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旅游景點介紹

  樂成橋位于旌德縣三溪鎮(zhèn)三溪村。俗稱“三溪大橋”,又稱南河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為洪水沖毀。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眾人集資重建。全長156米,寬6.20米,橋面至河床高9米。橋孔凈跨度尺度不一,中孔為11.50米。橋面兩側設有石質欄桿。樂成橋橫跨徽水河,南忱獅子山,北架三溪老街,僅次于……[詳細]
  朱旺村古建筑群距205國道1.5公里,距黃山風景區(qū)67公里。朱旺村建村1300多年,該村朱姓居多,系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的后裔,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奇特的建筑景觀。朱旺村古建筑群包括古民居2棟、古橋梁13座、古井9口和1條古水街,均位于朱旺村。朱旺村1號井至9號井均依朱溪河兩邊修建,石構矩形,長、寬、深尺度不盡相同,均為明……[詳細]
  旌陽三橋位于宣城市旌德縣城旌陽鎮(zhèn)徽水河上。旌陽三橋包括淳源橋、架虹橋、黃濟橋,均橫跨徽水河,東西走向。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淳源橋上市橋:始建于北宋豐任戌年(公元1082元)九月,落成于癸亥年(公元1083年)四月,為知縣馬譓所昌建,僧惟靜募化,民輸材、捐谷、服役、獻金者,十分踴躍。故輕而易舉建成。初名:“平政橋”。南……[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家朋鄉(xiāng)磡頭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該坊坐東南朝西北,四柱三門五樓,麻石仿木結構。通高8米,面寬8.4米,進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該坊為旌表故氏許保妻章氏而立,主樓正中置有“恩榮”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鐫有“節(jié)婦坊”三字,其建筑藝術及雕刻水平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華陽鎮(zhèn)西大街58號,總面積12.28平方米,為明代至民國建筑。中正坊俗稱“四門川”,據《徽州府志》、《績溪縣志》載,宋代營建縣治時,測定此地為中心點,并建此閣。現存四門川的四大門券為明代特征,而木結構及屋頂均為民國時期的特征。中正坊,平面呈方形,上下兩層,四門用磚拱券,高2.84米,條石鋪砌通道……[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績溪縣上莊鎮(zhèn)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內的墻壁上。從九思堂東廂房《攻城圖》始經大門兩側墻壁,至西廂房《天神圖》止,共七幅。1860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部進入徽州一帶活動,曾一度駐扎于此。壁畫就是這些太平軍將士所繪。主圖《攻城圖》,畫的是清軍防守的城池一座。其余六壁有太平軍進軍以及神怪小說故事、俚歌、題字……[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績溪縣長安鎮(zhèn)莊團村,面積約5000平方米。1951年,發(fā)現印紋陶片、磨制石器等遺物多件,遂定名為胡家村遺址。它是皖南地區(qū)首次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文化遺存,對以后江南的考古發(fā)現具有指導意義。該遺址的文化層1-2米,包含物有磨制石器和陶片。石器主要有穿孔石斧、石鏃、石鑿、石錐、石錛、石刀等,制作工整……[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績溪縣華陽鎮(zhèn)霞間村南,已發(fā)現五處:姑嫂塘、對面窯、栗樹下、陳家灣和黃金坦,為古代窯群。霞間窯開創(chuàng)于五代,面積8000平方米,均豎向修建在土丘上,屬龍窯系。文化堆積層1—2米不等。其產品種類繁多,以瓷器為主,也有少量的陶器。瓷釉分青瓷和黑瓷兩種,施釉均勻,色澤晶潤,有細碎開片。胎色深灰,胎質堅密。器型……[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城區(qū)適之路北端績溪中學校園內。坐北朝南,由門廳、庭院、候考廳、考棚、明倫堂等幾大部分組成。建筑面積375平方米。門廳正面三間,八字形,中開大門,石鼓東西對峙。門廳后向為廊。候考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硬山式屋頂,山墻封砌馬頭墻。滿堂柱穿斗式結構,用挑檐枋承挑出檐。雀替、梁馱、斜撐等飾以雕刻�!�[詳細]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瀛洲鄉(xiāng)汪村,總面積326平方米。該建筑在布局上別具一格,具有園林味。大門有磚雕門罩裝飾,經條石巷到圓門,入圓門為一院落,設影壁,飾書卷式磚雕。進一小門進入水廳兼書齋房。主體建筑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建筑面積為238平方米。上下對堂,二樓通轉,硬山式屋頂,-封火墻。建筑內之木鬲扇、斜撐、雀替……[詳細]
