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黃岡市旅游

黃岡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烏云摩崖石刻位于英山縣紅山鎮(zhèn)張畈村�?逃诿鞔�。地處烏云山東麓崖壁。幅高1米,寬0.8米。陰刻行書,題“烏云山寺記”,正文11行148字,記烏云山寺沿革及周邊環(huán)境。該石刻對于研究當?shù)胤鸾痰膫鞑デ闆r具有重要作用。(第五批)……[詳細]
  寨山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浠水縣竹瓦鎮(zhèn)周埠村,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左右,內(nèi)涵豐富,地面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該遺址對于研究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文化交流以及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顧景星墓位于蘄春縣蘄州鎮(zhèn)打鼓臺村。清代名人墓葬。面積約200平方米,現(xiàn)存墓碑與封土。顧景星(1621-1687),明清之際著名文學家,著述頗豐,在中外都具有一定影響。該墓群對于研究當?shù)氐臍v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段朝立墓位于英山縣南河鎮(zhèn)坪上灣村。宋代名人墓葬。面積約50平方米,現(xiàn)存墓碑與封土。段朝立(1228-1275),英山縣首任知縣,在此抗元而死。該墓對于研究英山的歷史文化和宋末抗元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女王城遺址東周至漢代遺址,位于麻城市宋埠鎮(zhèn)紅梅山村,面積約130萬平方米,有明顯的城垣遺跡,曾經(jīng)在城內(nèi)發(fā)掘出春秋楚墓,出土帶銘文的銅器等珍貴文物。該遺址對于研究楚文化和鄂東地區(qū)歷史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三星橋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鹽田河鎮(zhèn)三星橋村(原為楊家沖村)林家咀西50米,三星橋俗稱“三星風雨橋”。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后代多有修繕。該橋東西向跨山前沖谷溪流,為三孔石梁橋與單孔木梁橋屋相連組成,三孔石梁橋位于橋屋東側,橋總長13米,橋面寬1米,石砌梭形橋墩,通高3米,與橋屋相連。橋屋:梭形石砌橋墩,上承磚木架構橋屋,底平鋪6根柏樹圓木為梁,長約10米、寬約3米,橋面上橫鋪4根方形枕木支撐木柱梁架,抬梁架構。橋廊內(nèi)設長凳,木欄桿,兩側設以木柵欄式透風墻,在東西橋墩上青磚砌建單檐硬山墻,蓋小青瓦頂,總建筑面積約78平方米。在麻東山區(qū),歷史上風雨橋較多,然而絕大多數(shù)已遭破壞,三星風雨橋屬其中規(guī)模較……[詳細]
  位于羅田縣大河岸鎮(zhèn)楓樹垸村萬家崗。萬密齋(1488—1578),名事前,號密齋,著名醫(yī)學家,清初加封“醫(yī)圣”。墓地面積約40平方米,封土幾近夷平。墓前有碑3通,均高0.7米,寬0.4米,碑文記墓主生平�!�[詳細]
  天臺山石刻位于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天臺山。天臺山海拔817米,上廣五、六畝,僅一小徑可登,有“天臺十景”。明戶部尚書耿定向曾筑天臺書院講學于此�,F(xiàn)存“賓陽壁”、“撫松巖”、等摩崖石刻。(第三批)……[詳細]
  程氏祠堂位于浠水縣綠楊鄉(xiāng)查兒山村。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坐東朝西,由正屋和偏房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正屋后殿正面供奉祖先牌位,上部懸掛有康熙御題的“學達性天”匾。(第五批)……[詳細]
  萬年臺戲樓位于蘄春縣橫車鎮(zhèn)長石村,清代。戲臺座東面西,為磚木結構。前臺由四根石柱擎起,臺基墻面嵌有一組人物故事的高浮石雕,石礎為鼓形;后臺為磚木結構的建筑。(第四批)……[詳細]
  龍表山墓群位于武穴市四望鎮(zhèn)粟木村。漢代墓群。面積約10萬平方米,現(xiàn)存數(shù)個大型封土堆,暴露出一座墓室,采集漢代墓磚。該墓群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王仙芝墓位于黃梅縣苦竹鄉(xiāng)苦竹村。唐代名人墓葬。面積約100平方米,現(xiàn)存墓碑與封土。王仙芝(837-878),唐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該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第五批)……[詳細]
  位于蘄春縣達城鄉(xiāng)三角山村。集中分布于三角山主峰及南麓老龍洞外崖壁上。主峰幅高6米,寬36米,老龍洞外崖壁幅高10米,寬12米。各四題。銘橫書,題款堅書。……[詳細]
  王羅山墓群位于浠水縣丁司當鎮(zhèn)丁司當村。漢代墓群。面積約1萬平方米。曾出土漢代墓磚和陶器。該墓群對于研究這一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蘄州城北門位于蘄春縣蘄州鎮(zhèn),明代。蘄州城是鄂東最大的城池,現(xiàn)僅存北門及北門兩頭城墻162米。北門始建于南宋,現(xiàn)存風格為明代,保存完好。(第四批)……[詳細]
  紫云區(qū)農(nóng)民協(xié)會舊址(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陶家邊村)。保護范圍:自文物本體向四周分別延伸20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坳上灣遺址位于蘄春縣向橋鄉(xiāng)毛家咀樹坳上灣東南250米。面積約1.7萬平方米。采集有新石器時代夾砂紅陶鼎足和商周夾砂紅陶繩紋4足等�!�[詳細]
  羅田文廟于元大德八年(1304)由石橋鋪的舊縣畈遷入縣城鳳山鎮(zhèn),已有700年歷史。文廟初遷來時,始建于現(xiàn)在的東門人民醫(yī)院一帶,明洪武八年(1375)又改建于縣城南門河邊,即現(xiàn)在的老車站對面�?上в诤胫嗡哪�(1491)被洪水沖毀了。嘉靖十年(1531)才將文廟改建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羅田博物館)。嘉靖二十九年(1550)經(jīng)再度修葺,計有先師廟、明倫堂、戟門、石欞,星門、浮池,至圣坊、進德齋、修業(yè)齋、志學軒、敬一箴亭等建筑,形成一個長方形棋盤狀建筑群。但清咸豐三年(1853)又遭兵毀。同治八年(l869)知縣吳鳳笙勸捐重修,恢復原貌。民國年間,尤其是抗戰(zhàn)期間的戰(zhàn)亂又毀其大半,至建國初,雖遍體鱗傷,但從……[詳細]
  浠水舍利寶塔位于浠水縣白蓮鎮(zhèn)大嶺溝村。建于北宋元豐五年(1082)。六角七層仿木結構樓閣式實心石塔,通高5米,底邊長0.57米,寶珠塔剎。底層西面設拱門,兩側設龕,龕內(nèi)浮雕武士像。第二層西壁嵌“舍利寶塔”石匾,西南壁陰刻楷書“團陂市朱天覺舍錢造劉良獻勾當元年壬戍三月十二日癸己題”。該塔輪廓秀美,是湖北省現(xiàn)存宋塔中的佳作。(第五批)……[詳細]
  [黃梅縣大河鎮(zhèn)吳祥村牛頭山·1930年·省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10月,根據(jù)0中央指示,鄂東南紅八軍第四、五縱隊在此正式合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政委陳廳,下轄兩個團,共2000余人。1985年,當?shù)卣藿ḿt十五軍成立地紀念碑,-、-為紀念碑題詞�!�[詳細]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