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劉氏庭園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粉妝巷19號。清代民居,大門東向,占地約1000平方米。宅東北為一庭院,院內(nèi)有南向花廳三間,廳兩側(cè)為廊。院內(nèi)殘存若干湖石,院墻東南兩面有水磨磚漏窗。宅東南書齋三間,前有抄手廊環(huán)抱,其格扇、掛落、裝修保存尚好。宅西部有大廳、二廳、住宅樓計三進。現(xiàn)用作居民住宅�!�[詳細]
  趙氏庭園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贊化宮。原系布商趙海山宅,坐北朝南,東部住宅,西部花園,占地約2000平方米,東部廳堂前后共三進,西部宅園內(nèi)南有書齋三間,北有花廳二進,東側(cè)倚墻有半亭,前進花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廳內(nèi)置天花,前有卷棚。園內(nèi)尚存零星山石,整個建筑除部分改建外,保存尚好�!�[詳細]
  劉氏鹽商住宅位于絞肉巷1號,為民國年間鹽商劉春田所建。該建筑大門北向,門樓已毀,大門對面有磚砌照壁。進門,為一庭院,庭院南部為東西兩組住宅,均前后三進。第一進均為平房,分別為門廳和偏廳;第二、三進為兩層串樓式住宅。建筑高大軒敞,磚雕、房檐磚細,作工講究。于1940年,售于糧商龐春甲�!�[詳細]
  龍衣庵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南門外新河灣。舊本草庵,相傳因清康熙帝遇雨于此晾衣而得名。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咸豐圮,后重建�,F(xiàn)存建筑前后二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后進殿房硬山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兩側(cè)為廊房。北有古銀杏兩株。為古運河南線上的文物景點。……[詳細]
  張亮基故居位于丁家灣20號,為清咸豐年間湖廣、云貴總督張亮基故宅。原有建筑七進,現(xiàn)僅存門樓、正廳、附房。門樓整體砌筑是十分講究的,門墻、門垛、門樘以及門樘兩側(cè)內(nèi)壁腮墻皆用磨磚清水砌筑到頂,是揚州少見的清式金柱式門樓。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保存有清咸豐帝賜匾三塊。現(xiàn)為張氏后裔住用。……[詳細]
  李氏住宅位于大實惠巷4號、小實惠巷14號,為民國初畫家李石湖及其弟李石泉寓所。建筑坐北朝南,東宅西園。住宅前后四進,第一進為楠木廳,面闊三間,前置卷棚。第二進,明三暗五兩廂。第三進住宅,面闊六間,東西為廂房。第四進為平房,面闊四間,進深五架。園內(nèi)原有半亭、金魚池,現(xiàn)已毀,北有花廳三間。……[詳細]
  諸氏鹽商住宅位于市區(qū)國慶北路342-346號,年代為清末民初。諸姓鹽商住宅位于揚州市廣陵區(qū)國慶路342-346號(北段東側(cè)巷內(nèi))。為清初揚州鹽商諸青山、諸坤山兄弟住宅,坐北朝南,占地1畝余。大廳內(nèi)竹雕罩格頗為精美。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引市街102-1號古井清代,井欄為青石質(zhì),鼓形,體形較大,上口內(nèi)徑53厘米、外徑78厘米,腹徑為90厘米,高53厘米,內(nèi)壁有繩槽。外腹壁雕刻麒麟、海龍王、游禽等圖案四組,口沿及錦袱披巾式紋帶上雕刻如意紋、纏枝花紋及輔助紋飾。井壁為青磚圈砌,井深5.8米。水質(zhì)清澈,至今仍為周邊居民使用�!�[詳細]
  馬氏住宅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地官第10號。晚清民居,原為馬姓所有,后轉(zhuǎn)讓給國民黨中央委員、國大秘書長洪蘭友。宅坐北朝南,現(xiàn)存西部住宅五進,第一進大廳硬山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杉木梁架,前后皆有卷棚,兩側(cè)有廊,后四進住宅皆面闊五間;東有花廳,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詳細]
  馮氏鹽商住宅位于東關(guān)街292號,為清代馮氏鹽商住宅。門樓已改建,門廳三間尚存,第一進為二道門廳,門廳上有過樓三間,第一進正房為三間一廂;第二進、第三進為三間兩廂式住宅,中間以天井相連。建筑東山墻外為一火巷通道。該處建筑大門及門廳破壞較嚴重,正房郭門、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保存尚好�!�[詳細]