  石家村古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績溪縣上莊鎮(zhèn)境內。石家村傳統規(guī)劃意識濃厚,構律規(guī)整,街巷縱橫筆直,有如棋盤,故有“棋盤村”之稱。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獨一無二,具有特別的保護價值。石家村是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后裔石榮祿于元末遷此建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村莊背山面水,民房皆北向,……[詳細]
  許氏宗祠及聽泉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家朋鄉(xiāng)石勘頭村中央。許氏宗祠面積為335平方米。該祠坐東南朝西北,面臨澗溪。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硬山式屋頂,-封火墻。方磚墁地。棱柱,丁頭拱,垂蓮柱,荷花駝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飾以雕刻。該祠系明中葉以前所建。是傳統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實為罕見。聽泉樓與許……[詳細]
  景德寺塔位于安徽宣城市城內十字街。 時代為北宋,位于宣城市城內老十字街。塔始建于晉,塔隨寺名而變,初名永安塔,唐稱開元塔,宋叫景德寺塔,亦稱多寶塔,清為永寧塔。塔平面六角形,9層,高約34米。底層有附階,現存西南兩面,塔身壁面開券門,門兩旁做燈龕,各層塔身壁面都做成“弧身”式樣。塔內部結構為空筒式,每層裝有樓板,并用交……[詳細]
  謝朓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區(qū)中心。公元494-496年,南齊著名詩人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時在郡治之北陵陽山頂構建一室,名曰“高齋”。唐初在舊址上建“北樓”,以后歷代均有修葺。遺址現存面積1100平方米,高9米。謝朓樓遺址時代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謝朓樓遺址時代為清,位于宣城……[詳細]
  歐墩遺址位于郎溪縣鐘橋鄉(xiāng)李家村,南、北、西三面臨鐘橋河,占地1.2萬平方米,為皖南地區(qū)迄今發(fā)現最大的先秦文化遺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歐墩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代為商周,遺址現為不規(guī)則形臺地,高出周圍地表3米左右,面積2萬多平方米。歐墩遺址分布在鐘橋河的二級階地上,高出周圍農田2.5-3.5米,在遺址……[詳細]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廣德縣柏墊鎮(zhèn)下陽村。遺址處于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遺址處于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歷年地表常有文化遺物出土。主要有夾砂陶鼎、各種印紋陶片,磨制精細的石鏟、石錛、石斧、耕田器、琢制的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剖土器、直柄石刀等。該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qū)新石……[詳細]
  馮村進士坊,石牌坊名。位于績溪縣浩寨鄉(xiāng)馮村。四柱三門五樓,花崗石結構。高8米,寬8.2米,進深2.米。正面上層有恩榮匾,下層額坊正中有進士第三字,落款小字:欽差巡撫南直隸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欽差巡按提調學校監(jiān)察御史戴珊、翟謙與巡按南直隸監(jiān)察御史崔渲,賜進士及第翰林編修曾追為戊戌春閑同年馮溶書。背面落款:徽州……[詳細]
  黃田村古建筑群。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共8片,黃田片1片,徐村片7片,總面積36.72公頃。黃田片保護范圍:東至沿來龍崗西南山腳下、鳳形山北側山腳下;南至鳳子河南岸向南30米,沿獅子山、旗峰山,距肆雅堂最東端30米,于培風閣門前;西至象山、趙家山下,沿鄉(xiāng)道、村路,最西距2號文物院落150米到轉彎處;北至烏龜形山下,面積34……[詳細]
  小三線廣德九四零廠舊址位于宣城市廣德縣柏墊鎮(zhèn)前程村月克沖,年代為當代。柏墊軍工廠遺址,即國營九四〇廠(利民廠)。位于安徽省廣德縣柏墊鎮(zhèn)前程村月克沖�,F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我國在中西部13省區(qū)進行規(guī)模宏大的國防、工業(yè)、交通和科技基礎建設,軍工企業(yè)國營九四〇廠(利民廠)于1965年初依山傍水而建,其生產廠房、辦……[詳細]
  橋頭村祠山廟戲樓位于宣城市廣德縣,年代為明。太平天國革命前尚有祠山廟宇及看樓,與戲臺組合成群。現存建筑面積86.4平方米,舞臺用木板鋪成,臺面高出地面2.2米,臺口寬2.74米,進深3.43米,面積約20平方米,總體結構為明架抬梁,山墻架穿斗式�,F樓面及部分梁架已朽,總體面目猶存。2012年,橋頭村祠山廟戲樓被安徽省人……[詳細]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