,開辦平民夜校,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不久,又加入國民黨。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主持川沙國民外交后援大會,……[詳細] |
![]() | 蕭統(tǒng)(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祖籍江蘇丹陽)人,梁武帝蕭衍長子,母親為蕭衍的貴嬪丁令光,又稱丁貴嬪。于天監(jiān)元年十一月被立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謚號“昭明”,故后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墩衙魑倪x》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詳細] |
![]() | 太平軍豐功碑亭位于華士鎮(zhèn)砂山南麓,華西公園東北隅,于1985年由江陰人民政府所建,以紀念太平軍于華士鎮(zhèn)境內(nèi)全殲800洋槍隊“常勝軍”之役。常勝軍指中國清朝對抗太平天國后期,清官、商出資與英法等外國軍官,中國、南洋等地區(qū)傭兵組成的武裝。1862年,清政府將美國人腓特烈?華爾統(tǒng)領的洋槍隊擴編為“常勝軍”。1864年3月13……[詳細] |
![]() | 吳焜烈士埋葬處為新四軍第六團副團長吳焜于1939年犧牲后的安葬地。位于周莊鎮(zhèn)倪家巷村定山東麓。吳焜(1909—1939) 曾用名吳克剛。四川萬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紅軍第6軍團14師46團參謀長,52團團長。參加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7?7”事變之后,根據(jù)抗戰(zhàn)需要,吳焜被調(diào)到……[詳細] |
![]() | 陶城遺址位于陶城村城頭上村西北,以前誤認為是為南唐時期屯戍之所,遺址東西寬231米,南北長280米,1968年出土成堆古陶器,1978年燒窯取土,陸續(xù)發(fā)現(xiàn)60余口排列有序的泥井,其中個別為石井,井0-土數(shù)百件陶器,素面黑陶居多。另有陶紡錘、磨削石鑿、石斧、骨針、青銅鉞、鹿角鎬等原始工具,時代有新石器時代也有春秋時代產(chǎn)物……[詳細] |
![]() | 曹氏宗祠,位于江陰市周莊鎮(zhèn)宗言村繖墩上。建于清道光年間,為五開間三進建筑,斗栱飛檐,木雕精致,陳設古樸。依墩勢建,坐北朝南。頭門高閘門檻,左右院梁上雕琢雙龍圖案,中間通道,木柵分列兩旁,飛檐斗拱,上懸紅底金字“曹氏宗祠”匾額。祠前豎有“扣馬石”柱,銀杏桐柏分植兩邊, 高聳挺拔。第二進為“宗廳”,正中屏門兩扇,上有筆走龍……[詳細] |
![]() | 吳王八子墓,位于江陰市周莊鎮(zhèn)宗言村繖湖村,西距張家港道300米。周莊歷史悠久,文物勝跡眾多,相傳砂山以北筑有72個墩,曾傳為“烽火墩或藏兵洞”�?櫠帐侵T多墩中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它占地47畝,墩高20.25米,墩圍330米。歷代《江陰縣志》均載:“吳王八子葬于此”。是否為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第八子墓葬地已難以考證,但……[詳細] |
![]() | 江陰素來就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之稱。戰(zhàn)國時期江陰屬于楚地,楚相黃歇,號春申君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國江夏人,原籍楚國屬國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曾任楚相。黃歇游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