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街鎮(zhèn) | 隸屬:嵩明縣 |
區(qū)劃代碼:530127102 | 代碼前6位:530127 |
行政區(qū)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云A |
長途區(qū)號:0871 | 郵政編碼:651700 |
轄區(qū)面積:約12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6.34萬人 |
人口密度:5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6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小街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末清初在此設立集市,因街道窄小,故名![詳細] |
李官村 | ~202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0年7月至1958年10月,先后屬小街區(qū)、嘉玲鎮(zhèn)、小街鄉(xiāng)、東馬鄉(xiāng)、本營鄉(xiāng)、正義(小街)鄉(xiāng)。1958年10月成立李官管理區(qū),轄李官、畢福、匡前、匡…[詳細] |
大橋村 | ~203 | 村莊 | 1950年~1958年,先后屬小街區(qū)秀松鄉(xiāng),本營鄉(xiāng),本營管理區(qū)。1958年10月,大橋、兔街、乃卜村、董官營,4村合設大橋管理區(qū)。1961年7月,改為…[詳細] |
秧田村 | ~204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1年7月建立秧田鄉(xiāng),轄秧田上、下村、黃土田、石壩、白谷村、得子村、小藥靈山7個自然村。轄境與今同。1956年建立秧田管理區(qū),劃入大甸心、小甸心,…[詳細] |
阿古龍村 | ~205 | 村莊 | 彝語地名。阿古龍屬彝語“阿葛籠”的譯音,指阿葛土司的城;現(xiàn)村委會駐地為阿古龍村![詳細] |
福海村 | ~206 | 村莊 | 1950年,成立下壩行政村,轄福海、新村、下壩3個自然村,屬復興(楊橋)鄉(xiāng)。1950年7月,與龍街合并秀水鄉(xiāng)(又稱王四壩鄉(xiāng)),屬楊橋區(qū)。1957年,建…[詳細] |
甸豐村 | ~207 | 村莊 | 村委會駐地為甸尾下村,取“地處壩區(qū)、物產豐饒”之意而雅化為甸豐![詳細] |
積德村 | ~208 | 村莊 | 1950~1957年,先后屬小街區(qū)積云鄉(xiāng)、東馬鄉(xiāng)。1958年10月成立積德。汪官兩個管理區(qū),轄積德、汪官、古城、何家4個自然村劃歸嵩陽公社管理。196…[詳細] |
哈前村 | ~209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0年4月,成立扯哈鄉(xiāng),轄哈前、哈后、楊旗村、扯米莊和畢福村5個村;馬旗屯上下2個村劃屬東馬鄉(xiāng),先后隸屬嘉玲鎮(zhèn)、小街區(qū)。1953年11月,扯哈鄉(xiāng)撤…[詳細] |
東屯村 | ~210 | 村莊 | 1950~1958年8月,先后隸屬小街區(qū)積云鄉(xiāng)、東馬鄉(xiāng)。1958年9月,成立東屯管理區(qū),轄東屯、大鋪,隸屬勝利(正義)人民公社。1961年1月,撤銷東…[詳細] |
本納克村 | ~211 | 村莊 | 1950年,清水塘、本納克、新村、福壽、小鋪含設青龍鄉(xiāng),屬嘉玲鎮(zhèn)。;本納、新村、福壽、小鋪劃歸本納鄉(xiāng)。1951年5月改設本納鄉(xiāng),隸小街區(qū)。1958年設…[詳細] |
墩白村 | ~212 | 村莊 | 取境內墩子村、白子村之首字命名。1950年7月,成立墩白鄉(xiāng),屬小街區(qū)。1956年10月,成立高級社,漢人、紫魚村為漢人高級社,白子、墩子為白子高級社![詳細] |
保旺村 | ~213 | 村莊 | 駐地大保旺村,境內有大小保旺村,取保旺為村委會名稱。是村民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組織,故名![詳細] |
五條溝村 | ~214 | 村莊 | 1950年屬小街區(qū)勝利鄉(xiāng)。1951年5月,成為五條溝鄉(xiāng),轄五條溝、積足矣、阿革鄉(xiāng)3個自然村,轄境與今同,隸屬小街區(qū)。1953年,與矣得谷、保旺等村合設…[詳細] |
矣得谷村 | ~215 | 村莊 | 1950~1957年,屬小街區(qū)勝利鄉(xiāng)。1958年10月,設矣得谷管理區(qū),轄6個自然村(與今相同),屬勝利人民公社。1961年7月,改稱矣得谷生產大隊![詳細] |
牛足村 | ~216 | 村莊 | 1950年至1960年,屬小街區(qū)匡郎鄉(xiāng),勝利公社匡郎管理區(qū)。1961年8月從匡郎分出成立和平大隊,轄境同今,共14個自然村,屬正義(小街)公社。198…[詳細] |
匡郎村 | ~217 | 村莊 | 1950年7月成立匡郎鄉(xiāng),轄境包括今匡郎、牛足、水浪村委會,所屬的15個自然村,隸屬小街區(qū)。1956年11月成立匡郎高級社。1958年10月建立匡郎管…[詳細] |
地名由來:
小街鎮(zhèn)因明末,在當?shù)卦O立集市,因街面窄小而得名。
基本介紹:
小街鎮(zhèn)地處嵩明壩子腹地,是云南嵩明縣的第一大鎮(zhèn)。因西南和嘉麗澤毗鄰, 小腳老奶舞龍隊
古稱嘉玲鎮(zhèn)。小街鎮(zhèn)歷史悠久,商貿發(fā)達,早在明朝末年就形成集市。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素有“嵩明糧倉”“花燈之鄉(xiāng)”“龍燈之鄉(xiāng)”“漁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全鎮(zhèn)轄17個村民委員會,98個自然村,1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390人,主要居住著漢族、回族、苗族、彝族4個民族。國土面積120.5平方千米。
1996年以其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名列“云南省百強鄉(xiāng)鎮(zhèn)”第36位。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zhèn)各族人民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2004年全鎮(zhèn)生產總
文化旅游:
觀音寺位于小街鎮(zhèn)大橋村委會董官營大村,坐北向南,土木結構。建筑物順應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正殿三間,單檐懸山式,通面闊11.32米,通進深9.1米。東西兩廂樓兩層各三間,重檐式,面
歷史沿革:
漢朝時,屬牧靡縣。
唐朝時,屬長城郡羊林部。
宋朝時,屬崧盟部。
元朝時,屬嵩明萬戶府楊林千戶所。
明初,設效古里(小街地區(qū))、日足里(今五條溝、匡郎地區(qū))。
清初,設立龍納鎮(zhèn),后易名龍集鎮(zhèn),治小街。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名嘉玲鎮(zhèn),屬嵩明縣第二區(qū)。
1950年初,仍設嘉玲鎮(zhèn),屬小街區(qū)。
1958年4月,小街區(qū)劃分為正義(小街)、勝利(保旺)2鄉(xiāng);同年9月,2鄉(xiāng)均改為2公社;同年10月,嵩明、尋甸合并為尋
區(qū)劃: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小街鎮(zhèn) |