  蔣氏住宅位于風箱巷2號,為清末民初蔣氏住宅。東臨皮市街,西鄰市保單位“蔚圃”。門樓磚石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水磨磚保存完好。住宅分東、中、西三路。東路住宅前后三進,三間兩廂;中路建筑前后五進,第一、二進為對合式大廳,三、四、五進均為三間兩廂。西路,南部原為花園,今改建;北有大廳三間�!�[詳細]
  蓮溪墓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大明寺內(nèi)。蓮溪,即真然和尚,晚清畫家,興化人,長住揚州。因曾住黃山,號黃山樵子,擅山水人物、花鳥蘭竹。光緒十年(1884年)卒葬于此。墓在大明寺墻外樹叢中,封土已塌,冢前有青石墓碑,上刻隸書“清故蓮公墓”,下款為“光緒甲申葬”�!�[詳細]
  八卦山明墓位于儀征市月塘鎮(zhèn)魏井村友愛組東南。墓葬占地約60平方米,封土呈覆斗狀,直徑9米,封土高約4.5米。1987年發(fā)掘石灰澆漿墓一座,長寬各2.5米,內(nèi)并置館3口,男性墓主居中,棺頭部題:“明處士章龍祥之靈柩”,左為繼配羅氏,右邊棺不詳。出土鎏金香薰、“天下太平”壓勝銅錢等�!�[詳細]
  邵伯鎮(zhèn)糧庫建于20世紀50年代。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糧庫共三幢,磚木結(jié)構(gòu),系根據(jù)蘇聯(lián)圖紙建造,每幢糧庫內(nèi)有木柱20根,人字形木梁架4套,木柱橫梁之間皆用鐵鉚釘,有24個通風窗。另有糧墩4個,呈圓柱形,拱形磚頂,每個糧墩設(shè)有通風窗�!�[詳細]
  張氏住宅位于沙鍋井2-1、2-2號,為清末民初張德堅購置舊庭院為居所。住宅東西兩路,坐北朝南。門樓水磨磚雕,面闊三間,保存完好。東路,三間兩廂住宅一進。西路兩進,南為四間花廳,廳前一小庭園式天井,內(nèi)尚存部分假山石和花草;第二進為三間兩廂式住宅。宅西北圍墻外即為“沙鍋井”�!�[詳細]
  浦頭鎮(zhèn)張氏住宅民國民居,共有兩處建筑,為張氏兄弟所建,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32號坐北朝南,前后五進,第一進面闊五間,青磚小瓦,西邊三間進深七檁,東兩間為門房和轎廳。第二進為廳房面闊三間,進深五檁,東為過道。第三進到第五進均為青磚小瓦,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東為過道、套房�!�[詳細]
  彌陀巷吳氏住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三條軸線,建筑面積550平方米。東軸為客座與廚房,已改建。中軸為書房與客廳,客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檁,部分槅扇保存。西軸為住宅前后兩進,皆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天井,兩側(cè)廂房。為清光緒年間“揚州三狂士”之一吳恩棠住宅�!�[詳細]
  凌氏住宅該住宅位于南柳巷90號,建筑座東朝西,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進深三進。第一、二進為三廂兩間,第三進為五開間小平房。南北兩側(cè)有水井,火巷。該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著民國初年修建時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該住宅部分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為房管局直管租賃房�!�[詳細]
  灣頭鎮(zhèn)陳氏住宅坐北朝南,對合二進,上下兩層串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402平方米。兩進墻體均為條磚勾縫,小瓦屋面,硬山頂,槅扇、檻窗、木雕欄桿、磨磚裙邊等均存,整座建筑結(jié)構(gòu)完好。民國時期江都縣縣長張濟傳岳父陳玉龍所建,解放后曾作為灣頭鎮(zhèn)政府辦公樓,現(xiàn)為大洋造船廠職工宿舍�!�[詳細]
  湖北會館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南河下174號之二。原系湖北會館大廳,坐北朝南,硬山頂,全部楠木結(jié)構(gòu),用材考究,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后有卷棚,柱礎(chǔ)、雀替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可結(jié)合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qū)進行整治,與東側(cè)汪姓鹽商住宅相連成文物景點。……[詳細]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